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讲
在这两讲课程中,韦老师给我们讲解、分析、澄清了心理成长过程中的误区——舍近求远。这主要包括六个方面:自我与他人,经验与理论,成长与技术,生活与远方,个体与团体,问题与积极。我对其中的自我与他人,经验与理论,问题与积极这三方面结合近期的一些经历,更有感触一些。
自己与他人。在遇到问题的时候,是先从自身因素找原因、找解决办法,还是先从外界的人或环境找原因,这不仅对当下的事情有影响,更对自身思维逻辑的形成有影响。今年国庆期间(10月5日),我和爱人带着小豆子去了庐山,到达山顶车站时恰逢庐山阴雨不断,秋风呼啸,云雾缭绕,人流涌动,加杂着各种呼喊声、叫卖声、孩子的啼哭声,能见度又差,还有两个行李箱,两个背包,小豆子的推车,一袋临用品。这种境况下能够早点抵达我们预定的酒店,就是最幸福的事情了,可以说外界的环境是很糟糕的,但是我和爱人还是比较淡定的。既然选择了这次旅行,就要接受旅行中的各种预料之外的事情,定定神,安顿好孩子,终于挤进了旅游大巴,到了站点,又在云雾中摸索了好久,终于到达了酒店安顿下来。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首先是接纳了自己,接纳了自己选择,理清了可控因素和不可控因素,从自身可以做到的出发,把损失最小化;在这个过程中也增加了和家人共度难关的信任感、亲密感和责任感。
经验与理论。俗语有“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其实也适用于“成也经验,败也经验”。瓶颈期的出现也是因为经验不灵了。这个时候,需要重新学习,学习新的理论才能突破;把既往经验总结并升级为理论以便于更好指导下一步工作。近期计划去厦门一所中学给中学生讲青春期健康教育课程,之前做的课件感觉已经落后了,可是又有点舍不得放弃,怎么办,重新查文献查论文,更新近五年青春期教育方面的关注焦点和探讨话题,解决思路和指导思想。这样再去讲课对于讲师而言,心里更有底,也更有信心。
问题和积极。“问题模式”需要向“积极行为模式”转换,不能只盯着“是什么”和“为什么”,更需要探索“怎么做”,积极行动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记得岸见一郎在《被讨厌的勇气》里面提到过“三棱柱理论”,一般我们只能看到三棱柱的两个面“可恶的他人”和“可怜的自己”,比较少看到第三个面“以后怎么做”。这个同样也适用于“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做”。在积极行动中产生积极情绪、积极品质,问题就多会朝着一个健康的方向发展。
心理成长的误区能看到,才会更容易避免,也才更有利于成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