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3715883/297ed38811738f09.jpg)
我从不敢放肆的欢乐,因为害怕痛苦会因欢乐而得到加强。这句话是当我在托尔斯泰的名作《战争与和平》里读到彼嘉的母亲在得知儿子阵亡的消息后,那种撕心裂肺的绝望时想到的。我想世上最残忍的事情莫过于此吧,儿子的死夺去了她一半的生命。
人类又是何其的坚韧:
由精神崩溃引起的心灵的创伤,完全像肉体的创伤一样,很深的创伤也能愈合长好,不过都只能靠自身的力量才能愈合。虽然有时痊愈,但总是很疼,最怕外界的刺激。
想到杭州6月22日,导致雇主家中母子四人死亡的保姆纵火案。据报道,对于生者那位失去了四个至亲的男主人来说,妻子和三个孩子的遗照都是临时从手机里打印的,已经三天没有进食,一刻都无法合眼,“每天晚上我想到我老婆,我就哭”。死者已逝,一切的善后都是只对于生者有意义,无论如何善后,都无法弥补他的创伤,唯有靠自己的力量。
这个世界是无常的,人生更是无常。灾祸会随时降临,让我们猝不及防。对于灾祸我们需要利用人类的理性知识去规避,比如对于天灾我们建设更加坚固的房子预防地震,提高预警能力;对于人祸我们加强法律的约束和道德的规范,加强心理的疏导,建立更加和谐的社会体系。
但是,我想有个重要的问题不能忽略,那就是要认识到人类自身的局限与无知,我们永远不可能完全战胜灾难。因此,除了尽量利用我们掌握的科学知识去规避灾难之外,我们还要提前思考死亡,当灾难降临,不至于完全手足无措。
对于失去亲人的人而言,心里若有所准备,接受它,痛苦或许不会疯狂肆虐。思考死亡,其实也是认识真相过程,这个真相就是世事无常。不要理所当然的认为灾难不会发生在自己的身上,也不必用推理或逻辑去分析灾难的发生可能,因为永远不可能穷尽所有的原因,所以我们只能准备着。借用马丁·海德格尔提出的生死概念——向死而生,这是我理解的向死而生。
向死而生不是消极的,不是除了死亡啥也没有,更不是麻木。而是在这生灭无常的世间,在灾难没有来临的时候,更加珍惜家人和朋友,更加努力的活着。人们往往只有失去了才懂得珍惜,如果已然失去了,还剩什么可以珍惜?只有悔恨。向死而生,就是要让我们在还未失去的时候就珍惜起来,这样珍惜才有意义。即便灾祸不可避免的来了,对于生者也能尽量的获得安慰,创伤尽快的愈合。
敬畏生命、敬畏自然,敬畏未知,痛苦和快乐就像硬币的两面,也许注定做不到只要快乐,不要痛苦,所以最好不要透支快乐,放大痛苦。最明智的也许是欢乐和痛苦照单全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