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别人的学习我爱编程干货集
许岑·如何成为有效学习的高手

许岑·如何成为有效学习的高手

作者: 给我一壶酒 | 来源:发表于2018-04-16 00:52 被阅读91次


    许岑·跨界学习高手(一)——前言

    作者简介:许岑,跨界学习高手,对幻灯片制作、吉它、英语等技能都能快速掌握到专业级,并制作过相关教程。许岑是一个高效学习者:

    他在27岁开始弹吉它,2年内演奏了这个世界上难度最高的吉它曲。

    许岑在初、高中的时候英语从来没有及格过,可他在北京电影学院这样的艺术院校却轻松考试过了四、六级,并后来还去了英国留学,获得了媒体管理硕士学位;回国后还成为了雅思名师。

    当初他给罗永浩做PPT,被骂;可如今他却当我为御用的PPT设计师;还出过一本关于PPT制作的书。

    我一直到读大学,性格都是非常非常内向的,却在33岁成为了授课专家兼网红。

    2年内出过PPT制作教程、英语教程、吉它教程、摄影教程、做菜教程和如何制作教程的教程,这些教程总共卖了6万多套。

    另外许岑还出过两张音乐创作专辑……

    作者想通过这些发生在他身上的变化说明一个道理:学习方法变得当了之后,你就可能进入到一种新的更高效的学习状态,获得全然不同的学习效果。

    作者还特别说明:这些都是照看2岁孩子的业余时间抽空做的!我是白天带孩子,晚上工作。我认为这就是一种高效学习的状态。学习状态的情境对这种状态的呈现是进学重要的,以下内容我用第一人称进行逐项转述。

    ——(以下内容整理自作者专题讲座,以下以第一人称转述)——

    大家也许都了解过“一万小时定律”这个概念。一万小时定律核心表达的是:要想让一项技能达到世界级,那就需要你练习的时间必须超过10000小时,任何行业都不例外。

    我要为你打破的观念认知就是:10000小时理论,它很可能不适用于你!

    这个理念最早出现的目的其实是为了推翻人们对天才的迷信,它只是告诉你,你只要练习到足够的量,你也能达到天才这个水平。但是10000小时理论它所展现的那种学习、练习的场景跟你、我的学习&工作离得都很远。

    这个理论本身或许并没有错,但它对于你不适用的原因可能在于:10000小时这个时间实在是太长了!它虽然打破了人们对于天才的迷信,但它同时也打击了绝大多数成年人的信心——谁有时间每天练8个小时、练10年呢?

    我主张的高效学习的首要因素是你要树立有效的学习的目标。所谓有效就你想要学习的内容对你的学习、工作有实质性的帮助/作用。(比如我就不会去学习管风琴之类的于我而言无用的东西)

    我对高效学习的定义是这样的: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手法,在相对短的时间内集中注意力,以解决一个工作&生活中的难题为目的着手学习,你需要勤加练习,有时候还需要向名师求助。

    我给出的这个高效学习的定义包含了七个关键词:

    适合自己;

    学习方法;

    短时间;

    注意力;

    解决难题;

    设定目标;

    名师

    每一个关键词都很关键。接下来我会逐项将以上关键词展现开来,希望最终你能够通过以上因素的有机结合,创造出来适合你的学习套路。

    许岑·跨界学习高手(二)——找到适合你的学习方法

    请再次跟我回顾一下我对高效学习的定义: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手法,在相对短的时间内集中注意力,以解决一个工作&生活中的难题为目的着手学习;你需要勤加练习,有时候还需要向名师求助。

    我想强调这个定义里包含七个关键词:一,适合自己;二,学习手法;三,短时间;四,注意力;五,解决难题;六,设定目标;七,名师。

    找到适合你的学习方法

    找到适合你的学习方法,而且你的这个学习方法要适合你学习的对象。

    也许你曾尝试学习一门语言、学习一种乐器,但学了半天也没能入门,那肯定就是学习方法错了!

    比如,你是不是学习语言一上来就就习语法啦,学习一种乐器一上来就按着谱子一页一页的抠——这样做可能不对!倒不是说这样做在技法上完全不能提高,只当不过你选择了一种“低效”的学习方法。你是在用“结构主义”的方法来学习本来可以用“自然主义”的方法去学习的东西。

    关于自然主义与结构主义就是我现在想给你说的最重要的两种学习方法。

    自然主义的核心是模仿,结构主义为的是创造。你若是想要学习语言、书法、乐器这类东西,你用自然主义的学习方法去学才会有效果;但如果你想要学习医药学、艺术或者经济学类的知识就应该用结构主义的方式来学了。

    自然主义的方法简单来说就是模仿。自然主义的学习对象更应该是“文本类”的知识。所谓文本类的知识是指它表现上看起来所呈现的样子。比如书法练习中所讲求的“一丝不苟”就是这个意思。很多练习书法的人在临摹古人的书法贴的时候就连作者写错了用笔划掉的部分的笔法也要模仿的一模一样,这就叫一丝不苟。

    自然主义的学习方法就是遇到什么就学习什么,积少成多,以量取胜;练成了就是你的技能了。

    对于结构主义的学习它侧重的是知识间的交互关系的认识,它提倡透过事物表现的现象去寻求底层的关系。也就是说你要学习的是一套举一反三的系统。这种诉求为的是什么呢?为的是创造。

    比如在你了解了电子电路之后,你可以用你学到的知识来创造一台机器。但是像英语这样的东西什么时候需要我们来创造了?

    你学了太多的语法,但照旧一句像样的话都说不出来,这种人其实并不少见吧?!

