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看《儒林外史》,在小说的第一篇章作者向世人展现了一个完美读书人的形象——王冕,他幼时家贫,靠给地主放牛维持生计,劳作之余他勤奋学习、研习绘画技艺,天资聪颖再加上后天的修行,成为学识渊博、绘画造诣高超的读书人,不仅如此,他还有着高洁的品行,那首《墨梅》就是明证。在这本小说里,许多读书人寒窗苦读、甚至倾其一生只为求取一个功名,因为功名意味着荣华富贵、意味着世人的尊重、意味着阶层的跨越,因此许多读书人即使两鬓斑白了,依然在科场上乐此不疲地打拼着,当读书的目的变得这么庸俗,作为一个读书人的本分、人格操守、社会使命自然而然地也被抛弃了。
当学而优则仕的传统思想深深地镌刻在他们骨子里的时候,王冕竭尽全力地守护着心中的那一片净土,他追求至真至善的人生,只是单纯地为做学问而读书,面对底层的劳动人民他有着深深的悲悯,建议统治者施行仁政,面对入仕的诱惑他选择归隐山林,这种归隐不同于历朝某些名士为抬高身价而做暂时的归隐,他的归隐是内心深处对完美纯粹人性的一种坚守,无欲无求所以随性自在,一心向学所以纯粹而高洁,在红尘喧嚣之外精进修行,在青山绿水间涵养浩然之气,比起追求世俗的成功,比起在名利场中蝇营狗苟,内心的平静才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东西,干干净净地来,干干净净地生活,然后干干净净地离开,就像那句诗里说的“不要人夸好颜色,却留清气满乾坤。”
虽然我们永远也达不到王冕这样的人生境界,但可以把他当一种理想人格的典范,在读书、做事情的时候不要忽略了一个读书人的操守与使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