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iOS 艾欧艾斯iOSiOS开发
对于iOS架构的认识过程

对于iOS架构的认识过程

作者: 勇往直前888 | 来源:发表于2016-07-06 14:47 被阅读6565次

    MVC

    • 经典就是经典,没有之一。iOS中MVC架构,看懂斯坦福大学白胡子老头这张图基本上就可以了。
    斯坦福大学MVC架构.png
    • 简单理解,就是Controller对象拥有View和Model对象,两者通过Controller进行沟通。对于单个页面,三个类就搞定了,感觉很简单。
    MVC.jpg
    • 网络连接应该放在哪里?Model中吗?感觉很有道理?实际上,很多的网络连接的发起和接收后的处理都放在了Controller中,因为方便嘛。Model一般只有属性定义,没有实现。

    • View应该是独立一块了吧?实际上呢,View大多都放在了Controller中,有个loadView函数,很方便啊。有几个人会单独写个类来作为view?

    • 本来,xib和Storyboard是很好的分离view的方式。但是,由于“不合适多人合作,版本管理”,非要代码写界面,还振振有词:“性能高,对培养新人有好处”。“谎言说100次都能成真话”,何况这些理由听上去还那么有理。

    • 像“检查用户名是否合法,检查密码对不对”应该放在哪里呢?有几个人会像斯坦福大学白胡子老头那样新起一个类来写?基本上都是Controller中搞定。

    • BaseController,BaseView,BaseModel一定见过不少吧?有的还有好几层呢

    • 公共View,各种名字带common或者类似的类常见吧?里面网络连接,数据库,逻辑等等往往比View本身很多,俨然一个小模块了,功能比Controller都强大了。这还是view吗?

    • 本来MVC理论上是最简单的架构,但是实际结果呢,变成了最难懂的架构。Controller成了上帝类,什么都干。“只知道那一坨东西有用,但看不出那是简单的MVC”。

    • MVC也被称之为 Massive View Controller(重量级视图控制器)。其实这不是MVC的错,只是没有程序员承认自己懒惰,编程习惯不好罢了。如果能够像斯坦福大学白胡子老爷爷那样好的编程习惯,那么大部分的iOS程序都能有清晰的MVC架构。

    MVVM

    • 认识MVVM的起点是@objc上文章MVVM 介绍

    • MVVM来自MVC,一张经典的图就是下面这张,在好多文章中看到过。

    MVVM.gif
    • “稍微考虑一下,虽然 View 和 View Controller 是技术上不同的组件,但它们几乎总是手牵手在一起,成对的。你什么时候看到一个 View 能够与不同 View Controller 配对?或者反过来?所以,为什么不正规化它们的连接呢?” ------ 这段话当时给我的印象很深刻,这个观点到现在我都认可。

    • Controller代表了一个场景(Scene)的生命周期,是一个调度者。什么都是,因为什么都离不开它。又好像什么都不是,因为它代表不了任何具体的东西。让它和View合在一起,作为广义的view就有了具体的意义,并限制了它无所不能的印象。这点值得肯定。

    • “显示逻辑(presentation logic)”可以从Controller中移到ViewModel中,从而给Controller减负。这个观点我也是支持的。并且我以此认为ViewModel就是用来做“显示逻辑”的,一个页面一个,随页面而变化。在Swift中,我用结构体来做ViewModel。

    • 关于绑定机制,文章中推荐ReactiveCocoa。我去大致看了一下,主要是将KVO,Block,notification,delegate等各种通讯机制统一为RACSignal,将界面和数据进行双向绑定,功能确实强大。但是这个风格和普通iOS的开发习惯差距比较大,一下子很难变过来。文章中也说只是推荐,不强求,所以我也就一直没有采用。被误解的MVC和被神化的MVVM

