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季氏篇》复习之五

《季氏篇》复习之五

作者: 陈建军 | 来源:发表于2024-05-11 09:00 被阅读0次

16.9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白话】先生说:“生来就知道的,那是最上等的人。学了才知道的,那是次一等的人。经历困境后才知要学的,又次了一等。若经了困,仍不学,那就只算是下等的人了。”

16.10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白话】先生说:“君子九个问题应当深思。当其视,思欲明。当其听,思欲聪。其色思欲温。其貌思欲恭。有言思必忠。临事思必敬。遇疑思如何问。忿心起,宜思患难在前。见有可得,宜思义之当否。”

【感悟:生而知之

我们要敬畏天命,如何知天命?后面6章重点就讲了学、思、礼、乐,行义以达道。第9章常理解为“生而知之、学而知之、困而知之、困而不学”四个层次,并结合《中庸》“或生而知之,或学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

上古圣人以诚而感通,格物而致知,所以能无师自通,是以天为师。但绝不是不需要学习就能知一切。这样的一种品质能力,叫做生而知之。孔子自谓今之学者,有古圣人的师承,有周礼的经典得以入手。所以说学而知之。《述而篇》孔子就说“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

那么,这四个层次怎样上达?困学者,知耻始而发大心愿;学知者,既立志矣,下学上达,不器不已,诚而感通遂知天命;其所谓尊德性而道问学欤?

生知者,格物致知,既悟之后,安而行之。厚德载物,纯亦不已。其所谓“极高明而道中庸欤!”

夫子勉励后学,始于困,进于学,悟而同于生知(无为)。夫子之言,虽时有感慨,然而断不欲绝后学上进之途。纵一时困而不知学,亦时节因缘未至,岂无四端之慧耶?见及于此者,庶几可与论“唯天下至诚为能化”“及其知之一也”。

既然“知之一也”,君子格物致知,便有九思,先以视听,次以色、貌、言、事,于“事”则有疑、有忿、有得,在日用间无所不用省察之功。

相关文章

  • 读‖《论语》不偏袒、不徇私

    《论语》:先进篇 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注释】 季氏富...

  • 我和儿子的《论语》

    先进篇(十七) 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释义: 季氏家族比...

  • 伯越早读【46】—《论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八佾(yì)篇第三》 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季氏”,是鲁国大夫季孙氏,鲁国三家权臣之...

  • 舍曰欲之,必为之辞

    “君子疾夫舍日欲之,则必为之辞”,这句话出自《论语》“季氏篇第十六”。 当季氏将伐颛臾时,孔子的弟子冉求、子路前去...

  • 善读「论语」3.1:违礼制僭越犯上,是可忍孰不可忍

    「八佾篇第三」1 【原文】 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译文】 孔子谈到季氏冒用天子之礼行...

  • 《论语·子路篇》学习心得

    今天学习《论语·子路篇》之《仲弓为季氏宰》。 仲弓做了季氏的总管,问孔子怎样管理政事,孔子回答:先有司,赦小过,举...

  • 刘澔【669】自私的主公很难有忠诚的家臣2022-06-03

    原文 《季氏篇第十六》 季氏将伐颛(zhuān)臾(yú)。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 将有事于颛臾。” 孔...

  • 季氏篇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

  • 季氏篇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

  • 季氏篇

    16.1: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季氏篇》复习之五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iptf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