    反思一下:我们学习中文,我们学语法了吗?我们是超越了中文语法的本身去看到了中文背后那些底层的东西吗?难道不是我们自小从身边的人他们说一句我们学一句而学会的吗?

    那什么样的东西应该用结构主义的方法来学呢?比如以上我说的医学、经济学、艺术等需要我们创造的学科我们可以用结构主义的学习方法。

    例如:医药学的目的是为了治病,治病就属于创造,我们不能应用模仿的方式来治病,对吧?学艺术也一样,因为学习艺术的目的也是在于创造,如果应用自然主义的方法去学习艺术,那你只能学习艺术史,你永远不可能创造,所以你也一样成不了艺术家。在艺术上一味的去模仿只会让人鄙视。

    结构主义的学习方法就是需要深入到底层结构,学会的目的一定是为了创造,要的是一种质变。

    所以,面对不同的学习内容,一定要选对了学习方法,否则你的学习很可能就是无效的。搞清楚了自然主义学习和结构主义学习的概念,你的学习自然就是有效的了。但是还是要进一步明白:有效不等于高效。怎样做可以达到高效呢?

    练习不必顾全大局

    把要学习的内容打碎,针对那些细节展开学习,不要一开始就照顾全局。

    比如演奏一首曲子,你没必要每次都从乐曲的开始来练习一直强迫自己弹到结尾,中间一些弹不熟的就糊弄过去算了。这样做效率是很低的。你应该每天只练好这个曲子中的一句(乐句),每天就只练习这个乐句的8个小节。

    再比如足球运动员在训练球感、个人技术以及团队员的配合的时候,如果想要达到高效的训练结果,他们就应该选择比较小的五人制足球场进行训练,这样做的好处就是单位时间内球员触球的机会就要比标准的大足球场要多得多,相互间的配合以及个人技术的提升的可能就大得多了。

    在应用了高效的学习方法之后,如果你能再挤出更多的时间来练习,那就的进步就会是突飞猛进的。所以学习的时间安排也是需要非常关注的问题。但是对于我们成年人来讲,如果能有像小学生那样大片断的时间来学习是再好不过的了,但是我们毕竟每时每刻还要面对那么多的杂事,所以碎片化的学习可能就是我们学习的唯一方式了!那么怎样在碎片化的时间内高效的学习呢?

    碎片化学习的真相

    碎片化的学习一定要基于搜索——带着困惑和问题去执行碎片化的学习。

    你总不可能同一时间什么都学。等你有了闲钱,你或许才会想去学习理财;当你的孩子出生了你就会去学习一些育儿的理念,不是这样吗?当你不可能有那么多时间去报一个理财学习班或者育儿课的时候,那碎片化的学习方式也没有什么不好。

    在一段时间内,围绕一个课题,有目的地去拾获这些碎片,而不是乱捡。带着困惑和问题云执行碎片化的学习的结果是一定要把这些碎片化的知识连接起来。

    在一段时间内你的大脑中始终应该有一个课题。就算碎片化知识是树叶,你也得先有树根、树干和树枝,碎片化学习要的是枝繁叶茂,而不是捡几片树叶回来夹在书里面,那样只属于一种情绪化的行为!

    所以,这个意义上讲,小孩子并不适合碎片化的学习,因为小孩子是没有建议树枝、树干、树根的。

    话说回来,碎片化学习是有一定的缺点的,它缺乏必要的互动讨论等这些与人交流的环节,也缺少必要的深入的思考,所谓“学而不思则惘”,但碎片化学习作为一种成年人学习的补充手段,是有很大力量的。

    需要提醒大家的是:“收藏”是一种假的碎片化学习。“收藏”这个按钮在网页、各种APP中设计得很到位,是一种所谓人性化的设计,它的存在极大的缓解了人们在当下的各种焦虑。

    但这种看似能缓解的焦虑,其实是种幻觉,它让你感觉你只要收藏了就是你的了,因为如果你收藏完了不去看、不去回顾,它就根本不是你的

    也许你曾有过样的同学:他样在上课的时候疯狂的做笔记,有的甚至在上课的时候进行全程录音——他们会说“回家后/回头”会反复的复习,但事实上他几乎不会再去触碰他的笔记/录音!

    许岑·跨界学习高手(三)——不谈兴趣,用任务驱动学习

    以上所说的学习方法是不是对所有学习类都管用呢?

    我用另一个问题来回答这个疑问:为什么学习方法用对了,但有时候还是没有什么用?

    我个人认为所谓的不管用要从两个方面来看:一种是学不会,另一种是学不好。学不会是指连入门没都没办法,而学不好往往是指达不到某种专业的程度。

    我们先来说这种学不会的情况可能直接跟生理相关,这样的情况咱就不多讨论了。但有时候往往是学不好,但学不好是可以优化的。比如身材矮小的人学打篮球,就属于后一种情况。我们重点讨论一下“学不好”的情况。

    成年人不需要培养兴趣

    我们常常听到一句话: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没毛病,但是我一味的只跟你讲:你要多培养自己的学习兴趣啊!这种有点强人所难了,明明对一件事没有兴趣,还要劝你产生兴趣,这无疑是痛苦的。

    但我所掌握的这些世界级的专业水平内容并不都是基于我的兴趣的,那是基于什么呢?

