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活着就永远没有可以停歇的时候。”听到董明老师说出这句话,我便认真地在笔记本上记了下来。
在我心里,一直把人生看作是实现一个接一个目标的过程。每一个环节之间,我总会不自觉地找休闲的空间。
就像寒暑假,在我心里就是休息娱乐的时间,很少把它用来学习或者提升自己。就算是日常,我也总抱着停歇的念头。
咋一看,好像没什么问题,回头看看才知道为什么大部分人总会坚持一段时间就松懈了甚至慢慢放弃,原来松懈其实是源于停歇的念头。
然而,董明老师用自己的故事和经历给我呈现了一个永远不停歇的故事。
她说不知道什么叫做虚度光阴,也不知道什么叫做混日子,她只想精心过好人生的每一天、每一分、每一秒。
她说在自己的人生的道路上,丝毫不敢懈怠,也丝毫不去懈怠。因为曾经生不如死,现在更要微笑地度过每一分每一秒。她说每天就像打鸡血一样的去生活,去学习,靠自己努力去过自己想要的生活。
02
这样的正能量语言,听起来特别像毒鸡汤,这也是我听到董明老师简介时的第一感受。
董明,全国道德模范。6岁被选入跳水队,9岁那年参加比赛时为救队友,不幸摔成高位截瘫,脖子以下没有知觉,四肢瘫痪、大小便失禁,被医生多次下达病危通知书。
在受伤最初的6年里,董明身体完全不能动,在最初的10年不能说话。但是,她用10年时间自学了从小学到高中的课程,还学习了英语和日语,并考取了国家心理咨询师,积极投身于志愿服务。
董明担任过禁烟大使、环保志愿者、文明过马路劝导员等各种志愿者。2008年北京奥运会、北京残奥会、国庆60周年庆典、2010年上海世博会、广州亚残运会等多个大型活动也都活跃着董明担任志愿者的身影。
看到这么多充满光环的故事,我却在心里唏嘘,最怕听到这样悲催又自强不息的故事,担心会被感动得泪流满面。
然而,当看到她一袭绿色连衣裙坐在轮椅上微笑着调侃自己总结出来的经验,对待老公只能温柔和卖萌,不能用第三者方式。
当听到她说曾经也怨恨过是不是自己救人的举动错了,为什么要承受这些痛苦,为什么就连教练都提议安乐死,为什么所有人都不想自己活下去。
从一开始的不以为然,慢慢被吸引,不禁放下手机,静静地听她真实而平静地讲述那些艰难的日子。关于所有的光环和成绩,她只说一句“凡是过去,皆为序章。”
今天她真的不是来炫耀和博取同情的,听到她的故事,不是心疼,不认为遥不可及,发自内心地为她的精神感到敬佩。
03
迷茫中的你,可以思考一下这3个问题整个交流活动中,她提了三个问题,这也是我想写本文的初衷。
第一问:走到今天,最大的骄傲是什么?
我听到这句话迅速在脑海搜索,想知道自己最大的骄傲是什么。尚可的学业?安逸u的工作?亲密的婚姻?温暖的亲情和友情?我一一否定。好像我能想到的,都是一些并不出众、寻常到不能再寻常的事件,这些都不是我的骄傲。
仔细想了好几天,就连在看《延禧攻略》我还在思考。直到听到TVB一姐说的那句“不论什么处境,她一直保持向上的态度”,我忽然明白了自己最大的骄傲是什么。
不论现状如何,不论遇到什么困难,永远保持乐观的态度,努力去做自己能做好的事情,积极想办法去解决问题,从不抱怨;在自己认定的事情上,不管当下有没有成效,不管别人是否嘲笑,不管有没有结果,一直坚持着,从不放弃;真实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勇敢的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哪怕别人可能不在意,哪怕有时候会没面子,哪怕可能不一定是正确的选择,但只要自己认为值得,只要不妨碍别人,那就按照自己的想法度过每一天,从不后悔。我想,这些才能称之为我最大的骄傲。
第二问:你给你的人生送去了哪些别人偷不走、抢不去的礼物?
小时候,我们经常听到家长和老师们说,知识是装进自己脑袋里的东西,别人偷不走,抢不去。
学生时代,那些课本上的知识,好像在毕业之后很难用到,尤其工作后,没有从事自己的专业。那么,20多年的知识学习,变成礼物的自然是少之又少。
这样想来,好像专业荒废了,内心也空虚很多。但是因为写作,因为爱上了书店,每周一次的书店日,周更作业,也不断地促进自己持续输入。原来,礼物不仅仅是知识,而是一颗愿意学习、对世界充满好奇的心。
就像上次欧洲之行,每到一个城市,每到一处景点,师妹总会查询很多背后的故事,了解更多的背景知识。可能这就是博士研究的养成的习惯,也默默影响了我。
第三问:你想给自己的人生留一个怎样的印记?
这个问题大概就是直逼人生终极目标,想青史留名还是默默无闻?哈哈,这样说显得太官方了。
认真思考一下人生规划,才发现原来这个印记是人生的方向和指明灯。当你不知道应该怎么走下去的时候,可以用目标导向来思考现在,找到兴趣和最终理想。
做自己喜欢的事,交让自己开心的朋友,不忘初心。
网友评论
皆为序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