    • 至于绑定机制,在Swift中可以使用属性观察者。ViewModel一般作为Controller的一个属性,对它进行观察,一旦变化,就用ViewModel新的值设置界面元素,感觉挺好用的。还有一些相隔很远或者一对多的变化,一般可以采用NSNotification来达到目的。

    • 从网络取数据,业务逻辑(相对于显示逻辑),应该放在那里呢?文章中没有说,看意思是保留在Controller中。还有的观点认为应该放在ViewModel中,这当然有道理,而且这是主流的理解。但是这样会让ViewModel变成另外一个上帝类。

    我理解的MVVM

    这是本人的理解,仅仅一家之言。主流的观点没有Logic那个类,从图中删除基本上就是了。ViewModel将是替代Controller的一个上帝类。

    MVVM.jpg
    • Controller主要作为调度者,居于中心位置。客串部分View相关功能:比如动画里面关于view的位置改变,这些代码是要放在Controller里面的。这也符合Controller+View实现view功能的概念。

    • ViewModel专门做“显示逻辑”,并且用属性观察者做绑定,必要的时候用Notification。正向的绑定比如“action-target”响应就保留在Controller中,具体事情交个其他类做就可以了。

    • 在Swift中,ViewModel和Model推荐用Struct;Logic倾向于用class。从一个简单直观的概念来说,ViewModel需要保持轻量级,跟随页面走,随时准备修改。Model也是轻量级,跟随后台API定义走,只是个数据结构,随时准备修改。而Logic就显得比较大,考虑稳定,考虑复用。

    • 增加Logic类,负责业务逻辑,比如从网络取数据,修改数据库,检查用户名合法性,具体的响应逻辑,监听后的具体处理等等
      猿题库 iOS 客户端架构设计

    文章中的DataController相当于这里的Logic

    • 重点是Controller减负,尽量起调度者职能,具体工作都放到Logic中处理。

    • Logic考虑复用,可以对应单个页面,也可以多个页面共用。按照业务逻辑的思路去划分模块。划分标准可以和页面分类标准不一样。

    • 对于复杂页面,View和ViewModel可以多个,按照组件的模式去考虑。

    • 对于表格,ViewModel对应的是表格的cell,dataSource数组中放ViewModel的序列。

    • 表格的delegate和dataSource,目前来看,放在Controller中是最方便的。当然,为了给Controller减负,再新增一个类TableDelegate也是很不错的方法。

    • 如果表格包含在一个组件中,用容器view做delegate和dataSource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 主要想法就是想方设法“架空”Controller,让它只做一个调度者,管理页面的生命周期就可以了。实在非它不可的时候,才让它做具体的事情。

    • 不引入ReactiveCocoa等庞大的第三方库。这里有一篇文章不错,值得学习一下。
      ReactiveCocoa 和 MVVM 入门

    VIPER

    这是比MVVM分类更细的一种模式。

    经典图形

    VIPER.png
    • View: 也是View + Controller

    • Present:相当于ViewModel,叫展示器

    • Interactor:交互器,侧重于业务逻辑;从网络取数据,数据库等功能都在这里。

    • Entity:就是Model,仅仅是数据定义

    • WireFrame:就是Router,是页面跳转

    值得借鉴的地方

    • 将页面跳转独立出来,做成公共模块

    • 将业务逻辑独立出来,做成公共模块

    • 如果只是对于单个页面,分这么多类,感觉有点啰嗦了。不够对于多页面的模块来说,还是有借鉴意义的

    参考文章

    其他架构

    一些实际在用,但是没有通用缩写名称的架构

    分层模式

    分层架构.png
    • 将服务service的概念引入客户端,作为一个中间层,进行隔离

    • 业务逻辑作为服务模块,通过服务的方式进行访问

    • 数据访问跟业务逻辑,表现层分开,是跟后台的接口层

    • 表现层只关注UI,相当于VIPER中的V和P;或者是MVVM中的ViewModel(仅显示逻辑)和View,但是没有双向绑定;