    你要知道,人做任何事儿都是需要有回报的,这是一个很浅显的道理。就算一个人带着很大的痛苦去做一件事儿,也是因为做成了这件事会获得更大的利益。

    人做事的动力来自两个方面,一个来自内部,兴趣这个东西就是很强的内部驱动(虚荣心也是一种);另一个就是外部的驱动,就是完成任务之后带来的奖励。

    如果你真的没有兴趣,那么我们就把兴趣驱动这件事否定掉。我要说的是:成年人学习,不需要兴趣,应该用任务来驱动。你可能会说:“我没有任务啊?”其实生活中的任务驱动、工作中的任务强迫到处都是。

    生活中的任务驱动

    有些人会认为我对很多东西都非常有兴趣,所以会把英语、摄影、炒菜等这些事都做得很好。其实,坦白讲即使我对这些东西产生了兴趣,也不是突然间产生的——这里面本身就暗含着某种任务驱动。

    以炒菜来说好了。我现在炒菜比较好,还出了炒菜的教程的原因全部是因为我当初跑到了英国留学。所有人都知道,对于中国人来说英国的饭菜是很难吃的!去到英国之前我也完全没有做过饭,因为我不需要做饭,饭都是爸妈来做。我本来对做饭这个事儿并没有什么兴趣,但把饭菜做好、还出了教程这件事本身是缘于生活中的任务驱动的结果。

    工作中的职业强迫

    另一个效果比较好的任务驱动就是工作中的职业强迫。

    一个人做事儿虽然都是这了回报,但不等于一个做所有事儿都是为了换钱,也可能只是为了照顾自己的生活品质。我在这些年习得的技能有一样不是为了提升生活品质,而是为了挣钱——做PPT。

    这个是真正意义上的职业强迫带来的任务驱动。我现在为锤子科技的CEO罗永浩做幻灯片,他的每一场新闻发布会PPT都是我做的。我掌握做PPT这个技能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职业强迫我不断的进行练习。

    再举一个工作中的职业强迫的例子。比如摄影。一般的摄影爱好者他的摄影水平的提高一般是比职业在报社工作的图片新闻记者差的,因为他们是有任务的、是要有交待的。所以你有一个职业的机会,那练成一项技能的可能性就会大大提高。

    职业性的强迫并不完全指代你的工作中的特定要求,如果当前没的人因为这来聘请你,一定不要怨天尤人——你可以自己聘请自己。

    我们想要说明的事儿是:我们借着职业性的强迫为导向带来的练习效果反过来说——我们需要在日常生活时“假想”一个职业的驱动、任务的强迫;我们强调的是自己心态上的自觉,要求自己在生活中无论任何事情都要这样做。

    心血来潮性的学习往往会导致最终的放弃,你所缺少的恰恰是另一个人对你的聘请。比如你一时兴起想学编程,之后就找来本书来死抠——这种效果肯定是不好的。你要想明白你学编程的目的是什么?是做一个网站?还是写一个APP?

    所以,有一个时时清晰的目标/任务是非常重要的!有了清晰的任务目标那就好办了,你带着这个任务边干边学就可以了,这样比你完全不知道学习编程是要干什么,但仍强迫自己硬学效率要高得多。

    如果,如果你仍只是想学,也不知道到底能干什么,那你还有最终的选择——你可以出教程啊!出了教程你就可以卖钱呐!我把我这些年的技能都出教程了,也卖了钱了,这还不能给你些启发么?人人都可以当老师啊!

    以教为学

    不论你学了什么,一旦你可以教别人了,那你就又新增了拓展职业空间的可能。甚至你还不是给人打工,你还是自由职业者。以教为学,可以是自己为自己设置的一个学习任务/目标,解决了任务驱动问题;另一方面,以教为学可以让你学得更好!

    举个非常生活鲜活的例子:在与罗永浩一起面试老师的时候,一个女老师说她不但能教英语,还能教日语。如果哪天新东方开了日语课,那岂不是她一个人就能顶俩~。

    追问她为什么也会日语,她讲了她的故事——她原不会日语,有一次一个朋友办的公司打电话来请她帮忙找一个教日语的老师,因为一个刚约定的日语老师来不了了,而一年星期后日课班就要开课了!她问是一个什么样的日语班?对方说是面对白纸的零基础班,她就一口应下来说,我能上。之后她随即报了一个日常初级班去全日制学习,之后一星期后他朋友的班开班后她就一边学一边教……

    可喜的是她所教学员对她的评价还非常好。抛开这件事的其它不说,只说这位女老师的做法可圈点处:她有自己明确的目标,她的目标是学完了要去教别人。假设你和她同时在那个全日制班级学习,那她的学习效果肯定比你学习的要好,因为他的目标比你明确——她要以教别人的目的来学习。

    这位老师真可谓是以教为学的典范。我这些年的经验非常想跟大家分享:我非常希望我所有的学员都抱着一种接下来去教别人的态度来学习,那教、学效果都会是非常理想的。

    许岑·跨界学习高手(四)——拖延症的“确诊与治疗”

    对于成年人来讲,对于任务驱动的学习的好处和必要性,我都是在尽我所能帮助你设立良好的学习动机。但我们知道光有动机还是不够的,你以后面的学习过程中还有可能遇到别的问题。接下来我们聊一聊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其它问题。比如:我得了一种时髦的病——拖延症,怎么办?

