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中秋

作者: 李树忠 | 来源:发表于2020-09-30 10:19 被阅读0次

    明天就是庚子年八月十五中秋节了。今年的中秋节恰逢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71周年。两节遇到同一天,除了今年之外,最近的四次重合的年份分别是1944、1963、1982、2001年。历法推算下一次是2031年。专家解释,双节重合是没有固定周期的,只要闰月出现在农历七月之前,中秋节就有机会和国庆节重合。

    中秋节与端午节、春节、清明节并称为中国的四大传统节日。

    根据史记记载“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一书中。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中国的主要节日之一。

    中秋节的起源有多种说法,其中有两种主要的说法:

    一说是起源于古代帝王的祭祀活动。礼记上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夕月”就是祭月亮,说明早在春秋时代。帝王就已经开始祭月、拜月了!

    第二种说法是中秋节的起源和农业生产有关,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农历的八月是秋季中间的一个月,15日又是这个月中间的一天。

    可能是古人为庆祝丰收,定这一天为中秋节。

    中秋节又称八月节、拜月节、仲秋节、女儿节、团圆节等等。

    是流行于我国众多民族与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

    中秋节自古便有祭月、赏月、拜月、吃月饼、赏桂花、饮桂花酒的习俗,

    流传至今,经久不衰。

    中秋节以月圆象征着家人团圆。为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祈盼丰收幸福,成为我国丰富的文化遗产。

    历代文人墨客,有关中秋节咏月的诗词数不胜数。

    比如唐.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还有宋.苏轼:

    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

    高处不胜寒,

    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早已成为脍炙人口的佳句。除去诗词佳句,还有曲调歌舞,也为人们喜闻乐见流传至今。

    其代表作有《霓裳羽衣曲》相传为唐玄宗李隆基所作,由他的爱妾贵妃杨玉环做表演。

    据说李隆基曾经梦见游月宫时听到天上有仙乐奏曲,身穿霓裳羽衣的仙女翩翩起舞,仙女的歌声玄妙优美,李隆基醒来以后,对梦中的情景记得清清楚楚。他根据梦中的记忆 ,在谱子上记录下来,在宫中修建了一个“梨园”。(梨园从此被后人称为唱戏的地方)供杨玉环与宫人日夜排练《霓裳羽衣曲》。

    《霓裳羽衣曲》即《霓裳羽衣舞》是唐朝大曲中的法曲精品,是唐歌舞的集大成之作,直到今天它仍无愧于音乐舞蹈史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中秋佳节年年过。

    但是留下深刻记忆的并不多。生于五六十年代的人都知道 ,在那个物质极度匮乏的年代,过个八月十五,买个月饼还的凭票供应,各家兄弟姊妹人又多,月饼是要切开分的吃的。水果在太原就是苹果,梨,葡萄,像香蕉等南方水果是不多见的,到中秋节时西瓜基本绝迹,有钱的人家早些时候买上一个西瓜放到八月十五吃。不像现在一年四季各种水果都有,就怕你没有钱了!

    记忆深的是从铁建回来。

    71年底分配到东社车站上班以后,

    87年车站分给我东社铁路宿舍一间半房子,这个铁路宿舍在东社村的村东边,离铁路不远。(东社铁路宿舍于2015年拆迁现在修建成花园)

    此宿舍修建于50年代中期。一个大院儿东西长约100米,宽约50米,折算七亩半地,共有五排平房90余户。

    每排分为东西上下排,一排十八、九户,房子是砖墙,屋顶是人字架,房顶上盖瓦。每间宽3米,入深近6米 ,两户分三间。中间一间,从中一分为二。朝阳叫前半间。阴面儿叫后半间,当时不管你人口多少,都是一间半。

    我的师傅们多的一家五六个,少的三,四个孩子,一家七、八口人,都是在这

    一间半房子里,在这个大院长大的!

    七六年粉碎四人帮,七八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国家走向改革开放。人民生活逐步摆脱困顿进入温饱。在我住进东社铁路宿舍后发现,每到春节家家门前挂起红灯笼。

    八月十五中秋节晚上,大部分人家门前都要放一个小方桌,桌子上摆上月饼,各种水果,点起蜡烛祭月拜月,那种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愿望,和家人团聚的喜悦,院子里充满欢声笑语。孩子们兴高采烈的欢闹,让我深深的感动难忘!

    最难忘的中秋节,是1971年的中秋节。

    1971年国庆刚过,我们铁建八连完成了京原线灵丘段的施工任务,大部队从灵丘乘汽车到枣林转乘火车撤回太原。

    10月2日早上,连队抽调了我们少数几个人,记得有李明清,赵继红,不知因为什么还有张存莲,其他人记不清了。把食堂的锅碗瓢盆,杂七杂八的东西装上重机厂派来的两辆卡车。快到中午时才从灵丘大作村,一前一后出发回太原。当时我们这辆卡车上除了司机,还有司务长周效孔,赵继红,我。驾驶室里坐着司机,司务长。我和赵继红在卡车上面堆满了锅碗飘盆的旮旯里窝着。汽车出了大作村,先是向西,后来就分不清东南西北,反正是一直走。

    回太原,太原在哪儿?我们坐在车上也不认识路,也不管他怎么走,也管不了人家怎么走。

    一直走,走了好几个小时以后,过了一个山洞,车出了山洞,一转弯,眼前突然有一种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眼前一条峡谷。把山劈成

    两面,左面陡峭高耸的山中腰凹进去一块儿,远远的看到,凹进去的地方,修有庙宇。

    汽车缓缓地停在路边,我们下了坡,爬上沟对面的山坡。才知道这是山西著名的寺庙~悬空寺。

    不要门票也没人管,在山下入寺的台阶口,只有一个农民模样的人牵着一只猴子,不知道干什么用。我们爬上破烂的悬空寺。

    这个建在悬崖上的悬空寺,原来是什么样不知道。

    但当时好多洞窟里的泥塑石雕,大部分没有头。在泥塑的身上写着牛鬼蛇神黑色的字。悬空寺的栈道有好多木板已经腐朽,并且缺失。

    就和梯子平放在地上一样。看着脚底下如果不小心踩空了,就会掉下去滚落山下。周效孔司务长和司机师傅说:太危险了,我们不过去了。

    当时自己仗着年轻,和赵继红冒险跳跃过去看了一番。回来后上了汽车,很快下了山进入一个相对大的城镇,天已经快黑了。我们在一家旅馆住下以后。才知道这个地方是浑源县城,开车的司机师傅是浑源人,他这是回到他的老家了。

    因为我们跟着司务长,因此不发愁担心饿肚子。

    第二天10月3日早饭后,我们真正踏上了回家的路,当车从解放路进入太原市时,圆圆的明晃晃的月亮已经高高的挂在天空,

    我坐在堆满锅碗儿瓢盆杂七杂八高高的卡车上面,看着头顶圆圆的月亮。当时没有,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的心情。更没有,月有阴晴圆缺,但愿人长久的感怀!

    有的只是思念父母,快点儿回家的心情,还有不知道回来以后的工作,怎么安排的担忧!

    难忘的1971中秋节。

    写于2020年9月30日

    庚子年中秋节前一天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忆中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hayu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