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旨在抨击盲目依赖干货文的读者。
本文的目的在于:警告爱好干货的读者 干货文对他们可能造成的危害
如某位简书名人所言,想要在简书上取得更多的“赞”或者更多的关注,最好的办法是写“干货文”。“干货文”相对于其他类型的文章能获得更多的点击率,一篇“有用”的干货文能够获得更多的“赞”,写干货文的作者也能获得更多的“关注”。
那么,到底什么是干货?按照百度百科的定义:
干货是指经验人士或者前辈的一些拿来实际运用的方法或者经验。因为这些方法都是实用性比较强的,不含任何吹嘘水分,也没有虚假的成分,并且能对相关事业者起到作用的话或者经历。所以业内人士通常把这一类分享活动称之为“干货”。
专业书籍不属于本文所说的“干货文”。本文所说的“干货文”主要指 互联网普及后网上流传的工具文,攻略文等读者热爱收藏的说明类文章。
这么看来,干货似乎是个好东西,有了它,我们就能避免误入歧途,直截了当地达到目的。小到《关于吐司的50种吃法》《不可不看的北京一日游攻略》,大到《影响人生抉择的10句话》,记录干货的干货文无处不在,她含情脉脉地望着你,在你耳边呢哝着“亲爱的,快收藏我吧。照我说的去做,绝对没错~”
然而实际上,干货文可能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样人畜无害,尤其是过度依赖干货文时,她对我们的危害恐怕远远大于她带给我们的好处。以下是我自认为的,过度依赖干货文对于我们的危害。(温馨提示:评论区同样精彩,欢迎围观~)
1、我们会变得更加懒惰
懒惰是人类的天性,懒惰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科学创作的动力。小到搅拌机,大到发动机,这些都是我们为了省时省力(偷懒)发明出来的。但干货文所滋生的懒惰绝不是这类促进科学进步的懒惰。
干货文直接了当地告诉我们如何快速解决问题。这听起来很美好,但我们会因此变得更加懒惰,懒得花时间去探索解决问题的其他办法。于是,我们解决问题的方法变得越来越单一,我们的眼界变得越来越小。由于我们看到的干货文大多是相似的,我们每个人也会变得越来越相似。这毫无疑问对我们是有害的。
2、我们会变得更加贪婪,自以为是
我们获取干货文时往往会把干货文放进收藏夹。以我自己为例,我打开微信收藏夹,能看到《9个简单实用的手机摄影技巧》《2015年网页设计师必备利器》《11本值得一读的游记》……以前,每当我看到类似干货文的标题时,都会不由自主地点开,如果文章太长,我甚至没有读完就直接放到收藏夹里,心里想着“反正以后会用得着”。但是我以后真的会用上吗?我也不知道。我像一个盲目的毫无经验的淘金者,见到类似金子的石块就把它放进背包,一边幻想着自己已经发现了宝藏,即将成为亿万富翁,但在不知不觉中,自己已被肩上沉重的背包压死了,包里放着我那所谓的黄金。
也许我的比喻太过夸张。贪婪地收集干货表面上只会占取我们手机或电脑的内存,但更深层次地,这种行为会助长我们内心的贪婪。最后,我们也许会被自己的贪婪压死。
收集干货文时我的内心会产生一种快感和幻觉,仿佛自己读完干货文就能掌握文中所提及的技能。这样的幻觉很美好,好像自己离“想成为的样子”又进了一步,但实际上并非如此。我不但没有离自己“想成为的样子”更近,反而离她更远了。因为这种自以为是的态度会使我沉浸在对自己的幻想中无法自拔,使我变得更加自大,而自大会使我离“变得优秀”越来越远。
3、我们的时间会被温柔地杀死
当我沉浸在刷干货文、收集干货文、幻想自己变得优秀时,我的时间在被温柔地杀死。无论是干货文、鸡汤文或是各色段子,都是杀时间的利器。但干货文会更加温柔,因为在她杀死时间的同时,我还能沉浸在“变得优秀”的幻想当中。
随着手机的不断进化,我们无时无刻,随时随地都能收集到来自四面八方的信息,这些信息中不乏许多干货文。我们心中的贪婪与恐惧促使我们难以把目光从手机上移开,仿佛错过一秒就会落后别人一大截。于是,我们几乎无时无刻都在盯着手机屏幕,想要汲取更多信息,得到更多干货。然后用这些干货把自己的时间填满,把自己的大脑填满。当我们在匆忙地填满时间和大脑时,往往没有意识到自己收集的干货日后究竟会派上多大的用场,但我们仍然乐此不疲,同时沉浸在变得优秀的幻想当中。于是,我们的时间就这样被温柔地杀死了。
