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爱,是文学与艺术三大永恒话题,生、死代表着轮回枯荣,爱却经久不衰。
这篇文章不谈电影内容,我只简单说一下我对它的感受,更像是一篇观后感。当时被朋友安利的时候,听说是一部催泪大片,所以做好了爆哭的准备。不过在电影进行到一半多的时候,我还没有感觉到非常戳中人心的泪点,心中还只是将它认定为是一部中上水平的治愈片,然而,最后的接连爆点,可以说是画龙点睛的升华。
全片讲述了一个神奇的种族,他们在15岁左右外表就停止了成长,并且拥有数百年寿命,也被称为“离别一族”。在一次外来的攻击下,少女玛奇亚被带离了归属之地,并在一个黑暗的森林中,找到了刚刚失去双亲的婴儿“艾瑞尔”。两个孤独的人,不同的种族,不同的时间,开始了他们的故事。
“离别一族”这样的设定,其实并不特殊,也有不少文学作品中会采用这样的形象。不知是不是因为人的寿命是有限的,所以满足心灵需求,人们创作了很多这样长生不老的形象。我曾经和朋友讨论过,假定有一天我们只有自己能够长生不老,我们会不会选择这么做。可我们都在思索后都选择了放弃。因为,长生不老只是一个美丽的幌子,在它背后,是一次次经历生离死别的痛苦。没有人是一座孤岛,试想,永远保持年轻状态的你,要看着自己身边的人一点点变老、死去,是何等折磨的事。所以,不难理解为什么会有人告诫玛奇亚,不要和人类交往,不要和他们产生感情。
但是,仿佛所有的故事都是这么发展的,你越是告诉主角不要做什么,主角就越是会偏离本来正常的轨道去做什么。玛奇亚捡到了一个刚刚失去双亲的小婴儿,婴儿小小的手抓住她手指的那一刻,她有一种从未有过的感受。我们都自恃理智,可是“爱”这种感情,是最能冲垮理智的。玛奇亚没有忘记长老的告诫,可是那一刻,她对他产生了“怜爱”的感情,于是她选择了接近他,哪怕明知会不得善终。电影其实抛给了我们一个问题,假如,明知最后的结局是分离,你是否还会愿意和ta相遇。这一个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相遇,便不会有苦痛的分离,不会有任何人受到伤害;相遇,便不会有遗憾,便终究是一同同行过的温存。
除了玛奇亚和艾瑞尔这一条线,蕾莉亚也是一个非常具有悲剧色彩的人物。她本是一个明媚阳光的天真少女,和克里姆两情相悦,却在被抓走后饱受折磨导致性情大变。人们囚禁了龙族雷纳特们,令他们得了红眼病最后死去。又囚禁蕾莉亚,试图让她的血统和人类混合总而生出能够长生不老的后代。蕾莉亚和雷纳特,都在人们一步步的逼迫摧残下走向死亡。影片后半段,蕾莉亚终于见到了从出生以来就没有见过的女儿,了却心愿的她如同以前那样,高喊着我会飞,跳了下去。而蓝天之下,玛奇亚带着最后一只雷纳特接住坠落的蕾莉亚,直冲天际,自由自在。那一幕,令人无比动容。
生与死的轮回,生生不息,永无止境。体现在玛奇亚陪伴艾瑞尔长大,体现在玛奇亚帮助艾瑞尔的孩子出生,体现在死去的雷纳特们和最后一只终于自由的雷纳特,体现在蕾莉亚的向死而生,体现在克里姆的为情而死,体现在无数个生命的轮回……这部电影要表达的东西有很多,然而核心词无非也就三个字“生、死、爱”。我想,电影的最后,玛奇亚对垂垂老矣的艾瑞尔说,欢迎回家的时候,应当是带着释怀的悲伤。她知道终究有一天要面对这一刻,所以尽管难过得直掉眼泪,还是微笑着给了他最温柔的回应。
我们终究不是长生不老的种族,我们是生命有限的人。虽然我们不会长生不死,但是也不会感受永无止境的生离死别。我们努力在有限的生命里,和爱的人一起好好地生活,好好地感受悲欢离合,在最后一刻不觉得遗憾,不觉得痛苦,就足够了。
“让我们去邂逅新的离别”。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