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1+1”教学》心理想法
第三节 “1+1”教育共同体的核心理念(四)

第三节 “1+1”教育共同体的核心理念(四)

作者: 小子止一 | 来源:发表于2023-08-12 12:20 被阅读0次

四、教育教学四要素

美好的愿景需要实际的行动作为实践过程,人类为了创造、实现美好愿景创造了其具有独特性的、行之有效的途径——教育。教育作为传承人类知识、经验的途径和主要形式,使人类实现美好愿景成为可能。通过几千年的探索、实践,教育活动从口口相授到学校班级授课制,一代接一代的教育工作者一如既往地探索、实践着对教育的思考。“1+1”教育在学习、总结前辈们的探索、实践经验、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创建了以“知、行、思、情”四个教育教学要素作为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四个教学维度“知识、能力、思维方式、情感意志”,以及四个教育教学要素的实践组合方式——“三个合一”教学思想:“知行合一、思行合一、情思合一”来指导具体的教育教学活动。

(一)知

知识、经验。属于人类对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探索、实践的经验总结,是教育活动的主要学习材料、间接经验,使教育活动有章可循、有米下锅,使教育活动有法可依、有的放矢。有了前人探索、实践的知识、经验,才有教育活动的学习、借鉴、参考、改进、完善、创新、创造,也才有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

(二)行

行为,行动,实践,探索、创造;教、学;技能、能力。教育活动就是通过“教”“学”促进学习者学习、掌握技能、提升能力的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对知识、技能进行系统性、目的性的传授、学习,帮助学习者具备良好的进行社会生活实践、探索、研究、创造的知识、经验、技能。

(三)思

思考、思想、想象;思维方式。天地万物皆有情,唯人独思。有思则有发展,有思则有创造,有思则有......正因为有了思,才有了人类——万物之灵长,才有了人类社会对天地宇宙、自然万物的主动、能动的探索、研究、改造,才有了对天地宇宙规律、规则的实践运用——改造、创造,才有了人类社会不断地发展、繁荣。

(四)情

情感、情志、情绪、感情;意识,意志,性格,品格;个主体性意识、群主体性意识、类主体性意识;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人之有情,天地有情,万物有情。人之有情,盘古开天辟地;人之有情,愚公移山;人之有情,改朝换代、社会发展;人之有情,嫦娥奔月、火星探测。情之小者,喜怒哀乐;情之大者,类主体性意识,人类命运的领航人、建设者。

(五)知行合一

人类在历史长河中对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探索、研究所积累的知识、经验是教育活动的宝贵资源、材料,通过“教”“学”活动将人类社会积累的知识、间接经验转化为学习者的知识、直接经验,再运用这些获得、转化形成的知识、直接经验进行对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探索、研究。在知识与技能的相互转化、相互促进的螺旋式发展过程中实现知与行的完美合一。

(六)思行合一

人的一切行为都是受思想、思维的指挥、控制。技能(能力)是思维的外显形式,是人与外界进行信息交流、交换的形式。这就有了从一个人的言行举止就能够了解、判断其内心世界的说法。这也就为培养、训练思维提供了行之有效的渠道,教育活动可以通过培养人的行为习惯、言谈举止,实现对人的思想、思维方式进行培养、训练的目的。通过言谈举止、行为习惯规范化、规律化的教育、培养,影响其思想、思维方式,再由人的思想、思维方式作用于其外显技能、能力进行对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探索、研究,从而提高其对社会生活实际的主动地、能动地促进、改造、创造。

(七)情思合一

情之至,可教人生死相许;情之至,可致日月换青天。有情则思,无情无思。且不闻,早如青丝暮成雪,思之至,情之果也。情为思之动力源泉,思是情之宣泄表达。情属火、思从风,火借风势、风助火威。情投则意合,意合而情生。

(八)知行思情合一

人之四肢、五感本为人之一体相生,彼此相互依存、互补、共生共荣,共同协作为人这一主体服务。然,其各行其是,各居其道,虽有异别,皆发乎于情,行之于思。教育之“知、行、思、情”亦然!虽有别,但皆出之于人的主体性意识,焉有无情之思、无思之行。不行则无知。有情有意,有意则思,有思乃行,有行乃知。知促行,行引思,思凝意,意蓄情,情养德。德乃道。

(九)道

道可道,非常道。道,无名。无,生有。有,万物之始。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守静督,徐清,徐明。恍恍惚惚,惚惚恍恍。其中有真,其中有象。返者,道之动。有物,先天地生,曰:混。生而弗宰,养而弗居。万物旁作,吾观其复。曰:公。公乃长,长乃久,久乃王,王乃道,长生不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第三节 “1+1”教育共同体的核心理念(四)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jzbp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