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对散文集比较着迷,看了这本从很私人角度介绍俄罗斯这个国家的散文集,不仅在知识层面进行了扩充,在对世界的理解上又多了一层感悟。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不论哪个,总是受益的。
俄罗斯这个国家对中华民族来说是既熟悉,又陌生;既喜爱,又害怕,是一个很复杂的感情在里面。这里面可讲的历史可太多了。从沙皇俄国与我们的领土纷争,到社会主义苏联和伟大的卫国战争,再到理想崩塌和后冷战时代的种种,以至到现在还在进行的那场我们比人家还着急的战争。但是同时感觉俄罗斯人又很神秘,按理说作为我们的邻居应该了解更多,但实际上还不如美国和欧洲,甚至不如日韩。
所以这本书就从几个最重要的方面介绍作者旅俄期间的一些见闻和感想,无外乎几个大的部分。风土人情,俄罗斯到底是不是一个美女和酒鬼共存的国家;中俄关系,从尼布楚条约到兜兜转转的中苏关系;苏联记忆,毕竟那是一段不短的历史,也是很多人的亲历,《喀秋莎》的歌声仿佛还在耳边,红场阅兵的景象依然还在眼前,但那个红色政权实际已经不复存在了30年有余。
风土人情一节,确实俄罗斯出美女,但是女性在俄罗斯历史和文化中比中华文明中要重要的多,似乎女性在带着男性书写着自己的历史,男性也习惯于依附于女性,这跟我们的理解截然不同。这也一部分原因是俄罗斯男性劣根性,最大的问题就是酗酒,男性饮酒和酗酒的比例很大,伏特加则世界闻名。也许我们还不知道的,俄罗斯的蜂蜜也因为非常高的品质而著名。
中俄大历史一节,作者介绍了中国和俄罗斯这个邻居的分分合合,像足了床头打架床尾和的小夫妻。毕竟两国边境线很长,地缘政治非常重要。作为战斗民族,我们在领土方面吃了很多的亏。作者说到中国人在边境游上最爱的三个城市:海参崴,伯力和双城子,这些城市我在地图上都找到了,100多年前还是我们的领土。而在苏联时代,确实老大哥又帮了我们不少,抗日战争,红胡子剿匪,社会主义建设都是中苏友好的典范。作者行文比较客观,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这本书有俄文版的缘故,所以没有从政治层面分析俄罗斯对中国的一些事实上的不公,至少我是认为这百年历史里,中华民族受的委屈更大。
苏联,感觉是既近在咫尺又远在天边。对书中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苏联作家群体。他们在苏联时代通过作品揭露了体制上的缺陷,形成了不少禁书,另外一方面他们对于苏联时代的结束又不能完全接受。俄罗斯某知名作家说,俄罗斯作家还未做好苏联解体的道德准备,可是我们知道这个重要事件已经过去了30余年。苏联形成了独特的时代烙印,十月革命节,《喀秋莎》,宣传画,口香糖和冰激凌,还有人们渐行渐远的记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