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缘”微小说
加油,少年——我们正青春

加油,少年——我们正青春

作者: 冷小若 | 来源:发表于2022-03-26 21:48 被阅读0次

    攸之是我的一众热爱文学的好友中,是最特别的一位,也是和我最聊的来的一位。

    在今年四月,我通过某个关于读书写作的群聊,在那里面认识攸之。

    那个群里的大部分都是在简书软件里面的作者,简书是我们用于书写发表的一款创作应用软件。我亦在其中,当时我只是凭借着兴趣爱好想拥有一片属于自己的文学天地。

    然在我和攸之逐渐深入了解之后,我更认为攸之是我不可多得的好友,我们有着许多相似之处,但相比我与攸之的同种经历之下,我更钦佩攸之的不畏贫寒和那毅然决然的思想或是经历。

    攸之是大我于一届的学长,就读于四川师范大学,我们虽然是网友,也许因为我们都有着共同的兴趣爱好和身处异地而感到格外的惺惺相惜。

    我从攸之的口中或是文中,都能体会到攸之的家庭并不富裕,甚至可以用贫困来形容,更值得让人悲涕的是,攸之的父亲过早的去世成为了他的心结,留给他的是无尽的悲痛和心伤。

    我也一样,我出生在一个贫困的家庭,日子虽然过的清贫,但一家其乐融融的,我那时候并没有觉得因为贫困而给我带来的不幸。

    直至我十一二岁,母亲确诊二型糖尿病,需要以注射胰岛素来维持血糖稳定,这使原本就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

    不过那个时候国家医保局有一种政策,使得家里能够定期购买给母亲治病的药品。家里两个小孩读书困难,依靠国家助学政策得以改善。好不容易把家里大的孩子读完卫校,家里唯一的顶梁柱却因车祸丧失了不能干重活劳动能力。

    在此之前,父亲是长期跟那些拉重物的老板合作的短工,那是他养活一家人的重要来源。后来,父亲踏踏实实守着他的一亩三分地来勉强糊口度日,当然,还有国家对贫困人口的照顾。

    记得一五年的时候,家里成了国家精准扶贫的对象,那个时候的帮扶人姓严,是一个很好的人,那时候因为妈妈的病情恶劣没少帮我们一家子的忙,还有一七年我上中职时,他帮我在学校学籍处申请了雨露计划。

    我高二那年里,母亲的病逝仍然给我带来了不大不小的影响,我在那段日子里因为忧思难忘,给自己的身体造成了一系列影响。

    相比于攸之,我无疑是幸运的,也是不幸的。但攸之做的事却比我高尚的多,我虽懂得感恩,铭记国家,党及他人对我的好,却从未付诸行动,而攸之很勇敢地拾起那一份属于他亦属于我们的重任。

    所以,我想我可能想成为像攸之那样的人。

    请勿下载

    不为祖国做出一丝一毫贡献,怎敢言无悔生于华夏!

    今年暑假,我还在我姐那边享受着惬意的长假,而我的朋友攸之已经踏入学校的门槛,一头扎进了四川大凉山一所教育资源极度匮乏的山村小学。

    这在我的意料之中,同样也在我的意料之外,因为在我和攸之之前的交谈中,他就是一个很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少年郎。

    我和他在聊对于未来的规划时,他曾和我表明他想在大学期间去山区支教一年,然没想到他既决心就一定会做到。

    我还记得他对我说的话:“我只是想去看看那边的孩子们,同时也以老师的身份,真正了解一下农村的教育现状。一年的时间,或许并不能改变太多东西,但我会努力去看,去接触,去感悟,能多做一点是一点。”

    最后他还和我说在他那边的家乡,也就是贵州,那里的山里的小孩去上学,每天走山路都要花好几个小时,所以他当时的内心非常触动。

    我虽然不能感同身受,但攸之的话语的确敲击了我的心扉。

    所以,听说攸之真的去了大凉山山区支教之后,我心中除了震惊、支持还有钦羡之意。

    因为山区信号不好,我与攸之的交流也愈来愈少,不过我还是能从攸之回复的只言片语中清楚的得出在那里的生活很苦,据说食堂给学生和老师的配菜都只有白米饭和大白菜,极少能吃上肉,而且那里的学生从小就开始在学校留宿。

    他说他感觉从进入大凉山开始,他就已经不是一名学生了,而是一名真正意义上的老师,甚至没经过试岗培训,他进已经走进了那三寸讲台之上。因为他所在的那所小学的学生一大部分都是少数民族,所以他们从小学会的是少数民族语言而不是汉语,所以要交他们识文断字更是给了才二十出头的攸之增加一些难度。

    不过这并没有冲断攸之的意志,反而更投入的为这所山村小学的学生尽一份力。

    两个月说长不长,说短不短的,他和这所小学的学生早已打成一片,如今却因为学业未完重新回到学校。

    开学后,他再联系我,跟我讲这一两个月一两的趣事,及他在大凉山短暂的支教之旅后的感悟。

    他说:“为什么农村教育一直跟不上城里,他认为其本质原因就是缺乏教育人才。”这句话我也沉思了很久,然后觉得他说没有毛病。

    我想现在的大学生一般毕业后,都想留在大城市里生活,没人愿意回归农村。但是如果农村教师的福利待遇能够跟上城里面,相信会有很多同学愿意在大学毕业之后去服务农村的。

    可这样的现状实在难以被打破。国家这些年一直致力于扶贫,却还是有不少山区孩子吃不饱穿不暖的局面,说到底还是教育资源匮乏导致的问题,大学生毕业回乡的毕竟只有少数。

    最后,攸之对我说等他大四实习的时候,他还要回大凉山,继续做一名微不足道却又熠熠生辉的支教老师,给山区的孩子钟下一个又一个的希望。

    与攸之的一番对话,深入我心,同时也给我心中点燃了一颗希望的火种。

    湖北经大报

    冷小若,就读于湖北武汉。一个热爱文学,热爱生活的萌妹子,傻白甜,勿忘初心,方得始终。座右铭: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

    这篇文章写于2021年的10月份,出版于湖北经大报。当时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攸之还没当上支教老师,上面他当上支教老师的情节乃虚构,借鉴于他——五月流火写的一篇《青春校园|支教之旅,从一束光开始》

    冬月放假的时候,攸之曾和我说,想让我去学校之后把这份写关于他的文章所在的报纸作为他将要去四川大凉山山区支教生活的礼物,可时至今日,我仍然未返校。

    今年三月初,攸之才真正踏上他的支教之旅,离他的梦想又接近了一步,我下篇文章也是关于攸之的,希望他会喜欢。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加油,少年——我们正青春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jqta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