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日里读过解道老兄日常生活的碎碎念,早市上热闹非凡的景象,新采得摘得菜品,渔民们新打捞回的鱼类,贝类,零零总总一采买,再配上闲散的生活节奏,将一幅充满人间烟火气息的场面,描述得淋漓尽致。
有时候,会有一种感同深受,觉得那样慢时光,软软的,闲闲的,回归了一种本真,喜欢这种感觉,看似散慢,嚼着有味,那是真真的生活的味道,自己真的倾慕已久,也相思已久。
晚些时候,好友晒图,今日圆了一直惦念,儿时姥姥最拿手的,想再吃一回的玉米面煮疙瘩。
也问说味道如何?
她说疙瘩太大了,味一般。
还开玩笑说,不会是一锅粥就煮了一个大疙瘩吧,那以后这疙瘩就有名了,得以她的名字命名,暂叫静疙瘩吧。
那头,她恼了。
玩笑归玩笑,其实我没做过,好象印象中也没吃过。但好友说小时候,姥姥做时,疙瘩里包了红糖,可好吃了,可惜再也吃不上了。
就在想可能,好吃的不一定是食物本身,而是对亲情,对家人的无限的怀念。
此时写着,也有点感觉了,玉米面疙瘩汤,应该也能接受,算是一道有味的美食了。
再说说自己,念念不忘的吃食,也是有的,譬如那道缘自老康家的土豆丝。
小的时候,家里不算富裕,孩子们又多,日子过得总有些紧巴,土豆就承担了一日三餐中重量级的份额,但我还真不排斥,就是顿顿吃也能接受。
后来到了外地上学,小食堂也有一道土豆丝,炒得特别有家的味道,也乐不知疲地日日排队去打,有时候,排到跟前了,忽然被通知说卖完了,然后那顿饭吃得特别寡,没滋没味的,也将这样的失落说与母亲,然后每到假期休息下,母亲就精心给我炒炸炖,恨不得将土豆所有的吃法都过一遍。
自己也挺给力的,每次都吃得圆滚滚的,好似再也无可恋的状态。
成家后,婆婆也爱做土豆饭,最拿手的就是磨擦擦,做成鱼鱼,混了蘸酱吃,那个味美呀,有时也用留下的糊糊再和点莜面,拌了馅做成磨山药的大饺子,再上锅蒸出来,那个味呀,至今都难以忘怀。
如今,回去了母亲的土豆饭还能吃上点,婆婆的磨山药饭,却再也吃不上了。
有时候,碰上休息日,也一时兴起,给家中的一大一小做土豆饭吃,可惜他俩嘴挑,说我做得所有带土豆的饭都是一个味,有一回儿子还开玩笑说,我还有小妹,还有老妈,甚至妹家的小宝,我们做得饭味好似都是出一处。
我还纳闷说,有吗?后也回给家伙说,这也说明康氏的土豆饭的做法,有传承了。
昨天与母亲通电话,她在电话中说了一件令人啼笑皆非的事,说三八节那天,同城快递给她递了一束花,她还和人家倒饬说,肯定不是她的,然后人家说肯定是呢,后来才知道是小妹给递得。
花拿了之后,搁在茶几上,父亲问起这事,母亲也如实告了,然后一辈子也没浪漫过的老头,来了一句,有这买花的钱,还不知买袋面实惠呢!
估计这话一出,得罪的不是一人,后续肯定有人找他理论。
这事说了也就截止了,而更文关于至味的表述,也要收尾了。
或许,我们在平凡生活中,不一定非得是什么珍肴美味,也不一定非得每天都能整出惊天动地的事来,但是就是这样日复一日的坚持和积累,就是这样平平淡淡琐事的凝结,将至味成了清欢,再升华至人间有味的份了。
而所有这些,都弥散着满满人间烟火的味道,我想,这也是所有人所向往和憧憬的样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