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来欣赏湖北省博物馆精美的文物吧~
四、曾侯乙铜鉴缶(冰鉴)
曾侯乙铜鉴缶是冰酒器,可以称为古代的冰箱,极为罕见。该器物高63.2厘米,口径63厘米。它还有一个双胞胎兄弟,现收藏于国家博物馆,两只同时出土于曾侯乙墓中。大家应该都看过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吧,有个节目是击缶而歌,恢弘的缶阵让人至今回想起来仍感到震撼,而这些缶的原型,就来自于这件曾侯乙铜鉴缶。
铜鉴是大型盛水器,有的也用于储冰,形制比较单一,大多为圆体,曾侯乙冰鉴这样的方形器比较少见。
曾侯乙墓随葬的这件冰鉴,由方鉴和方尊缶组成,方尊缶放在方鉴的内部正中部位,造型奇特,精美绝伦,属罕见精品。方鉴和方尊缶之间的空隙可放置冰块,在方尊缶内装酒可使酒变凉并防止变质。既然是冰箱,那应该也可以装一些新鲜水果防止水果过快腐烂。同理,它也可以在缝隙中加热水来温酒。
这件器物设计颇具匠心的一个细节,是缶的底部圈足有3个榫眼,缶放入鉴内时,3个榫眼刚好套入鉴底部的3个弯钩内,其中一个弯钩装有倒钩,缶放好后倒钩自动掉下来卡住圈足,使缶牢牢固定住不会移动。
铜鉴缶整体 铜鉴缶整体 鉴和缶的盖子 鉴壁上的龙形耳,共8个 鉴壁龙形耳的细节,头部 鉴壁龙形耳的细节,尾部 鉴的角部的龙形耳细节 鉴的兽形足 铜鉴缶的结构示意图。好希望收藏在国博的那件铜鉴缶能拿过来做个分解展览,这样它的内部构造就一目了然啦。五、建鼓铜座
曾侯乙墓出土的建鼓底座,高50厘米,底部直径80厘米,重192.1千克。整体呈圆堆状。
它精美繁复的造型让人眼前一亮,共有8条大龙和数10条小龙互相缠绕攀附。整个器物将圆雕、高浮雕、浅浮雕、阴刻手法融汇一体,使用了分铸、铸接、铜焊、蠟焊、镶嵌等工艺,形态多变,布局对称,群龙纠缠,是铸造工艺和艺术造型相结合的典范。
鼓座整体,左下角为建鼓插在鼓座上的使用示意图 蟠龙鼓座 大龙 局部细节 局部细节 小龙六、曾侯乙编磬
编磬同编钟一样,是中国古代的打击乐器,常与编钟相配,合奏“金石之声”,磬音铿锵、清越、明亮、穿透力强,多用于宫廷雅乐或盛大祭典。
曾侯乙编磬,架子是青铜制的,刻有“曾侯乙作持用终”铭文(曾侯乙墓出土的很多文物都有相同或类似铭文)。这里的磬是石制的,刻有编号或乐律铭文。
编磬整体 编磬侧面。上面一层的石磬挂上去了,下面一层的分解开来展览,旁边放着敲击用的磬槌。 精美兽形铜架 兽首 兽舌部清晰可见的“曾侯乙作持用终”铭文 兽足 编磬顶部兽形装饰 这个臀部好像一只牛啊 磬架精美细节 磬架细节 悬挂好的石磬,侧面刻有铭文,据说是编号或乐律符号 磬架细节 挂钩,两端有环的器物从石磬中间的孔穿过,两个挂钩各穿入两环,悬挂于架上七、曾侯乙大铜尊缶
它属于酒器,用于祭祀、宴飨等仪式活动。该器物形体庞大,是目前所出土的古代最大的青铜酒器。肩部有“曾侯乙作持用终”七字铭文。
也有文献称之为盥缶或浴缶,作大型盛水器。
巨大无比的铜尊缶 细节 细节八、铜鼎铜簠
曾侯乙墓出土五鼎四簠,即五个牛形钮盖鼎,四个铜簠。
鼎最初用来烹饪事物或者盛放事物,后慢慢演变为一种重要的礼器。商代用鼎制度,中小型墓陪葬一般是一鼎或二鼎。西周产生的列鼎制度,鼎被用作“明上下,别等级”,是统治阶级等级和权力的象征,而且常与簋形成组合,一般天子用九鼎八簋,诸侯用七鼎六簋,大夫用五鼎四簋,使用的鼎的数量越多,享受的肉食品越丰富。东周晚期社会改革剧烈,列鼎制度方不复存在。
曾侯乙墓中有鼎无簋,使用鼎簠组合。簠最初也是盛食器,后演变成礼器。
牛形钮盖鼎,鼎外壁原用绿松石镶嵌有精美纹饰,出土时绿松石已佚 鼎盖上有三个生动形象的牛形钮饰 铜簠,盖内与簠身内皆刻有“曾侯乙作持用终”铭文 铜簠局部细节九、龙纹铜镇
古人席地而坐,铜镇用于压席角。
龙纹铜镇十、其他青铜器物
铜熏,用于燃烧香料、香草以散发香味。
铜熏 镂空铜熏下面这个青铜器我忘记叫什么了,是看起来很霸气的双胞胎。
双胞胎下面是兵器们。
曾侯乙之走戈 铜殳 车轮上的大杀器湖北省博物馆的青铜器们就欣赏到此吧,改天有空整理一下其他的文物们。
注:参考书《中国文物大辞典》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