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要让冲突创造价值
要保证博弈的结果双赢,就必须抑制和放弃对单独某一方最有利的策略。
企业管理中那些看似对自己有利的策略,最终的结果都是害人害己。因为管理上不去,企业效益不好,受苦的最终是大家。
难道中小私企那种没日没夜地耗时间、拼体力的做法和他们微薄的收入以及疲惫不堪的身躯还不足以让人们警醒吗?这里哪有赢家?老板也没日没夜地忙着,冒着风险艰难地赚那么一点钱,赚到老板都后悔自己开了厂。
没有赢家的博弈该终止了。放弃对自己最有利的策略是良性博弈的前提,是双赢的前提。
放弃小我,成就大我
放弃对自己最有利的策略与放弃博弈并不是一回事,前者承认博弈的价值,只是为了达成双赢的结果而采取智慧的对策:后者则不承认博弈的价值,是要消灭博弈的。
放弃对自己最有利的策略,这是一种智慧。在这个过程中,你必然兼顾了别人的利益,目标中包含了他人的目标,你达到目标的阻力就小了。希望你成功的人多了,支持你的人多了,你的目标能不实现吗?
放弃以获得理解,放弃以化解阻力,放弃以得到支持。这是无为而为的真意,也才是人生的大智慧,是博弈的大智慧。
就像一对夫妻是终生彼此需要的,所以,夫妻幸福的前提就是谁都不能只从自己出发,都必须兼顾对方的感受,放弃对自己最有利的策略。
一部《中国式离婚》的电视剧可能最能说明这个问题:这出戏中没有坏人,每一个人都只想自己过好一点而已。这本没有错,然而结局却是个个伤痕累累,人人心灰意冷,觉得人生到了尽头。
为何一群好人全成这样?就因为这可恶的“人人都只想自己过好一点”的思维方式以及人人都是从自己出发的行为方式。
老板与员工其实也是彼此需要的。他们的放弃也能成就对方,成就企业,也能使各自得到更大利益,达成双赢的局面。
老板放弃自己的权力欲就能让制度、组织的权威树立起来,就能不那么辛苦地管理企业。
老板放弃自己随心所欲的习惯,就能带头守规矩。老板守了规矩,企业就没有谁敢不守规矩,企业“法制”就能建立起来。
老板放弃了对个人利益无节制的追求,就能着眼于企业的未来,积极地真心诚意地变革企业。就能让利于人才,让人才真心实意地跟着自己走。
上述这许多的放弃,其实都是老板想要的。放弃很难,但只有放弃,才能成就企业。
管理人员,则需要放弃自己的骄傲、自大、保守、懒惰以及掩饰、作秀、投机、不愿承担责任的意识和习惯。
二、认清个性,改造“短板”
面对毫无成就的现状,一些有一技之长的管理者总是大惑不解:凭能力也算得上人才,凭经验也不算太差,理论水平也不低,怎么就不能取得自己想要的成就呢?周围的很多人,能力在他们之下,却过得比他们要好许多,这究竟是何原因呢?
