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听了得到一节小课,其中提到耐心、包容时人非常重要的一项品质,也是这个社会的稀缺资源,深以为然。
工作中,大家都讲求效率,速度。但是耐心把需求梳理清楚,才是最关键的。听到另一个故事,就是领导分配一项任务。第一个人听完之后立马撸起袖子加油干。另外一个人则是重复了领导的需求,得到确认后开干。第三种人重复需求,并把自己的见解和初步想法与领导沟通后才开始坐。最终结果会怎样,不言自明。
梳理清楚需求是工作中耐心的一方面,另一方面就表现在追求细节和极致。大多数人,经过足够培训,都可以把工作完成个七七八八,不然就可能被裁撤了。但是,就是有那么一些人,不满足于交付,而是耐心深挖。超越了同类产品,只是第一步,还要超越交付对象的期望,比他能够想到的最好还要好。如果我们整天做着与大多数人一样的事情,却期望能够天上掉下来馅饼,让自己超越大多数人的回报,岂不是痴人说梦。
耐心在生活中,则表现为诚挚的包容,接纳。我们对自己的宝宝,都很难说做到百分之百耐心,更不用提父母或其他家人。为什么?因为感觉是在浪费时间,只想着赶紧应付了事,好开始享受自己的happy hour。请问你这么着急忙慌,是要赶着去继承王位吗?对父母,对孩子多一点耐心,倾听,是最好的礼物。
耐心,在对待生活中的事物上,还表现同理心。善于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而不仅仅是帮助对方解决当下的那一点点问题。就这样,有些人还要一边做一边说,我很忙的,帮你完全是处于情分,等等。
有时候,自以为是、强加于人的善意,比袖手旁观更可怕。因为在施于人的心中,自己是出于善意,把自己摆在了一个道德制高点上。对方如果不领情那就是不懂事。所以这世间才会有那么多的父母,一边苦口婆心地说“我该不都是为你好”,一边坐着无济于事,甚至戕害子女的事情。
愿意提供帮助,也许只是为了满足自己内心的成就感,和想要做好人的欲望。但是有没有静下心来考虑别人的需求呢?也许别人根本不需要,甚至还干扰或打乱别人的节奏了呢。
总结一下,太快有时候会陷入,快,出错,为了补救,继续加快,出更大的错。这是一个恶性循环,希望自己能干收拢一下浮躁的心情,耐心一点,慢慢来。
一低头的温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