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这个基础只是存储于孩子们脑中的资源,而如何使用这些资源,则又有一番道理。父亲在推行读经运动的过程中发现,有些孩子的传统文化知识确实比较丰富,但也因此很容易骄傲自矜,变得特才做物看不起人,在做人做事上显得没有教养,而且缺乏生活自理能力。父亲说,有的人只通记通之学,理论知识再丰富,如果不懂得将其应用于为人处世的方方面面,便也算不得是真学问;还有的人,只知一门心思地读经,而不下功夫学习现代知识和谋生技能,以致与时代脱节,毫无生存与自立的能力,这也绝对要不得;还有些人一味用功,每天都要连续数个小时读经,而不知劳逸结合,这便过度了,也有违他推行读经运动的初衷。鉴于这三点,再综合一些其他因素,父亲又创办了这个小学。
这是一所全日制的青少年寄宿学校,具有极为先锋的实验性质。除课本上的内容之外,学校还教授武术、中草药、书法等关于传统文化的课程,以培养青少年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学校并不提倡死记硬背,课程中的中英文经典诵读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学生每天专门用来诵读吟唱的时间只有二三十分钟,然而这短短的几十分钟经过日积月累,便会对他们产生极为可观的影响。父亲对于这所学校教学模式的设计是结合时代和社会做出的有益探索,本无意、也不可能成为绝对的标准,其中还有许多地方尚待改进。父亲辞世以后,种种因缘也与过去不同,教师队伍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但是父亲的办学精神与思想,仍然很值得后来之人借鉴。
太湖国际实验学校开办之初,父亲请魏承思先生教孩子们《千字文》和《幼学琼林》,以帮助他们打下良好的国学基础。学校的许多老师自身的古文功底也不是很好,魏先生便在每天放学后给老师和太湖大学堂的员工们讲授《古文观止》,大家都觉得他讲得生动有趣,效果很好。一天晚饭时,父亲说:“现在很多人想读佛经,可是连起码的古文基础都没有,怎么读得懂佛经呢?不如我们办个国学经典导读讲习班,让承思领着他们学点古文。”大家纷纷表示赞成,于是父亲便当场指派李慈雄做讲习班的“班主任”,处理一切行政事务。二OO八年十二月六日,讲习班在上海虹桥迎宾馆正式开学。父亲怕魏先生讲课太过学究,讲的内容太艰深,使大家失去了学习的兴趣,于是特地请了好几个在大学堂工作的学生来旁听,而且每隔一个小时就要打电话询问上课的情况。直到听说魏先生一口气讲了八个小时,学员们依旧流连不忍离去,父亲才终于放下心来,开心得合不拢嘴。这个讲习班坚持开办了一年多,无数学员从四面八方赶来听讲。
更多关注南先生语录公众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