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亩 三 分 地
一个陌生的电话突然而至,接 还是不接?在电视上看到很多关于电话行骗的案例,不会我也遇到这类事吧?瞬间又想,心存戒备,还能怎样呢?我按下了接通键,做梦也没想到是返回家乡已经两年的门房工友。
她热情的邀请我去她家,说她满园子的蔬菜和我最爱吃的粘玉米都在等着我去吃呢!我一时激动,不知道说什么好,那种诚心诚意邀请使我不能拒绝,我当即决定抽空前往。
一顿普通的农家饭,虽然无法和城里高级餐厅的宴请相比,可在我心里,那种高兴和兴奋比到高级餐厅赴宴还要更甚!因为,那是一种情意,是一种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情意,是一种凝结着信任、饱含着情同手足的情意!
启程那天,风和日丽,我约学校的同事驱车,一同前往凉城县蛮汗山岱海方向的麦呼图村。
因为是清晨,路上行人虽然很少,可为了一路欣赏远离城市喧嚣的自然风光,车行驶的速度并不快。走出市区的一瞬间,那种天高云淡的开阔,似乎一下子拂去了压在心头上的重负,心情顿时变得豁然开朗。
好久没有这样出门游玩了,放眼向远方望去,天是那么的湛蓝,没有一丝云彩,太阳温和的看向大地,路两旁的田野已是一派丰收的景象,远处的山峦和地界叠印在一起,大地是那么的寂静,是那么的美,如同水彩画一样,我沉浸在那种美之间。
沿途一会儿出现一大片红红的花海,一会儿出现一个小小的亭台,一会儿出现离公路很近的高原不曾见过的奇石山脉,让我一阵一阵的好奇和惊喜…
车行驶一个小时后,路况变坏,出现坑坑洼洼的路面,同事说,这是因为重车碾压所致,哦,原来这条路有很多运煤车经过。因此,行路的速度就更加慢了下来。
太阳越来越高,天气渐渐热了起来,以为最多两个小时就可以到达目的地,可竟然用了将近四个小时才到。
就在快到麦呼图村不知究竟怎么走时,公路旁远远出现了两个人,停车上前询问,却原来是门房工友老两口来接我们。
顺着工友的指点,来到工友家,我被她家若大的院子惊呆了。她家的小狗也汪汪的叫个不停,好像在说,来客人了,来客人了!她家院子和园子连在一起,约一亩三分地。
向阳正北房连着五间,门前是很大一片水泥地,种的倭瓜的蔓和一个个很大个的倭瓜爬在水泥地上,红绿相间就像养的花一样好看。再往南就是菜园,一畦茄子,一畦西红柿,一畦辣椒,一畦西葫,一畦白菜,一畦豆角,数也数不过来。菜园过后便是种了一大片粘玉米。粘玉米地的左手是更大的一片玉米地,那是饲料玉米。因今年雨水好,玉米长得高过房子很多,从来没见过这么高的玉米,密密麻麻的一大片好不壮观。饲料玉米地的北边,种了一小片香瓜,还种了一片土豆,拢了一大片葱,还有香菜,生菜甚至还有红姑娘,多的看都看不过来。菜园往西,我看到羊圈里有三只羊,我的到来似乎惊扰了它们,发出了咩咩的叫声,也许它们也随主人好客,向我问好呢!旁边的空房子里养着四只母鸡,正在悠闲地啄食,听说每天都能拾三四个鸡蛋呢。
在院子和园子里走了一圈,惊奇过后,使我更加惊奇的是,这么大园子,种了那么多菜和玉米,菜籽要一样一样买来,一样一样种下,这都是工友大嫂一个人在做,还要养鸡养羊,光地里的活就会累死人,别说家里做饭打扫浆洗等等,无论如何也想象不出这些活儿,落在年长我十一岁的工友大嫂身上,该有多么劳累!工友大哥已年老体衰,什么活儿也干不了,想到这些,心里又酸楚起来!
工友大嫂只有一个儿子,儿子和媳妇携孩子去呼市打工了,家里只有老两口。
得知我要来,大嫂早早煮了一大锅粘玉米,头天还杀了他家唯一的一只公鸡,说她养的笨鸡比城里的好吃。在我吃着玉米时,她就张罗饭,我和同事一致不让她再做更麻烦的饭菜,就想吃她做得大烩菜,她看我也很真诚,也就便罢。
两年不见工友大嫂很是见老,头发稀疏花白,身材矮小的她,有些驼背就显得更矮了,可脸上却没有一丝忧愁,依然是谈笑风生。
我不知道现在农村还在烧煤和柴火,一个电风箱烧起饭来也是很快。在我的帮助下,饭菜很快就做好了。一个烩菜加上我来时带来的不老神鸡及各种肉食熟制品也还算丰盛,我盘着腿,坐在那多年不曾坐过的土炕上,围着四方小桌子吃着我久违的农家炖菜,也许是饿了,也许是很久不吃这样的菜,我感觉比山珍海味还要香。
边吃饭,边聊起我们在一起工作的快乐事,很久未有过的开心,在那一刻,真是惬意极了!
吃过饭,又聊了一会儿,已经是下午三点多了,想起回去的路不好走,就准备动身。大嫂哪里肯让我就走,说什么也要我多住两天,家里有老母亲让我放心不下,听说母亲的状况,大嫂不再坚持,可让我歇一下再动身。随后去了园子,和工友大哥撇了很多粘玉米,摘了茄子、西红柿、豆角、倭瓜,香瓜,汽车后备箱塞得满满的。
拉住大嫂的手,不想分别的这样匆忙,不想在大嫂面前滴落心疼她的泪,更不想在大嫂面前滴落离别的泪,只想给大嫂留下一个笑脸,让她记着我和她的相聚有多开心!大嫂,我们还会见面的!可心里着实知道,虽然离着不是万水千山,可相聚的机会不是很多。大嫂已是七十多岁了,这次分别再次相见竟不知是何日了。
回想工友大嫂的一生,真是不易!和我在学校一起工作时,就十分了解她的为人处事,五十多岁时被儿媳吵骂,无奈背井离乡来到学校打工十二年,十二年后学校搬迁又无奈回到家乡。回到家乡已经七十岁了,她们回来的这两年儿子媳妇又离开家乡去了城里打工。无奈的她,又挑起了一亩三分地的重担,是什么样的力量支持着她,我没有在她脸上看出任何埋怨,任何不满,家里家外安排得井井有条,看着她被太阳晒黑的脸,我从她坚定的眼神里看到,她的希望,她的满足,她的快乐,唯独没有悲伤!
回来的路上,我一直想,一直想,什么样的人生是无悔的?我在工友大嫂的一亩三分地上找到了答案,那就是付出,那就是坚强!有了这两样,再小的身躯,也会散发出无穷的力量,也会创造出想都想不到的奇迹,在大嫂的一亩三分地里我见证了这个奇迹,因为大嫂在她的一亩三分地里做到了她人生的极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