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言微语(51)

作者: BOATMAN | 来源:发表于2023-04-10 20:39 被阅读0次

          对某些人来说,一方面背着5%左右的商贷利率,一方面手里的余钱没有好的去处,提前还房贷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对部分提前还贷来说,银行会给出2个选项,一是“贷款期限不变,降低月还款额”,二是“贷款期限缩短,月还款额不变”,需要评估哪个有利于还款人。利息总额由利率、贷款期限、贷款额决定,利率不受还款人控制,要想降低利息总额,只能降低贷款期限和贷款额。对一心想提前还完房贷的人来说,选项二是有利的。这里有个注意事项,如果在手机银行上还贷,对于分批次提前还贷来说,选项二的月还款额是按照还款之前的月还贷额确定的,而并不是按照贷款合同确定的初始月还贷额确定,显然,银行选择了对他们有利的方式,也就是说,他们希望贷款人慢慢还、偿还期不要缩短,回到贷款合同本身,在合同约定的贷款期内调整还款期限,在合同约定的初始月还贷额以内调整还款额,这都是可以的,那么,对想分批次提前尽快完成还贷的人来说,最好每次去柜台还款,提前还贷后的月还款额协商确定为合同约定的初始月还贷额,还贷期限按照该额度确定,这样可以最大程度地降低总利息。【上述讨论仅作参考,不为还贷建议】

           垃圾信息、二手信息、虚假信息满天飞时代的学习这条路径是必然的,一窍不通→懂一点→专业水平→资深专业水平→顶级专业水平。采用先进的学习方法,如 费曼学习法、思维导图学习法、番茄学习法、西蒙学习法,最重要的边学边干、边干边学,学以致用,学习、实践、总结、反思。把资源分成:最好、次好、普通、很差、最差5档,接触不到最好的,抛弃很差、最差,接触次好、普通。看最经典的、最新的论文、最经典的书籍,就能学到最先进的东西吗?显然是大错特错。原因是:1、当书、文章出来时,作者和作者周围的人又前进一大步,而你还在消化人家过去的东西。这种滞后性没法消除。2、书、文章中传达出来的东西,不是人家的全部,这个一方面有利益保护的要求,另一方面是文字并不能表达全部,就像你拿着图纸造不出航母一样。比如,如果你要学习孔子那一套,最好的办法是成为他的学生,听他的课,和同学一起学习。3、很多高价值、核心的东西,人家是不会写成书、文章的,就算是写出来,也会有所保留,外面的人根本接触不到,可能要等到那些东西过时,外人才会知晓。你可以学习次好、普通的资源,思维、思路上有突破,找出新的路子,实现超车。不过,超车谈何容易,很多东西都是有延续性的,需要一步一步积累,跨越式发展很难,只有极少数天才人物才可以做到,我们普通人能够实现一级一级的迭代就不错了。

         我学基金记了很多笔记,没用。只有在我学明白的时候,框架清晰、思路清晰的时候,才知道什么知识重要、什么不重要,知道关注哪些问题,知道看什么书,从哪些地方着力。在我没搞懂之前,笔记一大堆,没用逻辑,记的是知识,并不为我所用。