    我们需要一起澄清一下拖延症的概念。“拖延症”当中的“拖延”两个字是一种状态。对于医学要用结构主义的方法去认识清楚。“拖延症”的学名叫注意力缺陷多动障害。在拖延的这个表现之下,本质的问题其实是注意力无法集中。

    拖延症的表现与本质

    关于拖延症我希望你能清楚的认识到两点:

    任何人都有拖延证,只不过有些事他拖延,有些事他不拖延。因为一个人总河能一直什么都不干。

    就是自认为或者被别人认为有拖延症的人也没有被拖死,大家都还好好地活着呢。

    关于第一点,有认识我的人会拿我做反证,说你许岑就没有拖延症,而且还往往什么事儿都做到前头,几乎是患上了另外一种病,叫“提前完成症”。

    你知道我为什么会这样吗?因为我提前完成这些事,外界(大家)会夸我,你们会说我好——而这就是我提前完成工作的重要因素,是一个强大的动力。

    我这个人表演欲望特别的强烈,可以说是我进步的最大的动力了。可你不知道的是,我私底下也有拖延的行为。

    比如我妈让我给她P一张打算要发朋友圈的照片,对于这种事儿,我是能拖就拖!之所以拖这件事是因为我感觉这件事儿比较荒唐,就算我给她P好了,别人也不会夸我啊~。

    我妈看我能拖就拖,根本指望不上了,就去麻我爸。我爸本来也不会修照片,但也没事儿可做,就在网上找了个修图软件。结果你知道吗?现在我爸帮我妈修照片能把我妈修成天仙!老两口感情可好啦~。

    所以你看,名师就是名师——我无形中给我爸制造了一个帮我妈修照片的任务,结果他能修照片修得很好啦~。

    关于第二点,就是自认为或者被别人认为有拖延证的问题,我有一个非常不友善的评断方法。那些说自己有拖延症的人,肯定有一部分人是自己开车的吧?

    我觉得给车加油是一个判断是不是有拖延症的方法!你自己开车,有没有人每次(每次!)把车开到没有油了,之后叫拖车过来把自己的车拖到加油站去加油的呢?有这样的人吗?你有过见这样的人吗?应该是每没有!

    所以,大家应该得出一个共识:大家之所以拖延,就是因为拖延了产生的后果对自己的影响也不是很大;即使有影响,也总能混过去!真要是混都混不过去,那也就没有人拖延了。

    你现在回想确认一下——那些被你拖延的事儿,是不是都对你来说影响不大?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其实你并没有什么拖延症。只要你还能有一些你能正常完成的事儿,那你就没有拖延症!

    很多人曾说自己拖延是因为自己的习惯或者什么性格造成的,我也承认确实有“注意力缺陷多动障害”这种病的存在,对此我还有过一定的研究。但科学上讲真正患有这个病症的人,能完成中学学业就非常少,如果你连大学学业都已完成了——那,你,就,别,犯,懒,了!

    想要解决这个所谓拖延症的问题,那解决方法还是任务!任务!!只有对你来讲真正严峻的任务,才能解决你的拖延问题。你要通过做成一件事来突破,然后习惯就可以了。

    将任务“严峻化”

    第二章有讲过,人做事主要有内部兴趣和外部任务两方面来驱动,而人们往往会在外部任务的时候会拖延。

    我们一生当中不可能只做自己喜欢的事儿,而怎么样把我们不喜欢但不得不做的事儿完满的解决了,才是真正的问题。

    试想,工作中你需要提交一个报告,这个报告的对象是一个你熟悉的、亲近的人,你很可能就拖延;如果这个人你是的老板,那你的拖延就可能没有这么严重了;如果你将要面对着200个人,2000个人来做这个报告,你想像一下你还会不会、敢不敢拖延?

    再加上,如果你不做这个报告,你会损失30万人民币,甚至是50万人民币呢?如果你没有过这样的经历,那还真希望你有过这样的一次体验,你就知道你彻底是没有拖延症了。

    那你如果非得说我并没有这样重要的工作任务驱动怎么办,那我告诉你我的观点。

    我们每个人都是想要变得更好的,这个“更好”应该是各方面的更好。头脑的充实是很重要的,但是作为一个人,出来一亮相就让人肯定你,你给别人展示的形像其实比从别人花时间去了解你的内在是什么样的是更高效的!

    我们一直在讲高效,如果你一亮相就让人认可你、喜欢你,那这无疑是最高效的!

    你认识的人怎么也得有上千吧?你怎样向认识你的这上千的人交待?——这个任务对你来说,还不够严峻吗?

    设定小目标,形成惯性

    西方人更注重自己的体魄,他们更喜欢运动,所以我们往往看到的老外身材一般都那么好就总是很羡慕。我也是一个爱美的人,我上大学的时候坚持过3个月的俯卧撑。后来我觉得我的胸太大了,才停止了练习。

    事情往往也就这么简单,想增加哪块肌肉你就练那块肌肉就好了。可是很多人,即使简单的做俯卧撑也都坚持不下来,那这种坚持不下来的原因可能是你设置的目标本身是有很大问题的。

    你总想像着我要有一个强健的体魄——这个目标的设置本身是有问题的,我还想拥有1000万呢。练习一定伴随着痛苦,只不过有些人的长期目标非常明确,别人觉得他的过程很苦,他自己不觉得苦,他就能就坚持下来。

    但如果长期目标太长了、太宏大了,会增加这个过程中的痛苦,那你不妨先不想着最终的结果。比如做俯卧撑,第一天推5下,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多推一下,这样就可以了。设定小的目标,把大的目标细化成一个每天可以坚持完成的事情;

    布置一个任务:男士每天比前一天多做一个俯卧撑,女士每天比前一天多做一个仰卧起坐。三个月之后,就有显著效果。

    完成了小目标的练习之后,建议你先去学一些找到感觉就能掌握的技能,例如游泳、骑自行车,这些技巧性稍强的东西可以增强自己的信心。

    增强信心后,再去做需要大量的重复而产生质变的事情,例如读书。成年人要学会速读,先去看目录,如果没有对升级知识有用的篇章标题,就直接把这本书扔掉。看到对自己可能有用的那些标题,再去看那一章的内容。看了两眼发现又没什么用,那再把这本书扔掉,不断这样去做,找到对自己真正有用的内容。

    许岑·跨界学习高手(五)——在衣食住行方面训练专注力

    我们知道了一个人做事的专注程度会决定你学习、做事的效率。学习的方法已经找到了,接下来拼的就是个人的专注程度了。专注力较差的人怎样通过学习提升自己的专注力、怎样去专注的学习呢?

