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明高院士在2019年12月23日(下午)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20)召开了媒体发布会上的发言可谓是精彩纷呈,演讲中几乎每句话都可圈可点,对于汽车行业从业者以及投资人来说,有很多借鉴意义。虽然许多概念、趋势、关键数字已经写在了《技术路线图》等书中,不过重新阅读过后,依然会感觉加深了理解,收获很大。我把关键的知识点分成了发展趋势、需要记住的数字、现状认知三种类型,梳理后的内容可以作为学习的参考材料。
原文网址:http://www.hxny.com/nd-43761-0-17.html欧阳明高院士审定版: 9000字长文,说清2019新能源车技术热点和未来发展趋势
发展趋势:
难题:高比能量动力电池,氢燃料动力电池
未来新能源汽车具有交通工具和能源装置的两重属性(能源装置是指新能源汽车作为用能、储能、回馈能源终端)
PHEV插电混未来10年繁荣,高峰在5年后
未来限行的城市越来越多,非常普遍,而限购的城市反而会缩小
《征求意见稿》提出2025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比25%,PHEV贡献很大,现在20%-25%,5年后大幅上升
但是30年以后会下降,35年就没太多了
2025年纯电动乘用车综合成本会小于燃油车,2030年500公里纯电综合成本小于100公里PHEV,2035年纯电成为乘用车主流,2040年,欧洲70%汽车保有量是纯电,中国85%
降低整车电耗,主要下功夫要从系统集成上考虑,比如电驱系统带来的重量、体积减少贡献很大。电机控制器体积减小了,就能集成到电机上去。车载充电器移到车下,交流慢充变直流慢充,因为直流容易和电网互动。
氢燃料电池除了储氢瓶还有燃料电池发动机,所以燃料电池是固定成本,不管多长这个成本总要的,所以储氢的成本随着里程的增长可以累积出收益,抵消燃料电池成本,这个平衡点中长期看是500公里。但是商用车需要的能量多,平衡点里程就短一些,大概200-300公里。
氢能最好别运,运就贵了,最好使用范围是:低成本、高安全储氢瓶能够覆盖的里程范围。
燃料电池40%-50%废热,在北方可以取暖,有优势
需要记住的数字:
商用车退坡后销量20万降到10万
美国补贴政策还大增,20万增加到60万
特斯拉市值突破700亿,最低是19年6月28日,319亿,半年翻一番。市值次于大众丰田,超越宝马奔驰
2035年,电动车数量达1亿,储能就是50亿度电。
2019年,中国动力电池成本降低到0.6-1元/瓦时,这个数值很低了。磷酸铁锂0.7元/瓦时
快充,目前可以达到 30-45分钟80%;超级快充,15分钟80%
将来,5分钟充100公里,这个指标很重要
氢储1千瓦时约需100元,电储要1千瓦时1000元。
1公斤氢大约34度电,34度电差不多800元
2035年,可再生能源发电量比例足够高,超过50%
可发电成本足够低,现在目标2毛(2毛钱战略),未来1毛。 (0.2元/千瓦时)是供应侧新能源实现大规模应用,消费侧加快电能、氢能替代的重要临界点
储能成本在可再生能源制、运、储全链条占比足够高,50%-70%
2025年,燃料电池+储氢瓶+电池=5万元,500公里纯电动车动力电池4万元,氢燃料依然不如纯电动。动力系统总体积比纯电动大(储氢、燃料电池),能耗和维保费用大大高于纯电动,除非换电。
中国燃料电池商用车4000辆,全球最高。
现状认知:
比亚迪电池新技术:刀片电池,导致现在磷酸铁锂能跑500公里了,以前续航不到,质保10年100万公里
宁德时代电池新技术:CTP技术,质保可以到5年50万公里(营运车),8年15万公里(家用车)
2019诺贝尔化学奖 锂电池
现在PHEV和EV相当于手机1999年,燃料电池还晚10年
混动串联:城里,内燃机效率低,要切断发电,发电后再供电
混动并联:高速公路,内燃机负荷率较好,内燃机驱动为主,额外功率由电机提供
比能量提高到一定程度会有瓶颈,做的足够高,就要加成本
300瓦时/公斤的电池已经有了
宁德时代和比亚迪,过去是从电池-电池模块-电池PACK,现在是电池-电池PACK。
宁德时代是三元电池,比亚迪是磷酸铁锂
车上提高体积能量密度比提高质量能量密度重要
2019年是中国氢能元年
氢能的合理性取决于在“可再生能源转型”中的大规模能量储存。
氢能优点:1.储氢比电池储电便宜,差1个数量级。
储电比储氢要贵,里程约长,收益越大。
氢燃料电池动力系统更适用于长途、大型、高速重载。应用于重型车、柴油车。锂离子电池适用于乘用车。
柴油车虽然少,但柴油消耗量不可小瞧,车用柴油和汽油消耗量差不多,一辆柴油车至少顶10辆乘用车油耗。
氢能是能量密度最高的能源,那是指重量能量密度,体积能量密度差不多就是最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