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谓“一亩三分地”?
一亩三分地,汉语日常用语,释义:所属地盘 势力范围。利己主义的代名词。释义:
1.在与人交往中指责对方的利己主义;
2.京津方言,喻地界儿狭小,微不足道;
3.引申为个人生活圈子或个人势力范围。
一亩三分地与龙头节
“一亩三分地”与二月二的“龙头节”有关。农历二月初二,传说是龙抬头的日子,它是中国农村的一个传统节日,名曰“龙头节”。
据说这个节日起源于三皇之首伏羲氏时期。伏羲氏“重农桑,务耕田”。每年农历二月初二这天,“皇婚送饭,御驾亲耕”,自理一亩三分地。后来,黄帝、唐尧、夏禹等纷纷效法先王。到周武王,不仅沿袭了这一传统做法,而且还当作一项重要的国策来实行,在二月初二这天,举行盛大仪式,让文武百官都亲耕一亩三分地,这便是“龙头节”的来历和一亩三分地的来历。
还有一种说法,在我国清朝时,住在深宫大院里的封建皇帝,为了“了解”农时,“熟悉”节令,显示其对农业生产的重视,便在中南海划出了一块土地,每年在这里“演试亲耕”,世代沿袭,他人不得改用,这块地恰好一亩三分,于是人们将它推而广之,便称其个人利益或个人势力范围为“一亩三分地”。
一亩三分地的出处:明朝时始皇帝在京城设立祭拜神农的先农坛。位于北京正阳门外西南三公里的先农坛(也叫“山川坛”),内设观耕台,作为春季皇帝检阅大臣们农耕的地方,观耕台前(南方)大臣们耕作的农田有一亩三分地。后来“一亩三分地”被人们引申为“自己的小地盘或者是自己的势力范围。”
当地流传着另有一种说法,老百姓可以把自己的田地卖完,但是有一亩三分地任何人不能卖,任何人也不得买,是皇帝佬封就的不动产,可以作为老坟地,以免使人落得无立锥之地。
一亩三分地也是一个生命在这个世上的最低生活物质保障和物质要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