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一些给自己
文/乔叶
天落急雨,行人莫不大步云飞地奔走。匆忙中我惊奇地看见:一位母亲骑自行车带着孩子,孩子穿着一件偌大的鲜黄色雨衣,而母亲却尽着衣服浸雨。头发和脸都已经湿淋淋了。
“喂,你穿上雨衣,让孩子钻你后背不得了?”赶过她时,我忍不住还是多了句嘴。其实这常识性的做法她一定晓得的,我多言的内因,也有些是源于好奇。
“儿子喜欢看雨,钻到我后面就看不到雨了。”母亲说,“再说这样孩子的腿也可以保护得更严一些。”
“那你自己呢?”
“顾着孩子呢,哪还顾得了自己?”
为了顾着孩子就不需要顾自己了么?自己感冒了不一样会连累孩子么?面对这样大公无私的母亲,我真的很疑惑。换了我,我不会这么做。如果餐桌上有四块虾饼,我会叮嘱儿子至少给我留一块。其实我不爱吃虾饼,只是想让他学会心里藏着他人。——这他人,当然应该包括母亲。一个连母亲都会忽视的孩子,我不敢设想他还会对其他人有什么爱心。适当的时候,我要求孩子给我洗脚和洗脸,尽管他把我的衣服都弄湿了。这当然是一种爱的交融和特别的游戏享受,但更重要的,我是想让他开始意识到自己的那份责任。也因此,我要他帮我去买菜;帮我记家里的流水账;有病的时候,我要他为我拿药;困倦的时候,我要他叫我起床……他只有五岁。
我是一个懒妈妈,也是一个笨妈妈。是个可以照顾他,同时也需要他照顾的人。我就是这么想让孩子认为的。和那些孩子不吃酸就绝对不买醋的母亲相比,和那些辞掉工作陪孩子读书的母亲相比,和那些孩子上了大学依然还为孩子洗头叠被的母亲相比,我承认:也许我是一个自私的母亲。但是,我宁愿留一些自私给自己。
孩子一岁半的时候,我获得了一个去北京进修的机会。大家都说:“孩子还小,不能离开妈妈。”但我说:“机会很少,我不想丢掉机会。”顶着种种压力,我终于离开孩子去了。一年之中我回家十次,劳累之状可以推断。但我不后悔。后来有朋友半开玩笑地说我心狠。我郑重地请教她:“在母亲眼里,孩子永远是孩子。孩子永远也长不大。只要我活着,他永远都有理由需要我,那我是不是一辈子都不要再出去?是不是一辈子都不要离开他?”
朋友沉默。在她的沉默中我听到了答案:确实有许多母亲尤其是上一辈传统型的母亲都是这样选择的。她们的选择,我尊重,但不认同。难道做了母亲就必定意味着牺牲么?我去进修,短期来看确实少给孩子做了许多饭,少洗了许多衣服,少讲了许多故事,但如果这能换取我某个重要阶段的上升和进步,让孩子长大后能从我这里汲取更多的精神上的营养和积累,那么这种久远的回馈,难道不是更有意义么?
“孩子,我这一切都是为了你!”我为说这些话的母亲遗憾。
遗憾她们狭隘的付出,也遗憾孩子贫乏的得到。在这个人文关怀如此越来越深沉和细致的时代,我如此怀疑:为了孩子而把自己淹没的母亲就一定是好母亲。我不相信:连自己都没有的母亲,会是一个健康的完全的母亲。我甚至有些残酷地觉得:
那些为了孩子而把自己的一切才华和奋斗都无条件放弃的母亲,其实才是最不称职的母亲。
留一些余地给自己,就是留一角蓝天给孩子。
留一些种子给自己,就是留一方花园给孩子。
留一些梦想给自己,就是留一双翅膀给孩子。
“先要有你自己。先为了你自己。先做好你自己。这才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你也才能真正有资格成为孩子人生路上第一个榜样。”一位教育学家对母亲们如是说。而我想说的是:一个乳汁不足的母亲,她的孩子也一定是瘦弱的。无论是物质上的乳汁,还是精神上的乳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