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小鱼
生长在和平年代,我并没经历过真正的战争。我们都知道,战争带给百姓的巨大的伤害。
战争带来的迫害,在历史的齿轮中越来越鲜明。我们不曾忘记战争的残酷,也不曾忘记同胞们的离去,用鲜血染红的红旗。战争让百姓家破人亡,流离失所。我们痛恨战争,不想看到爱人、亲人惨死在战场。我们呼吁和平,在和平的前提条件下才能长治久安。
成王败窛,在古代,想要拓宽疆土,想要一统天下,想要保一方平安,都通过战争来实现。
读过诗经《击鼓》的人都知道,击鼓是一首很典型的战争诗。
全诗共五章:前三章征人自叙出征情景;后两章描写战士间的互相勉励、同生共死,令人感动。此诗描写士卒长期征战之悲,无以复加。其中,描写战士感情的“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在后世也被用来形容夫妻情深。
全诗欣赏
击鼓其镗,踊跃用兵。土国城漕,我独南行。
从孙子仲,平陈与宋。不我以归,忧心有忡。
爰居爰处?爰丧其马?于以求之?于林之下。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于嗟阔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译文
击起战鼓咚咚响,士兵踊跃练武忙。有的修路筑城墙,我独从军到南方。 跟随统领孙子仲,联合盟国陈与宋。不愿让我回卫国,致使我心忧忡忡。 何处可歇何处停?跑了战马何处寻?一路追踪何处找?不料它已入森林。 一同生死不分离,我们早已立誓言。让我握住你的手,同生共死上战场。 只怕你我此分离,没有缘分相会和。只怕你我此分离,无法坚定守信约。
我们总是以“死生挈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来表达爱人之间的坚贞爱情。读了《击鼓》我才知道,这一句是写展示之间的友情。写战士互相勉励,同生共死,让人很感动。不管是写展示之间的友谊之情还是夫妻之间情深义重。这一句诗都写出了真挚的情感。
战争,基本都是老百姓用鲜活的生命堆积起来的。
就像唐代诗人王建的《渡辽水》写道:
此去咸阳五千里。
来时父母知隔生,重著衣裳如送死。
亦有白骨归咸阳,营家各与题本乡。
身在应无回渡日,驻马相看辽水傍。
此诗的意思是:离开咸阳,此去辽水漫漫五千里,还未出门父母就已知道此去将隔海茫茫,今生很难再次相聚。临出门时母亲又为我重新做了几件衣裳,好像怕我有去无回,万一死在路途中没有干净的衣服可以殓葬。也有征人牺牲被送回咸阳,军中长官呈请皇上让烈士本乡的人充任征戍。想想自己真是可怜,身在外时将再没有回来的日期,为此心里无限伤感,茫然驻马停在辽水之边。
这首唐诗赤裸裸的写出了战争的残酷。被征兵的人都知道,此去,不一定活着回来。最疼父母心,儿行千里,怕儿饿,怕儿冷,怕儿死在战场上。写出了父母与儿子、妻子与丈夫、小孩与父亲的生离死别。
如果没有战争,我们是否就能幸福的生活。如果不曾有过战争,我们是否不会经历生离死别。如果没有战争,我们是不是就不用背井离乡。
愿世界充满和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