    平台模式

    平台架构.png
    • 当前的APP,大多数是Native和H5的混合,将两者的接口代码统一成通用模块是比较好的做法

    • 插件化也是一个越来越普遍的趋势,比如分享,第三方登录,支付等等,都由第三方以插件的形式提供。对这些插件集中管理也是好的做法

    • APP随着公司发展壮大,分出不同的事业部,在同一公司多个APP或者不同业务;这样就有两个相反的发展趋势:一方面,想共用模块,让多个业务共享;另一方面,各自业务又要隔离,独立发展。公司也有可能成立公共的平台部。各业务部门之间是纵向拆分;业务和平台之间是横向拆分。这就导致二维划分的立体架构。

    参考文章

    分离出界面层,尽量薄,和UI同学协作,快速应变
    分离数据层,尽量薄,与后台合作,快速应变

    一些思考

    架构设计没有统一的标准,上面接触到的架构模型,都有积极的参考意义,但是都不能照搬。需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一定的权衡取舍

    Step0:平台型应用

    • 以URL的方式,由主App调用子App

    • 形式类似于调用打电话,发短信,发邮件

    • URL的定义需要统筹考虑

    Step1:纵向划分

    • 分Native,H5,插件三部分

    • Native和H5之间提供统一的桥接模块

    • Native和插件之间提供统一的桥架模块

    • 如果加入ReactNative,那么也要提供Native和ReactNative之间的桥接模块。这个可以先预留,也可以以后再添加。

    Step2:横向划分

    • Native部分进行横划分,因为这一块是最耗资源的部分

    • 最上层是界面层(名字可以叫表现层或者UI层),这里可以借用MVVM的思想。M不用考虑,由下层以服务的形式提供。VM仅仅做显示逻辑,在Swift中用struct。这一层是跟产品的交流层,尽量薄,并且能够快速应对变化。业务逻辑等能分出去的功能,一律分出去。核心和重点就是让Controller只做调度者,万不得已可以酌情参与很少一部分的view工作。

    • 最底层是微服务层(micro service)。这一层提供基本的功能,比如网络,缓存,加解密,系统信息,日志,统计等等。微服务的概念是只能供其他模块调用,不能调用其他模块的服务。本层中的模块之间也不能相互调用。这里是一些基础的组件,按照功能划分,相互间的隔离是第一考虑要素。要求高内聚。

    • 中间是服务层(service),这里的服务可以调用微服务,也可以相互之间调用。

    • 分三层相对简单一点。当然也可以分出一些接口层,服务层还可以分出公共服务层,业务逻辑层等。这个可以根据需要灵活配置。但是总体上分三层(界面、服务、微服务)。

    • 不要跨层调用,界面层只能调用服务层提供的服务。服务层可以自己完成工作,也可以调用其他服务或者微服务完成工作。

    Step3:层内划分

    • 界面层:按照页面进行组织,提供公共的UI组件,可以理解为(M)VVM。VM作为将“界面显示”转换为“数据操作”的媒介,利用Swift的属性观察者特性,进行一级绑定。不引入RxSwift等函数式编程的大型第三方库。

