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整理结项材料的步骤与方法
1.整理结项材料的步骤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有的教师是先根据具体的研究方法,对所要收集的材料进行编目分类,随着研究的深入,边研究边丰富材料;有的教师是根据研究分工,边收集材料边对材料进行初步分析。尽管研究者在研究过程中可能对材料进行初步加工,在结项阶段,依然需要花费一段时间专门用来整理材料,提炼研究结论。
在整理结项材料阶段,研究者要做的首要工作是把所有课题材料汇总并进行细致的鉴别,即根据材料的真实性、多样性、完整性,以及对于课题研究的意义大小进行辨别,决定取舍,保留那些有价值的材料。接着,研究者还要根据课题管理部门的相关要求,进一步整理保留下来的材料,比如调整材料罗列顺序、文字排版等。在整理的基础上,研究者需要对课题材料进行分析研究,去粗取精,去伪存真。
2.整理结项材料的方法
整理结项材料的过程事实上是对课题材料进行汇总、打散、重组、浓缩再加工的过程。研究者既要注重对材料的筛选,也要注重对材料的再加工。整理材料时首先要注意材料的来源,注明出处,并用多种方法证实材料的真实性,再运用比较的方法筛选出具有代表性和说服力的材料,并进行分类。
研究者在对材料进行分析时,常用的分析方法是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对于以书面文字或图片等形式出现的资料要进行定性分析;对于具有数量关系的文字、图形、数字资料,要运用统计法进行定量分析。研究者可结合实际情况恰当运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研究结论的提炼要理论联系实际,观点鲜明,见解独到,论述要有深度和创新。
(二)结项材料上报的相关问题
1.何时报
上报课题结项材料的时间应参照当年相关文件或按当地教科研部门规定时间,未经批准延期、超过结项最长期限者,一般不予结项。
2.报什么
结项材料要根据省、市教科研部门的具体要求上报。必须有课题研究最终成果和结项鉴定审批书(按规定格式)打印件各若干份,一套显示研究开展情况的过程性材料。过程性材料具体包括立项申报书和通知书(复印件)、开题报告(或研究实施方案)、中期检查报告结项鉴定审批书、课题组成员开展课题研究期间围绕本课题发表的论文及相关成果、典型性资料(反思类、案例、课例、随笔、教学日志、作业、调查材料等)等。以河南省为例,2018年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室科研办下发结项材料上报清单,并要求河南省课题研究教师必须按照上报清单提交材料。研究者根据具体要求上报即可。
3.怎么报
报送材料要齐全规范。研究成果一旦定稿,一律用A4纸打印,正文用小四号仿宋字(正规出版的专著不受此要求限制)。按要求足量上交课题研究成果和结项鉴定书纸质版,同时上交电子版一份。每项申报结项的课题材料单独包装成一袋,袋外粘贴一张结项鉴定书封面,以便分类编号。过程性材料应与本课题直接相关。如果课题材料偏多,可以选择部分有代表性的、典型材料装订。成果类相关资料中如果有相关光盘,要一并附上。发表的与课题有关的文章要有刊物封面、刊物目录、文章级别和所刊登文章的图片。由于报送的所有材料概不退还,所以注意保留底稿。
省、市教科研部门一般不受理个人申报,学校课题结项材料应上报到当地负责课题管理的教科研部门,并由其统一逐级上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