其实这些拥有知识和能力的专才们,忘记了一个简单的道理:一个人成功与否不仅取决于他的优势,更取决于他的弱势。这里完全符合著名的木桶理论:木桶中水的高度不是取决于围成木桶的最高的那块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板。
所以,一个人有怎样出众的能力都不能保证他成功,但一个人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却一定能让他失败。
成功是众多的因素所构成的,而失败却只要一个因素就可以致命,这是成功学中的一个规律。
我们可以看看周围的很多人,那些在商场上取得成就的人并不一定拥有超群的能力,但从他们身上很难找到明显的让人不能接受的缺点。
当然也有些优秀的人缺点与优点一样的鲜明,充满了智慧并卓有成就,却又性情古怪让人难以忍受。这样的人的确存在,但往往存在于可以依靠个人智慧而成功的领域。比如学术研究领域、艺术创作领域等。
在商场上这种最需要整合人际资源的场合,显然,突出的缺陷、性格中的怪癖是让人难以接受,也是无法让人亲近的。无人亲近和接受,当然,资源就难以向这个人集中,成功的机会自然少很多。
这就是能力突出,缺陷也突出的人的命运。他们帮别人做是把好手,一旦自己做就举步维艰。因为他身上的弱点和毛病,他们无法整合别人,而没有整合力的人,专业能力再强也做不了老板。
为什么长年的打工生涯不能改掉这些人身上的缺点和毛病呢?因为打工者的身份就是被人所用。既然用,当然是用其所长,用其能力,而不是弱点和毛病。
于是用人的人,只关注被用之人的能力和长处,被用之人也只需表现和提升自己的能力,结果使强项更强。弱项呢?老板不关心,打工者自己也害怕暴露,从而掩饰起来,掩饰不住的时候,干脆走人。结果导致弱项更弱,永难改正。这就是很多管理人员在走向成功道路上的“死结”。
如果一个人心态不好,对自身缺点的危害认识不透,或者缺乏较高的人生目标,一般是很难改掉恶习的,这种人的一生只能在愤愤不平中度过。
对于这些人而言,只有通过良性博弈机制来迫使自己放弃多年未改的弱点和毛病,才能有新的生活。
三、控制欲望,树立信念
上述博弈双方都放弃对自己最有利的策略以获得双赢的思路,整体来讲还是从人的思想观念入手,可以称之为良性博弈模式的道德建设。
它着眼于双方都能较深刻地理解博弈双赢的规律,具备良性博弈的智慧,利用博弈的力量达到对双方都有利的结局,而不是要么放弃博弈,要么你死我活。它需要博弈者的良知和智商做基础,还需要博弈者有一定的个人信念,有自己的人生理想和目标。
一个老板必须有远大的人生理想,想创立一番事业,而不仅为挣几个小钱,才能放弃诸如权力欲、统治欲、征服欲以及随心所欲的习惯,等等。
这些欲望人人都想拥有,哲学家尼采的“唯权力意志论”就公然宣布追求权力是人的本性,认为满足对人的控制欲和统治欲是人性中深层次的需求。
所以,如果没有一个更高的信念和目标引导,每个人都会被自己的这些欲望所支配,从而陷入控制与反控制的泥潭,导致冲突和博弈的恶化。
做一个有信念的人,也是很多企业管理人员做好自己的工作,为企业、为个人创造价值的前提。
凡是真正以做成功的“职业经理人”为目标的管理人员,我发现他们内心都会充满自律,学习心态也特别好,总希望自己不断超越过去,不断成长。
我接触过不少这样的职业经理人,这些人的打工心态是平和的,没有为别人赚钱的愤愤不平,也没有时刻想跳槽、整天考虑去还是留的矛盾心态,更没有天天想自己创业做老板的狂妄心理。
当然,其中有些人经历过几次从打工到做老板,再回头打工这样的人生循环。
这样的循环让他们明白了自己的位置,明白了不论是打工还是当老板,都应该有一个明确的定位:做老板就要做一个好老板,打工就应做一个好的职业经理人。两者都能在企业家的层面上合而为一。
最糟糕的莫过于打工时想着做老板,做老板时想着打工。打东家的工,想着西家,打西家的工又想着东家。整天心不在焉,对现状不满,又不知道自己究竟该干什么。有远大的目标,但不愿一步步去实现,这样的人,不仅自己倒霉,而且谁遇上谁倒霉。
打工者以做一个优秀的职业经理人为目标,就会积累自己的经验和学识,提升自己的能力。就会对工作中的问题认真对待,不仅为了完成企业的任务,做好眼前的工作,还会努力地去研究工作中的问题,寻找背后的原因和解决之道。抱着一种不断改善、不断尝试、不断挑战的心态来工作,业绩就会逐渐提高。
在这样的心态下,遇上怎样的老板其实并不是最重要的。因为改善和提升是职业经理人自己的目的,是职业经理人积累经验、研究工作、提升能力的手段。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