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图片来自网络这两句诗出自王昌龄《送柴侍御》,是王昌龄送别友人柴侍御所作之诗,其友人即将从龙标启程前往武冈。全诗如下:
流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注:首句“流水”一作“沅水”)
前两句以轻快语调写送别之事,流水连波,你要去的武冈与我所在的龙标似乎也没有想象中遥不可及了,这才让我不觉离别的悲伤。
王勃有一句写送别的诗:谁谓波澜才一水,已觉山川是两乡。明明才一水之隔,我却感觉你已跨越了千山万水去往他乡,从此天各一方。这似乎才是惜别的一般打开方式,王昌龄却不然,他不谓路远,也不觉离伤,显然为了宽慰友人才出此言,轻快的语调背后包藏了对朋友的关怀。
后两句以深情的语调抒发厚谊,即便山川流水将我们隔绝两地,但我们依然头顶同一方云雨,共赏同一轮明月,只要心的距离足够近,又何来我在这乡、你在那乡之说?这两句言辞恳切,情谊拳拳,与其说体现了用意象化远为近的巧思,不如说是诗人情之所至,一片赤诚的自然结果。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这两句诗用在物资包装箱上也十分贴切,日本本就与我国一衣带水,更重要的是,它承载了灾难面前共克时艰的支持鼓舞与真诚祝福,体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精神。
2.山川异域,风月同天
图片来自网络这句诗出自《绣袈裟衣缘》,作者唐代日本诗人长屋,出生于日本皇族,位高权重。原文如下:
明皇时,长屋尝造千袈裟,绣偈诗于衣缘,来施中华。真公因泛海至彼国传法焉。
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寄诸佛子,共结来缘。
记载鉴真东渡的文献《唐大和上东征传》记载了这首诗的由来。长屋崇敬佛法,命人做袈裟千件,施予大德众僧。这些袈裟上绣上了“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寄诸佛子,共结来缘”四句偈语。鉴真由此认为,日本是兴隆佛法的有缘之国,遂东渡日本传法。
“山川异域,风月同天”二句用在物资包装箱上同样十分贴切,尽管地理位置不同、跨越国界,但是同在一片蓝天下生存,因而与你同在。
3.岂曰无衣,与子同裳
图片来自网络“岂曰无衣,与子同裳”出自《诗经·秦风·无衣》,原诗描写秦军士兵之间同仇敌忾、互相帮扶鼓舞的无畏精神和团结友爱,全诗如下: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诗歌采用复沓形式反复咏叹,同袍、同泽、同裳,修戈矛、修矛戟、修甲兵,同仇、偕作、偕行,展现了英勇无惧、荣辱与共、同生共死的战队士气。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用在物资包装箱上,少了原诗慷慨激昂的战歌情调,多了雪中送炭的温暖情怀。 该图片由Sasin Tipchai在Pixabay上发布古老的诗词歌赋,承载着千年不变的人类共同的精神情怀,延续至今依然能带给我们强烈的感动与共鸣。此外,共同灾难面前,最终没有人能够置身事外、全身而退,愿疫情早日终结,愿天佑中华!武汉加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