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年末,除了在外漂泊打工的人急着买票回家之外,还有像我们这样的一个群体——大学生,也早早为买票做着准备。我曾无数次在脑海构想回到家的那种场景,都会让我充满期待,足足欣喜个好几天......
事实上,我并不是一个特别恋家的人,在学校里忙着忙着就淡薄了想家的念头,甚至有时会忘记与爸妈联络,时间一长,再视频聊天的时候,爸妈就会问:“是不是没钱了啊?是不是还不好意思说?”我一时语塞,“那是想家了吧?”老妈又问,“才没有咧!”我话一说出口就觉得有些自相矛盾了。
是的,人有时候就是一个矛盾体。当被爸妈管束时,恨不得长双翅膀,就这样远走高飞;可当真正走进车站的那一秒,我却还在犹豫:“我做好准备了吗?“但下一秒我就立刻掐断了那种想法,长大了就应该出去闯荡啊,离别哪有影视剧或诗句中渲染的那般苦情沉重?心之所动,就随风去了。
等到自己真正经历过,才发现这个世界并非想像得那么简单。在外很少人关心你活得累不累,尤其是兼职时,更多在乎的是你的劳动能为他/她带来怎样的效益,我们形象地将他们比作”剥削阶级“,所以很长时间之后才猛然发现自己已养成一个习惯:当别人帮助自己时,内心满满的都是感激,“谢谢”说个不尽;当别人对自己给予善意关心时,却又感动不已......生活中的种种经历都在告诉我曾经把家比作避风港是有多么不准确,在外受的苦,满满的委屈都有可能是家常便饭,哪有避风一说?家更不可能一辈子护你周全。即便如此,你还是会想家的,对的吧?
或许是遭遇不顺,夜晚辗转难眠时,亦或是只身一人漂泊孤独之时会想起家来,当再次想起此刻的境遇,总有一种巨大的落差感袭上心头,几欲使你情绪崩溃。但与此同时,它又是你的一个心灵慰藉,像汲取了某种力量,在灰暗的日子里支撑着你走下去,勇敢无畏,有一种底气叫做“即便我一无所有,我还有家!”
即便我们有过想家,还是义无反顾选择出发了,因为远走,我们会更为广阔的视野。大学里有丰富的图书资源,也可以见到形形色色的人,会发现其中不乏有比我们更有理想、更为优秀的人,谈吐、见识不凡,不怕吃苦仿佛成为他们身上的一种标志。平时努力上进,成绩优异,轮到节假日也不曾休息,去敬老院做义工、做家教,甚至等到寒暑假时有的会选择进厂上班,都只是为了勤工俭学。漫长的工作时间,繁重的工作,疲惫的身躯,都未曾听到他们一句抱怨,生活不易,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有时觉得与他们相比,自己能做到的实在太少太少,当一路走来也在学习,跌跌撞撞,却也有所收获,很有意义......
其实,我想家了;其实,我更想去远方,只是在内心深处总有一个安放家的位置......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