    • 服务层:分为公共服务,跳转逻辑,业务逻辑等模块,按照逻辑功能划分。跟具体页面不必相关,跟界面层的接口为各ViewModel种定义的协议。

    • 微服务层:按照功能划分,不设计业务逻辑,分网络、数据库、加解密,日志,统计等功能

    框架图

    模块.jpg
    • 语言选择Swift,最低支持版本iOS8,有条件的从iOS9开始

    • 服务和微服务都以framework的形式提供,模块间的隔离需要重点考虑。

    • 服务service和微服务仅仅是逻辑上的层次结构,在具体的工程组织上,都采用一级framework封装,相互间的层级和调用采用相互间的依赖隐含表示。

    • 提供一个界面隔离的service.framework,界面层只调用它完成所有任务。作用相当于Foundation。

    • 以workspace的方式组织工程,第三方管理工具采用Carthage。有条件的情况下,微服务以及部分服务可以采用私有Carthage的形式,更方便复用。

    • 插件也要求以framework的形式提供,不接受.a的静态库。

    • 如果暂时需要用到Object-C、C、C++,都统一成framework的形式,以后逐步用Swift替换。

    类图

    架构类图.jpg

    界面层

    • AppDelegate、ViewController仅仅作为调度者存在,不做任何具体的事情。

    • ViewModel仅仅做显示逻辑相关的事情,仅仅起到将界面转换为数据的作用。用结构体struct,每个成员都是普通变量,并且都有默认值,代表了页面的确定性。ViewModel是一种数据结构,做显示逻辑的事情。

    • UI组件仅由View和ViewModel组成,只能包含显示逻辑,不能包含跳转逻辑,业务逻辑等。

    • ViewModel放UI层和Service层都有一定道理:放UI层表示显示逻辑;放service层表示UI和service之间的数据接口。考虑再三,觉得还是应该放UI层。ViewModel最大的作用还是在于将UI变化转变为数据操作,本质上离UI应该更近一些。

    • 至于UI层和Service层之间的接口,还是定义相关的的ViewModel protocol比较好。这些protocol的定义放在service中(由于framework的影响),将ViewModel的一些基本需求放在protocol中。service中用Model或者还是用其他来满足这个protocol,就不做要求了。用protocol作为接口比单纯用Model做接口要好。因为Model随着后台API定义而变,而protocol只相当于一个基类,类型更灵活。

    ViewModel.jpg
    • 除了定义一个ViewModel的protocol之外,再定义一个是service的protocol,(既然引入service概念,就可以淡化logic和data的概念)。

    • 界面层保持最轻量级。页面跳转逻辑,具体业务逻辑等工作全部下沉到服务层来做。

    • ViewModel是一个struct,主要做显示逻辑,概念相对比较小,一般一个页面一个或者多个。而service是一个类,概念比较大,可以多个页面共用一个。尺度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灵活掌握。不同的页面,通过扩展遵循不同的协议区分开来。类本身可能比较大,但是每一部分都是相对比较小的。

    Protocol.jpg

    服务层

    • service.framework作为一个粘合层存在,AppDelegate、ViewController只要import service就可以调用相关服务了。

    • 金融.framework、保险.framework等属于业务特有的逻辑

    • Router、用户、分享等属于业务无关的公共逻辑

    • 层内的各模块间可以相互调用

    • 具体存在形式,单例、类、或者framework等,可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决定。

    • 为了结构清晰,图中的调用关系线只画出了很少的一部分,大部分线都没有画出来。

    微服务层

    • 从开发的角度,按照功能分类;是工程师之间交流的技术语言,而不是跟产品交流的业务语言

    • 功能高内聚,作为被调用的基础模块

    • 模块之间不要存在相互调用的关系

    • 以framework的形式存在。高内聚,高复用。

    参考文章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小米咸鱼:不知道说什么好
      • 妹子爱编程:大神要是能有具体点的demo 代码就更好了,我现在打算用swift重写项目,对这方面还不是太懂,希望能跟大神多多交流。
        妹子爱编程:@郭靖888 😀,刚写完一个小项目 用swift 感觉确实比较好用,但是就是生态里面支持的库比较少,还好apple 做了OC 自动转 swift 库,感觉确实 swift 比OC 好使,但是就是比较灵活。不太懂架构
        勇往直前888:@妹子爱编程 你们是杭州的吗?能用swift写项目,很幸福的事啊。现在我们在学weex呢。js能做得swift几乎都能做,并且安全、快速,XCode也很好用。很羡慕啊。
      • 勇往直前888:当时写的时候链接搞错了,现在找不回来了,就只能删掉了。谢谢提醒。
      • phpios:浅谈目前 iOS 上最基础的架构 这个链接打不开

      本文标题:对于iOS架构的认识过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hehj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