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诗序①
《关雎》②, 后妃之德也③, 风之始也④, 所以风天下而正夫妇也⑤。故用之乡人焉⑥, 用之邦国焉。风,风也,教也;风以动之⑦,教以化之⑧。
注释:
①《毛诗序》——《诗经》传至汉代有四家:鲁(申培所传)、齐(辕固所传)、韩(韩婴所传)三家都立为学官,是今文学派,却先后亡佚;毛诗为赵人毛苌所传,是古文学派。四家诗原都有序,惟《毛诗序》独存。《经典释文》引旧说:“起此至‘用之邦国焉’, 名《关雎序》,谓之小序;自‘风,风也’讫末,名为大序。’”毛诗序作者至今没有定论,暂依范晔《后汉书·儒林传》定为卫宏所作。
②《关雎》——《诗·国风·周南》首篇篇名。
③后妃——天子之妻。
④风之始也——风指《诗经》的十五国风,指《关雎》是十五国风的第一篇。
⑤风(fèng)——用作动词,教化之意。
⑥乡人——古代一万二千五百家为一乡,乡人指百姓。让乡大夫教化百姓。
⑦动——感动。
⑧化——感化。
诗者,志之所之也⑨, 在心为志, 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⑩, 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 永歌之不足, 不知手之舞之, 足之蹈之也⑾。
注释:
⑨志之所之也——志,志意、怀抱。第一个“之”为连词,第二个“之”为动词, 往, 到。
⑩形——表现。
⑾“言之不足”二句——发言之后意犹未尽,以叹息来延续它。嗟叹仍嫌未尽,就要引声长歌。永, 长。
情发于声, 声成文⑿谓之音。治世之音安以乐, 其政和⒀;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⒁;亡国之音哀以思⒂, 其民困。故正得失,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先王以是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
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 三曰比, 四曰兴,五曰雅, 六曰颂。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主文而谲谏⒃, 言之者无罪, 闻之者足以戒,故曰风。至于王道衰, 礼义废, 政教失, 国异政, 家殊俗,而变风变雅作矣⒄。国史⒅明乎得失之迹,伤人伦之废,哀刑政之苛,吟咏情性, 以风其上,达于事变而怀其旧俗者也。故变风发乎情,止乎礼义。发乎情, 民之性也;止于礼义,先王之泽也⒆。是以一国之事, 系一人之本, 谓之风; 言天下之事, 形四方之风, 谓之雅。雅者,正也, 言王政之所由兴废也。政有小大, 故有小雅焉, 有大雅焉。颂者,美盛德之形容,以成其功告于神明者也。是谓四始,诗之至也⒇。
注释:
⑿文——歌曲,。
⒀“治世”句——治世,太平时代。和,和顺。
(14)乖——乖戾、背离。
⒂哀以思——哀伤并思慕太平之世。
⒃谲谏——用隐约的言词劝谏。⒄变风变雅——变,指时世由盛变衰,政教纲纪大坏。清代马瑞辰认为正变是根据政教得失来划分的。
⒅国史——王室史官。
⒆泽——恩惠。
⒇四始——郑玄认为,风、大小雅、颂是“王道兴衰之所由”。陈奂认为,风、大小雅、颂都以文王诗为开始。诗之至也,诗理至极,尽于此。
然则《关雎》《麟趾》(21)之化,王者之风,故系之周公。南,言化自北而南也。《鹊巢》 《驺虞》(22)之德,诸侯之风也,先王之命以教,故系之召公。《周南》《召南》(23),正始之道,王化之基。是以《关雎》乐得淑女,以配君子,忧在进贤,不淫其色;哀窈窕,思贤才,而无伤善之心焉。是《关雎》之义也。
注释:
(21)《麟趾》——《诗·周南》最后一篇。
(22)《鹊巢》、《驺虞》——前者为《诗·召南》首篇,后者为末篇。
(23)《周南》、《召南》——南是商代诸侯国名,后封为周公和召公的采邑,以陕原(今河南西部陕县西南)为乡界。这两个地方的诗被收进《周南》、《召南》,当地民歌结合南国器乐奏出的乐调就是《周南》、《召南》的特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