昨天,闺蜜发来一篇文章,说让我看看。
我一看,《那个大叔,我为什么爱死了他?》
题目有点别扭,不过大叔啊,爱啊都很撩拨神经,还有种欲拒还迎的劲儿。
我立刻怀着八卦的心情开始看,但刚看了第一段就看不下去了。
闺蜜问:“好看吗?感觉怎么样?”
我说:“真想掐死你……”
闺蜜发来黑人问号脸。
“全篇都是你矫情又纠结的心理活动,你是怎么写出5000多字的?流水账都比你写的曲折,日记都比你写的感情丰富。写了这么多就是你俩的相亲过程,为啥就爱死他了你倒是说清楚啊!”
说完我等着她跳起来分辩然后好好教她点儿写作基础,结果她沉默了一会儿,跟我说:
“对不起……”
“啥?”这回换我问号脸了。
“这是我从你博客粘的。”
“……”
赶紧打开博客,大叔文夹杂着一堆比它写的更莫名其妙的东西劈头盖脸把我打得无法招架。
现在我想掐死自己,真的。
忍着自残的冲动迅速清空了空间,我突然想到,怎么才能让读者看完我写的东西不会产生想掐死我的冲动呢?
在想明白之前,我怂怂的删掉了简书上的个人真实信息。
然后我问自己,写文章最重要的是什么?不就是要能吸引读者,让读者看下去吗?(如果你写文是为了自娱自乐,为了自嗨,麻烦你现在就关掉谢谢。)
那怎么才能让读者看下去?
要讲故事。
现在大家都很忙,压力都很大,谁有空听你苦大仇深的说教和伤春悲秋的感慨?谁不想听个有趣的故事一边开心一边还能学点儿东西?
所以,小说就直接讲故事,议论文就借着讲故事说道理,我们留心一下现在的爆款文,不管中心思想要表达什么,哪个不是先说一个自己或者朋友或者朋友的朋友的故事?
这不就已经有答案吗?想不被读者掐死,给他们讲故事!
可我写的大叔文就是一个故事啊!有人物有对话有情节,为什么读起来还是想打人?
最大的原因是没有冲突。
冲突是让故事吸引人的关键。有个简单的公式可以解释:冲突=渴望+障碍。
为了说清楚,我要举个例子(放心,当然不是我的大叔文)。
小和尚下山去挑水,挑完水开心的回去了。
这是一个故事吗?当然是。可它平淡无味,因为没有冲突。我们要让主角小和尚,在挑水这件事上有障碍,于是可以修改成这样:
小和尚下山挑水吃,一个农夫不让他挑,小和尚和他打了一架,打赢了。
好了,有冲突了吧?可你觉得这故事怎么样?
不怎么样。
这里有几个问题,一是这个障碍是可以克服的,就算不对障碍采取行动,也可以达到目标,比如说,小和尚可以去其他地方挑水啊,河里,其他井里,都可以。
二是对目标的渴望不强烈,也就是,如果达不到目标,没有什么特别大的损失,比如小和尚挑不到水肯定不会渴死,至少故事里看不出来他有这种危险。
所以这顶多算一个麻烦,不能叫做冲突。
好,那再改一次:
方丈病危,急需井水煎药,可方圆200里唯一的一处水源被农夫霸占了,小和尚为了取水,跟农夫打了一架,打赢了。
这下感觉怎么样,好多了对吗?
因为方丈病危,所以小和尚有了必须取水的理由,而且取不到水后果很严重,方丈可能会死,对吧?为了方丈,小和尚必须面对阻碍他的农夫,这就构成了一个合格的冲突。
到这里,基本能够保证写出来一个完整的故事了,可是能确保不会让读者产生想掐死作者的冲动吗?
不一定。
我们回想一下每天在网上看到的社会新闻,是不是都是这样的故事?
张三装修时被李四阻止,李四称噪音太大导致自己无法睡眠,两人发生纠纷大打出手,民警立即赶到将二人带回派出所。
我们看新闻,看完也就完了,谁还想去关心张三李四后来怎么了?
而一个好故事,要能把读者牢牢吸引住,看完开头就想知道“后来呢?”,这就需要想办法让读者产生情感共鸣了。
接下来再改:
方丈病危,只有神仙井的井水能救命,可泉水被恶龙霸占了,吃了很多想来取水的人。小和尚非常害怕恶龙,他想逃走,可是他又想到自己无父无母,是方丈像父亲一样抚养他长大……最终,他战胜了内心的恐惧,勇敢跟恶龙搏斗,被咬掉了一条腿,可是终于把恶龙打败了。
有点吸引人了吧?
