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用热爱学习标榜自己的人越来越多了,不知道多少是真正的那么成功,也不知道有多少是记录自己的过程,或者只是为了刷朋友圈。
反正我写这篇文章,并不是我真的有多么厉害,只是新发现的一点思考,并没有实践,只是想要记录下来,激励自己实践罢了,至于能不能坚持下去,我不知道。这个根本就没法知道,只能走一步看一步。
要说这世界上的方法论,那真是太多了,有经典的理论,也有微创新形成里方法论。但是,我觉得大多数都是知道方法论,真正把方法应用大炉火纯青的人,应该是少数吧。
近期,我自己也学习了很多的方法论,但是应用的过程中,总是遇到这样活那样的阻碍,最终都是无疾而终。
思考之后,认为是不是自己想要的太多了啊,把十万条路都走一遍,不如把一条路走到十万里之外吧。
脑海里转了很多东西,自己挑了两个我自己认为有用的方法,希望自己能够不断地实践下去。
这两个方法都是觉得与现在的自己比较适应的,可以为我所用的才是最合适的。
第一个是关于学习方法的,叫做费曼学习法。
这个学习法被很多人当做世界上最有效的学习方法,现在随着终身学习理念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对这个方法情有独钟。
该技巧主要包含四步:
第一步:把它教给一个小孩子。
拿出一张白纸,在上方写下你想要学习的主题。想一下,如果你要把它教给一个孩子,你会讲哪些,并写下来。这里你的教授对象不是你自己那些聪明的成年朋友,而是一个8岁的孩子,他的词汇量和注意力刚好能够理解基本概念和关系。
许多人会倾向于使用复杂的词汇和行话来掩盖他们不明白的东西。问题是我们只在糊弄自己,因为我们不知道自己也不明白。另外,使用行话会隐藏周围人对我们的误解。
当你自始至终都用孩子可以理解的简单的语言写出一个想法(提示:只用最常见的单词),那么你便迫使自己在更深层次上理解了该概念,并简化了观点之间的关系和联系。如果你努力,就会清楚地知道自己在哪里还有不明白的地方。这种紧张状态很好——预示着学习的机会到来了。
第二步:回顾。
在第一步中,你不可避免地会卡壳,忘记重要的点,不能解释,或者说不能将重要的概念联系起来。
这一反馈相当宝贵,因为你已经发现了自己知识的边缘。懂得自己能力的界限也是一种能力,你刚刚就确定了一个!
这是学习开始的地方。现在你知道自己在哪里卡住了,那么就回到原始材料,重新学习,直到你可以用基本的术语解释这一概念。
认定自己知识的界限,会限制你可能犯的错误,并且在应用该知识时,可以增加成功的几率。
第三步:将语言条理化,简化。
现在你手上有一套自己手写笔记,检查一下确保自己没有从原材料中借用任何行话。将这些笔记用简单的语言组织成一个流畅的故事。
将这个故事大声读出来,如果这些解释不够简单,或者听起来比较混乱,很好,这意味着你想要理解该领域,还需要做一些工作。
第四步(可选):传授
如果你真的想确保你的理解没什么问题,就把它教给另一个人(理想状态下,这个人应该对这个话题知之甚少,或者就找个 8 岁的孩子)。检测知识最终的途径是你能有能力把它传播给另一个人。
第二个打算用来写作,叫做5W2H分析法。
5W2H法是第二世界大战中美国陆军兵器修理部首创。简单、方便,易于理解、使用,富有启发意义,广泛用于企业管理和技术活动,对于决策和执行性的活动措施也非常有帮助,也有助于弥补考虑问题的疏漏。
(1) WHY——为什么?为什么要这么做?理由何在?原因是什么?
(2) WHAT——是什么?目的是什么?做什么工作?
(3) WHO——谁?由谁来承担?谁来完成?谁负责?
(4) WHEN——何时?什么时间完成?什么时机最适宜?
(5) WHERE——何处?在哪里做?从哪里入手?
(6) HOW——怎么做?如何提高效率?如何实施?方法怎样?
(7) HOW MUCH——多少?做到什么程度?数量如何?质量水平如何?费用产出如何?
这是主要用于分析问题的方法,我认为可以用在写作中,让整篇文章更加完整,结构思路更加清晰。
方法很简单,希望自己能够真正的用起来。一个用来学习输入,一个用来输出。
�6�$��S_��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