    建议你先别关注学习这件事儿,先听我分享一下我是怎样在衣食住行方面来培养自己的专注力的。

    首先,拥有了超高的专注力有什么好处呢?

    以我为例:我每半年学习一样新东西我就可以达到出教程的水平。那你也许会问,同样是半年的学习,凭啥你许岑就能有出教程的能力呢?

    在我看来,同样的半年可是不一样的半年——咱俩学习和做事的专注程度很可能是不一样的。我在学习一样东西的时候,你看我静坐在那儿好像并没有学习,但我的脑子里会一直对我想学习的这个东西是有吸收的。

    比如我学习弹吉它时,没办法在家里练习弹琴的时候,你会不会以为我就是没办法专注的学习了?

    那我的做法是:

    我一直就听这个曲子,并且这段时间我就不听其它歌的,我就只听吉它曲。

    再比如我学习做PPT的时候,你或许是在看电影、打游戏,但我在看电影的时候我就不能再休息了。

    我看的是什么呢?我看的是那些电影的构图、镜头的一些运动,让我联想到我做PPT的时候可以用哪些动画效果去模拟这些镜头和运动。我脑子里全都是一页一页的PPT。

    我为什么常说我做的是电影级的幻灯片呢?因为我就是在电影里学习幻灯片制作的。

    那你肯定想问,怎样才能做到这样呢?

    答案就是:我很早就发现专注力是效率的重要因素。以下我从我日常生活的四个方面:

    购物、吃饭、灯光和睡眠四个方面举例说明我是怎样训练专注力的。

    你也许会问日常的生活怎么会训练专注力呢?我想说的是,平常的生活不能训练专注力,但是在平常的生活中去营造仪式感会提升我们的注意力。

    学习专注的第一条法则:购买昂贵的学习工具

    我先从购物说起。首先,有着提升专注力的意识,我们就尽量不去买那些不能提高我们专注力的东西,要买我们就要买学习工具。

    我在学习上的一个杀手锏理念就是:如果你需要在学习方面想需要工具的话,你要买贵的!比如说乐器。买好的乐器的原因就是想听到好的声音。

    我26岁开始说吉它,我当时花47000块钱买了把吉它。别人只在提刻意训练的概念,而我在刻意的进行练习。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我现在仍自认为我买的这把47000块的吉它是我能学成吉它的关键因素之一。我当时如果只买一把几百块钱的吉它,你可以想象我过不了多久就早把它扔一边儿去了。

    我这个人做事儿首先已经比较专注了,可这把47000块的吉它帮助我更大程度上形成了我的专注。

    你可能认为我在炫富,我告诉你我的钱是向朋友借的!我用了一年的时间才把这个钱还清;同时伴随我的是什么?伴随我的是我每天会练习至少4个小时——47000块的吉它,你少弹一会儿都是浪费啊!

    我想说的是,并于买学习工具这事儿,你只要让花钱让你稍微心疼一点儿,就算达到效果了。《刻意练习》这本书一直在强调大量练习、大量练习,可你知道怎样才能心甘情愿的大量练习吗?

    比如我小时候曾练过8年的小提琴,可那8年一年伴随着痛苦,我并不想练的!也许,也许就可能那把小提琴出来的动静不动呀!那把小提琴不是我选的,据说还是祖上传下来的,可是我祖上从来也没有出来过什么小提琴演奏家~。

    再比如我练习书法。我在练习书法的时候我就买20块钱一张的宣纸。宣纸便宜的5毛、1块的都有,所以20块钱一张的宣纸已经算是很贵的。这样的宣纸,我写下每一笔可以说是郑重其事!

    我知道有些朋友在练习书法的时候会用旧报纸,说计划以后写得好一点儿了再买贵一点的纸来练习。在我看来这不是什么问题,可是旧报纸是用来做什么的?你怎样能对着旧报纸做到郑重其事、一丝不苟呢?

    其实除了买学习用品之外,也尽量不要买便宜的东西,你有计算过便宜的东西浪费了你多少时间吗?一件东西买来享受,必须让它使你感受到专注力!有时图便宜的确会分散我们的注意力。

    另外一个买贵的东西的好处是:买一样贵的东西,我们就没钱再去买那些便宜的东西了,拥有的东西就能少一些,东西越多越不能使人专注。

    学会一个人好好吃饭

    下面我来说说吃饭——怎样在吃饭方面提升专注力呢?我的答案是:尽量吃点好的,少吃速食,少点外卖,尽量少吃自助餐。就算是人均500块的自助餐,吃一次也就够了。

    无论以上说的卖贵的东西,还是当前说的吃点好的,这样做的本质是什么?本质是营造仪式感。

    吃自助餐不会让你增加仪式感,你要知道自助餐往往不会让你吃好,但会让你吃撑!所以尽量少吃速食,少点外卖,尽量少吃自助餐,哪怕只剩下你一个人,也要好好吃饭。

    有人说,你能体会一个人吃火锅那种孤独、寂寞的状态吗?而我要说我们真应该学会认认真真的自已吃一顿火锅!最好能学会好好做一顿饭给自己吃,这是营造仪式感非常好的行为活动。