首先我们把对手变的更强大了,一条恶龙,这就比农夫难打多了。当小和尚面对比自己强大很多的对手时,读者就会关心他到底能不能赢,这就是一个共鸣点。(为了让小和尚必须斗恶龙,我们把目标也变的更加重要了,井水变成了只能用它来救命的神仙泉)
其次增加了一些渲染,比如吃了很多村民,增强恶龙的邪恶形象,也增加了小和尚失败的代价,不仅方丈救不了,他也会死,又有了一个共鸣点。
第三增加了心理描写,小和尚害怕了,他内心有了斗争,这其实也属于人物的内心冲突。内心的斗争让读者产生了共鸣,会想知道他到底怎么选择的,自己如果是我我会怎么选择,再次产生共鸣。而当小和尚最终战胜了恐惧,以弱小面对强大时,读者会产生敬佩的情绪,这又对应第一点提到的,更加关心他能不能赢。
最后,结局有了变化,虽然赢了,可是他付出了一条腿的代价。圆满中留有遗憾,我们为他赢了高兴的时候又会同情他,仍然会有共鸣。
可是,有了共鸣点,读者就一定能产生共鸣吗?
还是不一定。
所以要让读者把自己带入这个故事,觉得自己就是小和尚,小和尚的一举一动喜怒哀乐才能牵动人心,产生情感共鸣。
这就要用到另一个方法了:展示代替描述。
还记得开头说,我的大叔文有几千字矫情又纠结的心理活动吗?之所以让人觉得不适应,除了本身矫情以外,原因就是全是描述没有展示。我们继续用小和尚的例子来看看,比如写小和尚面对恶龙的害怕:
小和尚抬头看着恶龙,它那么大,那么凶恶。他的心里害怕极了,恐惧已经占据了他的全身。他每走一步都那么沉重,每走一步都想退缩。可他又想起了病床上的方丈,想起了方丈对自己无微不至的关怀和教导,他又重新鼓起了勇气。
嗯,写完了,没毛病吧?没有,这就是描述。“那么大那么凶恶、害怕极了、沉重”等等,都是描述用的词汇。
再来看展示:
(此处应有名家作品,但我一时找不到只好自己写一段,大家可参考自己喜欢作家的同类描写)
小和尚想往前走,可是他的脚像被钉住了,一步也挪不动。恶龙巨大的阴影笼罩着他,震耳欲聋的嘶吼声让他的头嗡嗡作响。他强迫自己抬起头,恶龙突然长大了嘴,像是打了个哈欠。一股夹杂着浓烈腥臭的风扑面而来,他抑制不住的想吐。
走吧,现在还来得及!一个声音在他的心里喊道。他下意识的往后退了一步,忽然有什么东西掉了下来。
那是小时候方丈给他做的护身符,木头的,下面还穿了红色的珠子。他好像看到离开的那天,方丈挥着干枯的手向他道别,说:找不到没关系,你一定要平安回来。
他捡起护身符紧紧握在手心,猛地抬起头,一步一步向前走去。
看出区别来了吗?
不是字数变多了,而是把一些需要告诉读者的东西,用角色、场景展示出来了。恶龙的巨大和凶恶用笼罩小和尚的阴影和腥臭的风来展示,小和尚的害怕用钉住的脚,强迫抬头,想吐等来展示。
到这里,一个完整的,具有一定吸引力的故事就被写出来了。是不是松了一口气,被读者掐死的风险终于大大降低了呢!
什么?心里还是没底?
别怕,小和尚的套路威力大着呢,不信你看:
你让恶龙胜利了,小和尚没死但昏迷了,等他醒来后被村里一个小妹妹救了,就可以写一个附带大家喜闻乐见的感情线的长篇。
你给小和尚加上四个队友,让小和尚为了取真经,必须不断打败路上想吃掉他的妖魔鬼怪,这就成了《西游记》。
你让小和尚变老一点,为了救一个年轻的书生,必须治服两个蛇变得妖精,这就成了《白蛇传》。
看到了吗?经典的故事也是这样的,合理的冲突和产生情感带入的写法。虽然想要写出传世名作还差的很远很远,要学的还有很多很多,但至少目前性命无忧。所以不用害怕,让想象力的小马驹自由驰骋,写出来就好啊!
最后再啰嗦一句,救命之恩就不用谢我了。
(此处应配认真脸表情包,然而并没有。)
注:本文图片全部来自网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