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常识课》行走的文化课,揣口袋放肆读
从小孩子起,多抓一抓我们的文化自信方面的培养,是一项伟大工程。《中国文化常识课》可以算作这项大工程中的一个小典型,这样的常识课,是真心希望从小学到中学都多开一些课程,给学生们更多更全的文化滋养,像养乐多一样,把文化给养起来。这让我想起一句口号: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其实我很不希望它只是一句口号,希望它落到实处,让教育富有起来,文化自信起来,国家富强起来。
比如书法课,小学里为什么不开设?凭什么不开设呢?都让去校外学吗?我家读一年级的小妮子,写字总是教不好,在校外报了美术班,如果再报一个书法班,工资就不够花了啊。一部分家长会觉得,现在大人们都不怎么手写了,于是对小孩子的书法也不多关注。长此以往,书法这门文化艺术就会失传了呢?写书法的乐趣,书法中的美学以及文化养分,我们还怎么发扬光大呢?
潘伯鹰:“我们若希望能欣赏艺术,必须先要练习自己的一套懂得艺术的功夫。”他说中国的书法是“无言的诗,无行的舞;无图的画,无声的乐。”其实在看书法大师现场挥毫的时候,内心也有这种震撼之感了。
曹伯韩:“因为一个中国人,对于中国的固有文化,应该知道一个大概,才可以免掉‘数典忘祖’的讥诮。”
说到国学课,我会立马想起四书五经。其实你现在去问问小学生和中学生,很多人都不知道四书是哪四个,五经是哪五经。“四书”之名,始于南宋大儒朱熹把《论语》、《孟子》和《大学》、《中庸》汇集刊刻,问行于世,并称“四书”。五经一般指儒家典籍《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的合称,为历代儒客学子核心研习书经。
还有历史课,以史为鉴,读史明智。历史是如烟时光中的厚重积淀,藏在历史中的真理,会告诉世人许多时光中的哲理。其实我最想提升美术素养了,陈师曾的绘画课,如果开设视频课程的话,一定值得去观摩学习了。大师的艺术素养,从一本小册子中已窥见光芒。大师很少,课程很贵,如果开发视频课程上线网络,我们就有福了。
《中国文化常识课》是一套小小的口袋书,每天可以装一本在口袋里,乘车等车以及无聊的时候,都可以翻一翻阅一阅。
本文使用 文章同步助手 同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