4、我们的想象力会被束缚
也许我写不出50种吐司的吃法,但我独创出的新吃法可能是最好吃的。不幸的是,我被那50种吃法束缚住了,只想着把那50种方法尝个遍。于是,我没有创造出属于我的那个新吃法。吐司的例子还可以推广到其他任何创造性活动中。干货会束缚我们的想象力,而想象力正是创新的源泉。想象一下,世界将从此一成不变,那会有多可怕。当然,我的说法也许太夸张。
5、权威崇拜会更加泛滥
当我们收集到干货文时,往往会顺便关注一下干货文的作者,以便以后能源源不断地收集到干货。长此以往,这个作者可能会成为我们心目中的权威,因为他的文章句句在理,数据理论真实可靠。于是,从此以后,我们变成了那个“沙僧”,作者变成了我们的“大师兄”,我们最终只会不断重复“大师兄说得对”。在圣徒面前,上帝的屎都是香的。
由于判断力的缺失,权威稍微改一下数字,我们都不会怀疑数据的可靠性。因为我们已经太过依赖权威,我们已经失去了质疑他的力量。我们的批判性思维会在权威面前顿时消失得无影无踪,这也没有关系,因为他是权威呀,权威怎么会错。
但放眼历史,我们就能认识到,文明的进步就是一个不断推翻权威的过程。“日心说”推翻了“地心说”,现在“日心说”也不再靠谱。万幸的是,我们现在推翻权威不会被烧死;不幸的是,我们现在连权威都懒得质疑。而权威崇拜会产生怎样的恶果,看看法西斯的罪行就能一目了然。当然,我的说法也许太夸张。
于是写完这篇文章,我马上上网查了一下“如何正确抨击干货文?”看看权威们怎么说。(开个玩笑~)
粗浅地说,干货文=捷径。
我们浪费了太多的时间去寻找捷径,但人生哪有那么多捷径可言?
与其花时间盲目阅读积累日后用不上的干货文,还不如花时间去探索、去经历、去体验、去积累、去总结。这些亲身实践所带来的收获要远远大于阅读鸡汤文或干货文所带来的。
----------------------------The End-----------------------------------
后话:鸡汤文的危害在于试图通过一个故事告诉读者人生哲理,而盲目依赖干货文则可能造成以上危害。对于干货文的创作者来说,写干货能够帮助他们梳理知识结构;通过分享自己的知识,还能塑造自身形象。因此,对于作者而言,写干货文是非常有利的,顶多由于某些错误与他人产生误解。但对于读者而言,如果不是出于实践目的,不加分辨地收集,运用干货文,则可能产生以上影响。
由于我只掌握了心理学的皮毛,所以本文只是抒发自己的一些领悟和感受。对于不能用相关理论数据对本文做支撑,我表示非常遗憾!欢迎读者对本文进行补充!我将不胜感谢!
我曾经也是鸡汤爱好者和干货爱好者,所以,写这篇文章相当于打自己的脸。如果我为了哗众取宠,吸引赞同和关注,我完全可以把所学的知识进行总结,而不是冒着被人骂的风险写这些。我绝不会为了迎合读者的口味写出违心的文章,还请评论区的人们口下留情,谢谢!
本文旨在抨击盲目依赖干货文的读者。
本文的目的在于:警告爱好干货的读者 干货文对他们可能造成的危害
非常感谢你花时间看完这篇文章,欢迎讨论~
如果这篇文章对你产生了一丁点儿影响,我将不胜荣幸。
如果你已经看到了这里,那就再花点时间看看评论呗,评论区同样精彩:)
网友评论
这样的反思很重要,感谢分享!👍
如果不加思考一味反对干货 提倡自我发现的精神 那就当我没说
专业书籍不属于本文所说的“干货文”。本文中所说的“干货文”主要指 互联网普及后网上流传的工具文,攻略文等读者热爱收藏的说明类文章。
“4、我们的想象力会被束缚
也许我写不出50种吐司的吃法,但我独创出的新吃法可能是最好吃的。不幸的是,我被那50种吃法束缚住了,只想着把那50种方法尝个遍。于是,我没有创造出属于我的那个新吃法。吐司的例子还可以推广到其他任何创造性活动中。干货会束缚我们的想象力,而想象力正是创新的源泉。想象一下,世界将从此一成不变,那会有多可怕。当然,我的说法也许太夸张。”
干货会杀人时间,湿货同样会。
说干货/鸡汤不好,其实是你自己吃的姿势不对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