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法与现实:差的只有一个行为改变

作者: JOKER_c4f1 | 来源:发表于2019-05-09 00:40 被阅读0次

    行为改变顾名思义行为的改变,行动改变世界,我们总是有很多想法,想要变得更苗条、想要解决拖延、想要让自己变得更优秀,但发现很多事情很难做到,自控时常失效。有想法是好的,付诸了实践也是好的,如果能够做到就更好了,如何把头脑中的想法变成现实?

    人类有意识的行为来源于习惯或意志力或是动力,想要改变行为就不得不从其源头开始了解,三者到底是什么?个人又如何从中受益?

    习惯

    心理学认为,习惯是人在一定情景下自动地去进行某些活动的特殊倾向。我们每天做出的大部分选择似乎都是精心考虑的决策结果,其实不然。这些选择都是习惯的结果。随着时间的推移,习惯会有巨大影响。杜克大学2006年发布的研究报告表明,人每天有40%的行为并不是真正由决定促成的,而是出于习惯。养成好的习惯,借住习惯的力量可以让我们收益颇多。但仅仅依靠习惯也有局限,对于剩下的60%的行为我们没有办法,对于还不是习惯的行为我们也束手无策。

    意志力

    《自控力》提到意志力就是驾驭“我要做”、“我不要”和“我想要”这三种力量。“我要做”的力量帮你克服拖延,“我不要”的力量帮你拒绝冲动、不好的行为,“我想要”的力量提醒你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你可能会说,我真正想要的是打一局游戏,是再睡一会,是好好休个假。但当你面对诱惑和拖延症时,你得想清楚,你真正想要的,其实是成绩更好、学好技能、更加优秀。只有想到这些,才能遏制你的一时冲动。 意志力似乎对所有行为都管用,但意志力是一种有限的能量,仅靠意志力也会经常有失控的时候,每个人意志力也不尽相同,意志力就像肌肉一样,使用过度会疲惫但也可以通过锻炼增强。

    动力

    动力也叫激发动力,来源于自己内心对一件事物的渴望程度,可以被外界激发影响。当看完鸡汤文章之后都感觉动力满满,这就是激发动力。但为什么鸡汤引发的类似的动力都不可靠不持久。

    1.因为它以人的感受为基础,而人类的感受容易改变且无法预测。任何事物能成为基础的第一原则就是它必须牢固可靠。

    2.你不会每次都愿意并且能激发动力。当你累了,生病了,头疼,感觉“不在状态”或只想做一些更好玩的事情时,就很难激发动力。我们很难靠想法来改变感受

    3.边际效应递减法则:当一种行为成为一个习惯,你会变得没有刚开始时那么情绪高涨,这种行为甚至开始有些乏味无聊。而动力依靠的正是情绪。

    想法与现实:差的只有一个行为改变

    《认知突围》提到:懒惰、放纵、自制力不足,根源都在于认知能力受限,看不到某事能带来的巨大收益,因此就不足以产生足够的动力。比如说明确认识到自己懒却不愿意变得“不那么懒”,证明他们对于如何正确做事的认知模糊不清,并不清楚付出更多的成本能否带来更好的结果,当回报在某些人眼里不存在或不明显时,他们的动力就不足了,自然表现出懒的特性。

    那靠提升认知来产生动力的做法又如何呢?我认为效果没那么好

    1.认知提升是一个比较慢的过程,等到足够的认知产生足够的动力,才开始行为改变太晚。

    2.提升了认知也很难清晰的认识到,一件事情对我们每天有多大的作用与影响,没有持续的动力,也就难以持续改变。

    真正的成长是逆人性的,刻意的练习是逆人性的,但是太逆人性的方法是很难坚持下来的,那么什么样的方法才能帮助我们更好的行为改变呢?


    行为改变=意志力+外部力量+科学的步骤+习惯

    《如何想到做到》把行为分成了三种:自动行为、冲动行为、常见行为。

    想法与现实:差的只有一个行为改变

    再用science模型去满足解决不同行为

    “SCIENCE”中的字母分别代表阶梯(Stepladders)、社群(Community)、重要性(Important)、容易度(Easy)、神经记忆(Neurohacks)、吸引力(Captivating)、铭刻(Engrained)。

    1.阶梯模型:阶梯模型有两个重要的组成部分。首先是使用模型来规划恰当的渐进步骤、目标和梦想,阶梯模型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回想,看是否需要调整节奏。把焦点放在小步骤上, 完全专注于梦想,会让人把步骤规划得太大,以至于半途而废;阶梯模型依赖于你能否大概估计实现某件事需要多长时间。

    2.社交磁力:让他人成为推动自己改变的力量,找一个能督促你的伙伴,参加社群或是自己组建一个

    3.要事为先:找到对自己最重要的那件事。你需要弄清楚怎样才能让事情变得足够重要,重要到你愿意为了它而改变

    4.极度容易:越简单越容易坚持。

    控制环境、限制选择范围(较少的选择更易做出决定)、创建路线图(拥有具体的行动计划,让人更容易也更有可能去做一件事)

    5.行为在前:它始于先做一些小小的行为改变,接着让意识反映出这种改变,做不到之前先假装做到,行为可以欺骗我们的大脑,让大脑认为我们是这样一个人

    6.致命吸引:把无聊的事情变得有趣、具有奖励的性质

    7.反复铭刻:把行为变成习惯,重复一个行为就能教会大脑记住它,让它更容易被坚持下去

    解决问题就是这些方法的一套组合拳。现在很多人习惯性熬夜,熬夜不是为了工作,不是为了学习,如果你想改掉这个不良习惯,如何综合运用这些方法来养成早睡的习惯呢?首先是要有内心真正想要改变的渴望,早睡必然要伴随着早起,早睡早起这件事情对你来说真的足够重要, 早起的目的和内容足够有意义,才有早睡的决心。有了决心之后如何更好的坚持,如果你习惯了每天凌晨一点睡,运用阶梯模型把目标拆分,定一个一周最少五天凌晨最迟12.30睡,前面几周如果达到了最低目标,再根据自己情况调整,达到目标后可以给奖励一下自己,比如说买一个一直想买想买的东西。当然你需要控制睡觉的环境,比如说12点必须熄灯;限制选择范围,到点了上床不要带手机,同时还能改掉起床困难的问题,闹钟想了得起床关闹钟。在这期间你可以找人一起早起,做个约定每天几点碰面,相互监督,迟到了罚钱。长期以往养成习惯则更容易坚持。

    在解决问题自我控制的过程当中,最好有对自己忠实的自我记录过程。行为改变自我控制不是一蹴而就的,在自控的过程中有时仍然会失控也很正常,拖延、懒惰、贪婪这些行为虽不完美,却是人之常态。人是多个自我的混合体。人类的天性不仅包括了想即时满足的自我,也包括了目标远大的自我。我们生来就会受到诱惑,也能抵制诱惑。这不是个体的弱点或个人的不足,而是普遍的经验,是人所共有的状态。失控后的罪恶感、压力、羞愧也是常见的,沉浸在此反而更容易让你重蹈覆辙,放平心态,接受了解自己为什么做的不好,才有可能以后做的更好。

    自控力的关键就是理解这些不同的自我,而不是从根本上改变我们自己。在改变的过程中,不仅是变得更加理性,更是对自我的深入了解与认知。自控力最强的人不是从与自我的较量中获得自控,而是学会了如何接受相互冲突的自我,并将这些自我融为一体!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想法与现实:差的只有一个行为改变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gygn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