    除了购物和吃饭,我的第三个提升专注力的建议是:在你的工作、生活环境中尽可能的使用射灯。

    射灯灯光投射下来,周围的环境都是黑的,这种仪式感有利于提升你的专注力。类似营造出一种自己在舞台的那种感觉,一个人把自己放在舞台上应该会比坐在观众席里更专注一些。

    有的人无法专注,但也有的人会过份专注——沉溺。

    像我自己,学习做事的时候注意力往往会过于集中,很多时候我必须放着电视剧(熟悉的、看过多次的同一套)来做事和学习。这样我才可能因为听到电视剧里的人物说话才使自己不至于陷入到沉溺状态当中无法自拔。

    所以,一般有人选择的那种一边听音乐一边做事的习惯,还是能免就免吧,这些都会分散你的注意力。

    进入高质量的睡眠

    最后,我说一个平常生活中影响专注力的非常大的因素,就是睡眠。

    睡眠不够,人很难做到专注。如果你是一个长期缺觉的人,那你想专注那是太困难了。所以建议你困了就睡,不要困得不行还要硬撑着做事,这样效率很低,不如立即进入到高质量的睡眠;

    怎样才能进入到高质量的睡眠?

    我的建议是:只有你累坏了的时候才能进入到高质量的睡眠。我观察我自己的孩子的睡眠的情况:如果白天我跟他踢球了,他晚上的睡眠就会比较实;而白天几乎没什么运动的时候,孩子晚上就容易夜醒。

    我在高效睡眠方面是没有什么发言权的,我往往是进入到学习状态的时候一抬头发现:天亮了!这就是一种沉溺,你有没有进入到过这种状态呢?有过,是打游戏吗?我想告诉你即使你是打游戏进行到了专注的状态,那我也请你好好打游戏,体会那种专注的状态。我会在本课的最后介绍一下我是怎样打游戏的。

    总结,我讲的并不是怎样生活,而是怎样在日常的生活中营造仪式感,在衣食住行这些方面提升专注力。接下来的章节我会讲学习的切入点问题。

    许岑·跨界学习高手(六)——直奔大师,不必从基础开始

    我们在之前的解说中说过,要带着任务来驱动学习。那么这个任务目标该如何设定?奔着这个目标我们该怎么找学习的切入点呢?

    所以带着任务来学习就是指代学习要有明确的目标了。

    什么是不明确的目标呢?不知道你英语水平怎么样?你觉得你需要学习英语不?

    你知道你可能需要学习英语——这本身就可能是一个不明确的目标,也可能就是一种幻觉。为什么?一个人他学习英语干嘛呢?是谁跟你说英语是非小众语言,需要学习英语——这又是谁说的真理?

    你又陷入了情绪化!如果生活中应用不上英语,就算你学了,不用就会忘记。我最多也就是学过之后出个教程,之后时间久了也就会忘得一干二净了!

    想掌握一项技能,认为别人都会,那我也得学习学习吧?对于成年人来讲,觉得今天学会了这个,明天可能会有用,这是不切实际的念头,是情绪化的不明确的目标。这些应该是成年人去鼓励孩子们去学习时该说的话。

    举例:身边一个搞摇滚的朋友一直要学英语,追问他为啥想学英语。他回答:万一哪天冲出亚洲走向世界了,那还是懂得点儿英语比较好吧。

    在我看来这位朋友要学英语的目标就不算是一个明确的目标,我是不会为他这个不切实际的想象而出马教他英语的,因为即使他开始学英语了,也不会坚持下去的。

    有意思的是,他的老婆后来学了英语,因着她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她是想应对她家孩子在国际学校那些外教,想与外教老师进行交流。这个想法不是冲动,是基于需求的明确的目标。

    明确的目标,不是基于想象的,也不是一时冲动,它应该是生活和工作中的具体任务。

    找准切入点,直奔大师

    还是说那位搞摇滚朋友的爱人学英语的事。她问我是不是要从新概念开始,我说当然不——否则当你学会了英语你家孩子都毕业了!

    《新概念英语》共分4册,在我看来这套教材最大的问题就是分成了4册。绝大多数的人只学过了第一册就放弃了,有的只是学习了第一册的前几页!

    这样其实是分散了学习者的目标。也许这套教材只是一册就不会出现这样的现象了。

    孩子可以从新概念开始,因为孩子毕竟不知道自己学完英语后干什么;但成年人是不会把学完四册教材当作人生目标,也不知道学完之后能干点什么的。

    对于成年人来说,本身学习些东西已经不像孩子那样容易了,所以更需要设定明确的目标和找准切入点。找到了这个目标后,我的建议就是:直奔大师,不必从基础开始。这个大师不一定是指一个人,而是你的最终目标。

    我们前边讲过,对于学习语言这类的事情可以用基于模仿的自然主义来学习;而学习数学、物理甚至艺术类的学科最好是使用为了创造的结构主义来学习。

    比如学画画,很多人学习画画并不想成为大师,而只是想陶冶一下情操而已。所以如果还从最最基础开始,假如画一个鸡蛋画半年——这个真的没什么必要。

    对于音乐学院的学生来说,要想弹奏贝多芬的第三交响曲可能要先一年的理论学习,两年的基础练习,到第三年再来弹第三交响曲;可是对于成年人来说一上来就得三年基础练习基本上都得被吓跑了!