                                                                     谈谈亲友间的借款

         有个经济学家说,亲友之间是情感的港湾,最好不要借钱,借钱就向银行借。细想一下,很有道理。如果发生借款,对借出人来说,要承担通货膨胀风险(按2%考虑)、信用风险(有可能成为坏账)、机会成本(如果钱存入银行,利率按3.5%考虑;如果提前还房贷,利率按5%考虑;如果懂基金投资,收益率按8%考虑;其它),也就是说,借出人承担了不少于5.5%的资金成本,而借入人的成本为0;如果不发生借款,对借出人来说(此处的借出人仍然指亲友,不是指银行),资金成本为0,借入人的成本为5%(按银行借款利率5%考虑)。显然,从借出人成本、双方总成本的角度看,亲友间借贷是一方得利一方受损的事情,向银行借贷是双赢的事情。显然,当借出人面临的风险偏高时,也就是金额大、通货膨胀率高、信用风险高、借款期限长、机会成本高的时候,金钱可能会影响情感,甚至产生纠纷。情感还是情感,需求不能完全不响应,考虑到潜在的风险,借出人需要一些问题,1、信用风险大不大,也就是资金能不能收回,2、当资金无法收回时,最大能够承受的损失是多大,3、最长能够承受的借款期限是多久,4、根据自己的现状,最大允许借出的资金是多少,5、自己的机会成本有多高。原则上,当信用风险很大时,应该拒绝,不过,信用风险应当再划分一下,有的是会还钱,但偿债能力差,有的是还钱不确定性高,对前者可以考虑适当借出,对后者应当拒绝。原则上,当出借的机会成本或通货膨胀率很高时,应当拒绝,或者要求适当补偿。在同意借出的情况下,最大借款额为借入人需求资金、借出人最大能够承受的损失、借出人最大允许借出的资金的最小值,考虑安全边际,应当打个折扣,最长借出期限为借入人计划还款时间、借出人计划使用资金的时间的最小值。古话说,借三不借二,救急不救穷,钱不借二,酒不喝三,路不走四。古人的意思,大概是借出人评估借入人,不能借的不借,可借的要借,可借可不借的不借。这是很有道理的,如果再结合前面的描述,大体上可以明白如何处理借款。

          提纲式写作比较适合我,就像干项目干工作一样,不需要灵感,有思路就可以。这种方式比较符合工科的特点,逻辑清晰,各个部分可以单独写。实际上,写的过程也是思考的过程,会产生新的灵感。

          一段交养老保险的对话说:你多交点养老保险嘛,多缴多得,以后老了,可以多拿点。现在这个标准太低了,一个月才拿到120块。答:不划算交嘛,万一死得早,就白交了。说:现在的平均寿命是75岁,那就是说大部分人的寿命在65~85之间,可以通过健康饮食、注意生命健康安全、及时治病/体检等措施往平均水平以上努力。这个只能考虑大概率事件,也就是偏向于期望值的事情,如果以偏概全,拿小概率事件考虑,总是按最坏情况考虑,很多事情没办法做。村里骑摩托车的人非常多,摩托车容易出事故,总不能说,不要买摩托,走路得了。答:嗯,你说的对。今年没钱,明年看看。说:你可以这样嘛,收入好的年份多交点,收入差的年份少交点。答:是呢。明年看嘛。

          小霸王孙策遗言孙权“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瑜”,以后,诸事不决问chatGPT。

相关文章

  • 微言微语

    梅子有话说 宝贝的套餐终于回来了,这不知道是买了第几套了,见证了孩子制作从失败到成功的过程,也体验了她的各种情绪,...

  • 微言微语

    前进的脚步永远在这平坦的坡路上,不要气馁偶尔的绊脚石,要学会坦然的面对,然后把它变成提升自己的垫脚石 做人有方有圆...

  • 微言微语

    人,尤其是女人首先要自爱,才能得到他爱 现在的努力生活是为了以后生活的安逸 不要提前步入养老生活区 每天都是新的一...

  • 微言微语

    蓦然就喜欢这样的感觉,每天把生活中的乐与不乐,咔咔在又方又正的镜头下,然后用心体会其中的滋味,这种感觉非常妙 偶尔...

  • 微言微语

    1.抱怨的本质,是自我执行能力脆弱的过度保护机制。(狡辩,是确定自己错误面对质询的过度保护机制)

  • 微言微语

    心无所求,便不受万象牵绊; 心无牵绊,坐也从容, 行也从容,故生优雅。 一个优雅的人, 养眼又养心,才是魅力十足的...

  • 微言微语

    老谭:《寒假告家长书》 考试毕,假期及;嘱家长,诲子弟:防车祸,防电击;防疾病,防煤气。黄赌毒,要远离;玩...

  • 微言微语

    契科夫说:“人的一切都应该是干净的,无论是面孔,衣裳,还是心灵,思想。” 把一切让你混乱、懒惰、生气、油腻的内容剔...

  • 微言微语

    文章不需要什么 “名言巧词”,不需要什么“深奥之语”。我认为只要是,用心抒写的文章,来自生活的文章,就是最好的文章...

  • 微言微语

    1.生活中的折腾是必要的,但是折腾过后要及时打开活塞,释放一下压力。 2.人生最过瘾的就是因为它有很多转角,有的转...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微言微语(51)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huwd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