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如何理解吃亏这件事?
定义“吃亏”:是否存在真正意义上的等价交换,详细分可以从物质方面和精神方面两个层次来讲。
谈亲密关系中的“吃亏”:
“吃亏”在生活中是必然的也是必要的。因为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很难做到完全平等的价值互换。正是因为关系网络中,每个人的‘吃亏’式付出动态守恒,亲密关系才能长久稳固。无论是友情、爱情还是亲情,因为第一个人的“吃亏”,这份关系开始倾注感情;因为第二个人的‘吃亏’,这份感情开始升华。但是,谁都不是万能的神,都会有自己的可承受范围,持续不平等的‘吃亏’只会导致关系的破裂。因此,我们虽然很亲密,却也应该存在可以使彼此更舒适的界限,在互触底线时勇敢得站起来,不妥协。
谈职场中的“吃亏”:
职场中,总有许多别人不愿做的杂活甩给新入职的年轻人,面对这样的现实,甚至于加班,年轻人难免会抱怨自己被同事欺负、被老板揩油。如果这种情况被判断为‘吃亏’的话,那么几乎所有在事业上卓有成就的人都是享受‘职场吃亏’的人。即使是简单重复的工作,有心人总会尝试去改进或简化;即使事件琐碎繁杂,积极的进取心也会将它看作为多线程工作的挑战。如果想要成为职场达人,积极的‘吃亏’是必经之路。
谈博弈场中的“吃亏”:
这里的‘吃亏’也可以被称作妥协,是否做出妥协,还是需要根据具体局势判定。例如,在劫匪面前,以金钱作为妥协交换生命是有意义的;而晚清朝廷通过签订不平等条约换取短暂的安逸却是无意义的。博弈关系中,是否‘吃亏’需量力而行。
如何看待精致穷?
因为少量的薪水购买了高价的‘精致’,所以我们穷;因为我们穷,所以被认为配不上现有的‘精致’。这种冲突的存在使我们开始关注‘精致穷’,这里我们讨论两类‘精致穷’。
褒义的精致穷(追求自我):
精致穷,形容一种普遍发生在年轻人群体中的生活方式。虽然赚的不多,但并没有因此而放弃追求精致,为了自己所向往的生活和喜欢的东西变穷,穷的明明白白,也活得开心闪亮。
贬义的精致穷(追求虚荣):
精致穷,形容很多年轻人想要追求精致的生活,于是推崇高价的物质水平,疯狂于经济实力不能承受的网红产品,甚至不惜利用贷款来满足不必要的消费。看似光鲜亮丽,却并不快乐。
为什么会出现“精致穷”?
“精致穷”是时代的产物
现在的年轻人出生于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时期,从来没有经历过温饱问题,消费观相对于60后和70后更加开放,追求‘精致’正是他们追求精神富足的一种方式。因此,倘若购买得体的衣服可以使‘我’更加自信得应付工作和生活;购买高价的IT课程有助于‘我’的薪水提升;购买高价、高配置的笔记本有助于‘我’的高效工作;租住一套小区环境好、漂亮的房子可以使‘我’感到安全和开心。这种阶段性的‘精致穷’应该被认可和鼓励。小组内的一句总结非常棒:精致是人生的必然过程,但穷不一定是人生的必定结果。
“精致穷”是虚荣心和消费文化的产物
年轻人,尤其是还没有走进社会的大学生,由于尚未建立正确的消费观,面对朋友圈内的攀比以及消费文化的诱惑,很容易走上‘精致穷’的道路。要不要成为‘精致’的奴隶?要不要成为被割的韭菜?问问自己的内心,除了会收获弱关系朋友的羡慕,它还能为‘我’做什么?
如何建立并维持每日学习动力?
这个话题,愚鸿老师为此做了一个非常逻辑化和条理化的思维导图,我认为自己再胡说就啰嗦了。所以,直接上图~
维持学习动力写在最后:
或许这次的选题范围比较窄,所以本次总结的内容并不多。同时在这里感慨一下下,佩服9月13日参加活动的大家,发散性思维将话题拓展得很远,做总结时发现有跑题~不过,我还是认为跑题内容是这次活动的‘意外之喜’。倘若我们中规中矩得围绕着一个原点就事论事,思想和内容被局限在固定的框架,也便背离了我们互相交流的初衷。我们的思想碰撞源于话题却不局限于话题,作为一名观察员,看到团队中的每一个人都按耐不住得表达自己的观点,沟通的氛围其乐融融,正是我认为零层级的成就所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