    对于成年人的学习,就应该抛开学院派的那些做法,针对成年人的特点来展开教学。

    以我学习吉它从高钧老师的学习经历为例就说明了跟从一位大师、名师是多么幸运的一件事情。如果不是师从高老师,我现在估计也就能弹两首邓丽君、李宗盛我估计我就已经到头了。

    我跟高钧老师那学到了最深刻的一个道理就是:要去到哪里,就从哪里开始。

    这给人的感觉好像是不可能的,可你看我要学习一首吉它曲,我以为我最终能弹这个曲子我就上天了!而我恰恰就是从这个曲子开始的。

    我想跟你讲的是,有些事情做起往往并不像你想象的那么难。其实“要去到哪里,就从哪里开始“这句话既包含了兴趣驱动也包含了任务驱动。

    但这句话也是有局限性的,有时候你想去的那个地方你还真的去不了。就像我的吉它老师高钧老师说的那样:幸亏你选的这个曲子其实它并不是真的难。而如果我真的选了这个世界上最最难的那首曲子,就别说我的技能水手了,就连的我身体条件都不允许我从那个地方开始。

    这个观点并不适用于结构主义的学习对象。对于要用结构主义方法去研究的东西,还是需要踏踏实实从初级开始吧。

    许岑·跨界学习高手(七)——给自己制造反馈

    在讲高效学习的那本《刻意练习》书中,有一个概念被反复提及,那就是“反馈”。

    意思是说,如果想要学习有效,就一定要有及时的反馈才好。这话是没毛病的,关键是课堂上有老师教学的情况下老师可以制造即时反馈,而我们大部分时间是自学东西的,那自己一个人学习,找谁来给到我们反馈呢?

    还是那句话,既然没有现成的这条路,那我们就自己开创这条路来走——自己给自己制造反馈。

    要想制造反馈,你必须先要有成果,基于已有的成果来发现问题。自己制造反馈的方法可以是写一些东西出来、录制一点音频出来、甚至是录像。总之是一定要有输出/应用来作为前提的。

    反馈的重要性

    在说自己给息制造反馈之前,我想反向说明如果学习中缺乏反馈是多么致命的一件事。

    以我为例,我高中的时候,物理这科的学习已经跟不上、学不太明白了,我爸就总给我讲物理题。我爸掌握物理还是比较精通的,他给我讲完一道物理题后,我就感觉我听懂了。

    这时候,我爸就会说:你听懂了是吧,那你给我讲一遍吧。结果你知道的,这个时候我发现我是讲不出来的,如果要自己再重新做一遍类似的题,可以我也做不出来。

    我爸关于教&学方面的真知酌见是——如果你能给别人讲明白一件事情,那你才算是真的学会了这件事。

    之所以我感觉听懂了却实际上讲不出来(反馈不出来)就代表着我其实是没有听懂我爸所讲的内容。

    当你学了一些东西之后,一定要想办法讲出来,或者应用出来,有这种自己给自己制造的反馈才能证明你真正学会了这个东西。

    写摘要的两条规则

    缺少反馈的一个觉现象是:我们平时会看一些书,看完这些书之后并不记得书里面所说的那些内容。这是为什么呢?这也可能就是因为我们缺乏反馈你是不是真的学会了书中所说的那些内容。

    我给自己制造反馈的第一个建议就是:当你看完一本书、一篇文章等文字的资料之后,你可以尝试写一篇这个文章的摘要出来。

    这个摘要,如果你喜欢的话可以写完之后发个微博,或者在你的微信公众号里推送一篇。事实上,有没有读者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已经完成了实质意义上的反馈。

    写摘要也是有学问的,不能乱写,你必须要了解写摘要的规则。

    我是有受过写摘要的专项训练的,我在留学英国期间曾花过3个月的时间特别的学习学术英文,这其中有一门课是老师专门教我们怎么写摘要。

    写摘要其实是有一套可以严格遵循的流程和标准。我几乎没有在中文世界里看到过有人讲过这个东西,所以这现在向你大致介绍两个在写摘要时候的重要规则。

    第一个规则,写摘要要对照着文本来写,而不是脱稿来写。写一段摘要不是你记得什么就把它写下来,那叫默写或复述。默写和复述对提升人对文章的理解帮助是不大的,因为这样只相当于考察了你的记忆力。

    你要找出文本当中的重要事实、陈述和一些数据,用这些去构成你的摘要。除此之外那些统计数据、引言、不重要的细节、对比&比较、还有举的那些例子都不应该出现在你的摘要里边。除非你去除这些东西之后对你表达这个文章的意思有碍于别人去理解文章的核心意思——但这种情况其实是不常见的。

    写摘要的第二个规则是要用自己的语言来写。过程中尽量不要主观的进行选择哪些内容要写和那些内容不要写,但也不要抄写。只做一些简单的删除工作是行不通的。

    写成的文摘字数肯定要比原文字数少得多,但写摘要还是要用自己的语言来写,就是把文章当中那些事实、陈述等内容用自己的话写出来,绝对不能去抄别人家的原话。即使原文表达、文采十分精彩也需要尽量用自己的话来写。

    因为原文再精彩那总归是别人的,这样的话制造不了真正的反馈,用自己的话来写才是正直的理解。

    我们中国人一直以来的教育教学传统是太擅长于背诵,写就算你背得再多有什么用呢?很有可能过不了多久就全都忘了,因为你可能根本没有什么应用的场景。所以我建议你尽量少背东西,他对你的学习其实并没有什么好处。

    那你会说,难道学英语不用背诵和记忆单词吗?你想想看,我们说中文,你有印象你背过什么东西吗?你好像是并没有怎么背东西就会说中国话了,是不?

