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刘俊芳)
窦桂梅,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附小党总支书记、校长,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所副所长。先后获得全国模范教师、全国师德先进个人、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被评为“建国60年来从课堂里走出来的教育专家”之一,提名全国中小学中青年“十杰教师”等荣誉称号。
今天读到窦校长的一篇文章《核心素养落地,让儿童站在学校正中央》,我感到特别的震撼。新课标的出台,让“核心素养”四个字成为最热门的词汇,如何落实核心素养对我们每个老师来说并不是十分清楚。窦桂梅校长以清华附小为例谈了让核心素养落地的途径:核心素养校本化表达——学校课程构建体系——可量化的课程目标——学科目标。通过他们的一番解读、建构和细化,让“核心素养”一词不再是老师眼中一个模糊的概念,而变得清晰、可操作、有温度,让每一位老师都清楚地明白,应该如何在自己的学科里渗透核心素养。
一、核心素养落地需要有校本化表达
窦桂梅校长说,不管是中学还是小学,都必须建立一个核心素养落地的框架。以清华附小为例,我们要了解这所学校原来有什么,现在有什么,将来要成为什么,然后再把学校的理念与学生核心素养相结合,一并优化整合进入体系。没有校本化的表达,核心素养是不可行的。
清华附小最初的名字是“成志学校”,因此我们提出了从“成志学校走向成志教育”的理念,这个“志”意味着核心素养的落地,需要拥有一种理想和抱负,也需要拿出品质,这个品质就是核心素养所需要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我们提出,清华附小校本化表达的学生五大核心素养:身心健康、善于学习、学会改变、审美情趣、天下情怀。
二、核心素养需要以课程框架构建为支撑
清华附小的1+X课程体系,1是“优化整合”的国家课程,X体现学校的个性发展,包括学校的个性特征,年段班级个性特征以及儿童的个性特征等等。
他们在进行课程设计的时候,有三个参照维度:第一,国家教育方针以及北京市的相关教育政策。第二,学校所在区域的文化以及学校的文化;第三,指向未来教育,未来世界需要怎样的人,要为今天6岁的小朋友考虑他12岁、18岁、38岁甚至58岁那个时候所处时代的一种指向。
围绕三个维度进行聚焦和整合,最终为学生找到了五大核心素养,构成他们的形象、气质和内涵。然后把五大核心素养再度一一划分,把它们写在学校办学行动纲领里。
三、学科渗透式整合提升孩子核心素养
仅有课程结构是不够的,必须通过测量,考核,评价来检验。清华附小提出了可量化的课程目标,即由各个学科共同达成的“6+”育人目标:一流好品格,一个好兴趣,一生好习惯,一门好牢记,一种好思维,一种好审美……又充分发挥学科独特育人价值的“6+”育人目标:一身好体魄,一手好汉字,一副好口才,一篇好文章,一向好才艺,一门好外语……
落实到语文学科,目标就是“三个一”:一手好汉字,一副好口才,一篇好文章。
文章最后一段文字让我特别的感动,她说,“我经常会翻看孩子刚入校和六年级毕业时的照片,每当这时我都感慨万千:我们日渐老去,孩子在茁壮成长,怎么让好的故事发生,怎么让核心素养表达在学科体系里面,通过学科整合改革优化实施,真正为儿童打下终身发展的精神底子、学习底子和生活底子?”
我觉得窦校长是真正站在做实事的角度在思考为国家“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站的高,看的远,做的实!这才是真正的教育专家。一个真正有着天下情怀、有教育情怀的校长应该就是这个样子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