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品如理实见分
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身相见如来不。
不也。世尊。不可以身相得见如来。何以故。如来所说身相。即非身相。
佛告须菩提。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我们大部分人都去庙中拜过佛,庙中的佛像庄严、宏大,我们不禁双膝跪地、弯下腰来、虔诚叩头。但是佛陀却在《金刚经》第五品里告诉须菩提,不能以佛像(也就是佛陀的身相)见到如来,那么为什么还要拜佛呢?
-1-佛是什么?
佛是自我觉醒、自我清净。
我们再回顾一下《金刚经》前几品,学佛的发心就是“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也就是发无上正等正觉的心;就是“找出自己心中的自性之佛”,也就是自发自醒,自己觉悟,自己成佛。
所以佛陀只是教给大家一个方法,最终能不能成佛还是要自己修、自己悟。佛的本意不是叫你崇拜偶像,也并不是叫你迷信,而是要你无所住而自己修行。
佛有三十二相,但都是身相。
佛经说,与我们一般人不同,佛有三十二相,佛还有八十种随形好,有八十种跟随他来的特别好的身相。
各种佛相都只是一个代表。
南怀瑾先生告诉我们:佛有这么多的身相是“因我礼汝”。因为我(佛)的形象存在,你起恭敬心拜下来,那个像是一个代表而已。不要说画的佛,就是拜一根木头,拜一块泥巴也差不多。
因此须菩提回答佛陀,不能以身相见如来。
-2-那么该如何见如来呢?
佛陀告诉须菩提: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金刚经》说,成佛可以得到三身,就是法身、报身、化身。清净是法身,圆满是报身,千百亿形象不同是化身。
法、报、化三身,南怀瑾先生举了个例子:
水是法身;
水泡了茶,茶是它的身相;做了酒,这个酒也是身相,不管是酒是茶是冰淇淋,那个水的本身性质是法身;
同样的一滴水,变化各种不同的现象,那是它的报身。
法身是无相的。只有见到了事物的法身,才是非相。也就是见到佛陀的法身——清静,才能立即见到如来。
-3-如何拜佛?
拜佛关键是礼汝。
《<金刚经>说什么?》说:你这一拜不是拜佛,是拜了你自己,你自己得救了。
任何宗教最高的道理都是一样,不是其他人救了你,是你自己救了你自己。拜你自己的是什么呢?就是你的心,你的诚敬。
所以我们向佛陀的身相叩头时其实是表示放下自己,叩头不是盲目的崇拜或者迷信,更不是求什么报答或恩佑,而是放下自己的烦恼和执念。其实拜佛叩头和坐禅修行并没有区别。在修行里,你应该如一切所如、接受一切,给予每一样事物如同对佛陀的尊重。叩头也是如此,表示你知道你的修行目标,知道在为改善自身而努力,知道这是没有终点但应该努力修行的当下。
每次叩头都是在宏你的誓愿,发你的阿耨三藐三菩提心,这样在你拜佛叩头的那一瞬间、就会找到内心的宁静安详。
所以我们拜佛叩头时,不应该有佛陀身相的想法,而是要向自己的佛性叩头。
这样,我们就见到了佛,因为我们自己的清净法身就是佛。
我们就和佛陀合而为一。
【无戒学堂】日更第182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