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旅行·在路上散文
牧童眼里《道德经》(79)

牧童眼里《道德经》(79)

作者: 西北晓峰 | 来源:发表于2019-07-03 12:25 被阅读192次

    《道德经》是经典中的经典,牧童只是牧童,只能掷一石块惊动凤凰,引出玉来乃心神所往。

    牧童眼里《道德经》(79)

      《道德经》第十九章赏析

    通行本(传世版)十九章

    [原文]

    绝圣弃智①,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②以为文③不足,故令有所属④;见素抱朴⑤,少私寡欲;绝学无忧⑥。

    [注释]

    1、绝圣弃智:抛弃聪明智巧。此处“圣”不作“圣人”,即最高的修养境界解,而是自作聪明之意。

    2、此三者:指圣智、仁义、巧利。

    3、文:条文、法则。

    4、属:归属、适从。

    5、见素抱朴:意思是保持原有的自然本色。“素”是没有染色的丝;“朴”是没有雕琢的木;素、朴是同义词。

    6、绝学无忧:指弃绝仁义圣智之学。

    [译文]

    抛弃聪明智巧,人民可以得到百倍的好处;抛弃仁义,人民可以恢复孝慈的天性;抛弃巧诈和货利,盗贼也就没有了。圣智、仁义、巧利这三者全是巧饰,作为治理社会病态的法则是不够的,所以要使人们的思想认识有所归属,保持纯洁朴实的本性,减少私欲杂念,抛弃圣智礼法的浮文,才能免于忧患。

    [延伸阅读1]王弼《道德经注》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圣智,才之善也。仁义,人之善也。巧利,用之善也。而直云绝,文甚不足,不令之有所属,无以见其指。故曰此三者以为文而未足,故令人有所属,属之於素朴寡欲。

     

    [延伸阅读2]苏辙《老子解》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

    非圣智不足以知道,使圣智为天下,其有不以道御物者乎?然世之人不足以知圣智之本,而见其末,以为以巧胜物者也,于是驰骋于其末流,而民始不胜其害矣。故绝圣弃智,民利百倍。

    绝仁弃义,民复孝慈;

    未有仁而门幺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仁义所以为孝慈矣。然及其衰也,窃仁义之名以要利于世,于是子有违父,而父有虐子,此则仁义之迹为之也。故绝仁弃义,则民复孝慈。

    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巧所以便事也,利所以济物也,二者非以为盗,盗贼不得则不行。故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些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世之频此三者,以为天下之不安,由文之不足故也。是以或属之圣智,或属之仁义,或属之巧利,盖将以文治之也。然而天下益以不安,曷不反其本乎?见素抱朴,少私寡欲,而天下各复其性,虽有三者,无所用之矣。故曰:我无少刁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此则圣智之大,仁义之至,巧利之极也。然孔子以仁义礼乐治天下,老子绝而弃之,或者以为不同。《易》曰: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孔子之虑后世也深,故示人以器而晦其道,使中人以下守其器,不为道之所眩,以不失为君子,而中人以上,自是以上达也。老子则不然,志于明道而急于开人心,故示人以道而薄于器,以为学者惟器之知,刚道隐矣,故绝仁义弃礼乐以明道。夫道不可言,可言皆其似者也。达者因似以认真,而昧者打人似以陷于伪。故后世执老子之言以乱天下者有之,而学孔子者无大过。因老子之言以达道者不少,而求之于孔子者常苦其无所从入。二圣人者,皆不得已也,全于此,必略于彼矣。

    帛书版《道德经》第十九章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言也,以为文未足,故令之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而寡欲。绝学无忧。

    帛书版与通行版基本相同,仅有“此三言也”与“此三者”相较略有不同。

    牧童认为理解本章的核心在于“绝”和“弃”的释义。大多将“绝”理解为摒弃似乎是不对的,若将“绝”理解为摒弃是老子本义的话,那么绝和弃是同义,则老子会写为“绝圣智、绝仁义、绝巧利”,事实不是这样。绝和弃在本章中,牧童认为是相对立的两词,通过两个对立的思想比对,以使所须表达的意思更加明了。

    还有文的理解,是理解为条文?政令?法规?还是教化?、思想的文字化?、宣扬?。理解的若非老子本义的话,老子这十九章就是无底谜一般的存在。




    注:本文部分文字转自网络(在牧童眼里《道德经》系列中,通行本原文及释意及帛书版原文,转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牧童眼里《道德经》(79)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huxh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