    这事本质其实是通过大量的重复和应用,即使你没想背但也记住了——我们要的就是这种效果,而不是死记硬背。

    尤其是我们学习一些极容易犯错的东西的时候就更需要及时的反馈,要不然你就会在同样的错误当中打转。

    比如在学习英语的过程当中,英语的语音掌握就是一个容易犯错的方面。结合语音容易出现问题的问题我接下来给你介绍第二种给自己制造反馈的方法。

    制造语音、视频类反馈

    不光是中国人学英语会出现发音问题,其它国家的人也犯同样的问题。印度、日本同样有口音,这是因为我的发音都有受自己母语的影响,甚至是方言的影响。我小时候在东北长大,东北人读ACBD……会读成……&*(#@#

    我在进行针对性教学的时候就把最容易带出方言的英文单词找出来,拼凑成一篇新的文章,之后要学员要把这篇文章从头到尾都要读对。

    有的同学反馈说:老师我都自己练习了上百遍了,怎么还会有问题呢?我要说,是他们的练习方法有问题,他们的练习是所谓“天真的练习”。精度不够的练习就可以叫做天真的练习,我会指出问题原因之一就是没的正确及时的反馈;在没有老师当场纠正的情况下你可以应用的方法是自己给自己录音。

    以前在电影学院学习时我非常迷恋电影。迷恋电影的原因之一是我可以通过电影来学习英语。

    我曾经的做法是模仿电影中和角色发音(语音、语调),感觉自己练的不错了之后用录音反馈给自己听的时候才知道其实跟电影中的角度发音还是有很大的差距。

    后来我在电影学院就练成了不断录音和不断反馈的习惯,到最后我的发音基本能达到与角色的发音相似到以假乱真的程度。

    我在弹吉它的时候也经常自己给自己录音,甚至是录像!

    接下来就来向你介绍我的自己给自己制造反馈的第三种方法:自己给自己录像。不录下来你就不知道你自己是多么的丑态百出!制造肢体类反馈:通过给自己录像,判断自己的肢体形态,给自己制造反馈。

    许岑·跨界学习高手(八)——解决心态问题

    任何人在学习的时候都会遇到瓶颈,当你遇到瓶颈的时候你一定要有一个明确的认识:你已经走得很远了,有些人还不如你哟!

    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有些人已经走到了我们前面,而你却卡在这儿走不下去了。这个时候需要调整的可能不只是方法,更重要的可能是心态。

    学习遇到瓶颈时,也许在方法上进一步做调整是可以突破瓶颈的,但我们应该先确认是不是心态问题。心态问题解决了之后,瓶颈的原因也许还有涉猎的范围不够广、专注程度还不够高等方面的问题。

    接下来我们就这些问题继续做些分享和探讨。

    我们需要明确的是瓶颈是瓶颈,他不是极限。突破瓶颈指的是在一个较长的实践过程中别人都跑过去了,而你卡在那儿了。

    这种情况是可突破的。而极限所相关的是短期内的结果所有人都很难再上一步了,比如百米冲刺的速度极限。有时候我们的瓶颈是因为我们的不自信造成的。

    先来说一说调整心态问题,怎样通过调整心态来解决瓶颈问题呢?

    举例:我打游戏与一般人打游戏的不同。我打游戏是为了学习。我多次复盘我打输的那些局,反复研究问题所在,也精进了不少。

    这种就属于在技术层改进达到突破的实证。可我总是卡到了4000分再也上不去了。我去找我身边的高人请教,他们对我的打法、战术、反应速度也说不出哪儿有问题。

    这就说明了这可能不是我的技术问题,而是我的心态问题。我内心里总在担心自己是不是一旦到达了4000分就再也上不去了,结果我就真的一直在4000分上下。

    我接下来的做法是这样:我先故意输掉几局,之后降维打游戏,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增强自己的信心。之后我干了一件别人没干出来的事儿:我把显示总分的区域用不干胶粘上,之后只顾自己打打打……之后就突破到了4700分。这样的做法就是把注意力专注到每一局的输赢上来,跟使用射灯的作用是一样的。

    再比如弹奏吉它——到最后并不是看谁弹的熟练,而是谁弹的更动听。经过苦练曲子弹的非常熟了,但就是不动听是这个领域里常见的情况。

    我小时候8年学小提琴没有所成可能包含很多原因,现在我回想起来可能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我当时根本就没有听过世界级的音乐、视频、音频……,听到的也大概就是我当时幼儿园那个老师的演奏!

    学习乐器时,突破美感这种瓶颈就不能再重复的练习了,工夫在诗外,需要不断的积累。可以去多听,多感受,培养和提高审美品味。多看一看文字的资料,比如那些世界级演奏家的传记,这些东西都会为你带来突破。

    如果以这些你都下功夫了可还是不能有所突破,那可能你的专注度还是不够。使自己更加专注,把注意力集中在一个更狭窄的范围内,以做到不去分心。有效的分配注意力,对于突破瓶颈能够起到很大作用。

    最后我要告诉你的是:有些事儿是一通百通,你把一个东西拿下了再去拿别的就会比较容易。这可能是自信带来的幻觉,也可能不是幻觉——如果自信来自于自律,那就是扎扎实实的自信;如果自信来源于想像,那就是盲目自信了。

    我一直到读大学,性格都十分内向,却在33岁成为了授课专家兼网红,这些也要归因于我在授课时有了成绩而自信了。我小时候是极度自卑的,我今天自称“美貌大王”!我还开了一家公司叫“美貌大王传媒文化有限公司”,我的公众号叫“美貌大世界”~

    最后一句临别赠言:凡走过必留下痕迹,学点什么都会有用的。

    祝你好运!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许岑·如何成为有效学习的高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hfsk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