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你的孩子也能进北大:家庭教育的12个关键》笔记24

《你的孩子也能进北大:家庭教育的12个关键》笔记24

作者: 九九2016 | 来源:发表于2023-05-17 06:51 被阅读0次

《8.准确识别学校教育》笔记2

常见的错误做法

我在现实生活中观察到一个有趣的现象:学习成绩好的孩子,父母和孩子基本都觉得学校很好,老师负责任,教得好。

学习成绩差的孩子,父母对学校和老师都有微词:比如不关心孩子啊,偏心啊,不负责任啊……

我认为,关键还是在父母身上。

1.

有的父母对学校教育的功能不能正确理解,或者自己完全不作为,把孩子的成长问题全交给学校和老师;或者对老师和学校抱不信任的态度,喜欢在上课前教孩子一些课堂上老师会教的知识,对学校管理指手画脚,搅乱正常的教学秩序。

2.

有的父母自己感觉生活不如意,或者不思进取,或者没有健康的人生观,他们在孩子面前不能规范自己的言行,常常自觉不自觉地把自己的思想、见解灌输给孩子,导致孩子难以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

3.

有的父母要求孩子无条件服从老师。这类父母通常自己思想懒惰,不愿意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多花功夫。

尽管他们有时候也知道老师的管教粗暴了些,严厉了些,可是他们自己又懒得管,或者也不知道怎么管,于是用一句简单的“老师教的还会有错?

到了学校,就得乖乖听老师的!”把孩子打发了。父母这种极不负责的态度,令孩子备感孤立无缘,有时候甚至会令孩子处于非常危险的境地。

4.

也有极少数父母接受不了应试教育,或者由于家长在与老师的沟通过程中双方产生了严重的矛盾,继而导致家长对当下的教育模式深感失望,一时冲动,愤然把孩子领出了校门,在家里办起了“私塾”。

5.

我个人是很不赞同这种做法的。我一直认为,这个世界上并没有所谓最好的教育模式,任何一种教育模式有优点,也就会有缺点,关键是看你怎么把它的优点发扬光大,把缺点的危害降到最小。

小学、初中、高中,乃至大学,都是孩子漫长人生中的一个个阶段,而教育的最终目的,并不是为了实现父母的理想,而是要让孩子成功地融入社会,并有能力追逐自己的梦想。

父母让孩子按自己对教育的理解读所谓的“私塾”,那未来孩子怎么融入社会追寻自己的梦想和幸福呢?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你的孩子也能进北大:家庭教育的12个关键》笔记24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jabs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