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长安往事》第四讲,我们来聊一聊《长安十二时辰》里唐玄宗让政给右相,而不是让政给自己亲儿子李亨的原因。因为整件事情的经过记载于《新唐书》和《资治通鉴》中,所以本文的内容以史料为主。
1、唐肃宗、唐玄宗和李林甫的三角矛盾
唐肃宗李亨还是太子的时候,他和李林甫(右相林九郎原型)之间,便已经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不过,两人你来我往的过程中,唐肃宗基本处于劣势,甚至有几次还出现了生命危急。
这里可能便会有朋友好奇了,为何一位宰相还有能力威胁到太子的性命,难道皇帝就坐视大臣欺负自己的儿子吗?
事实上,这件事唐玄宗的态度还真的一直保持着坐山观虎斗的态度,只有在太子势力被打压下去,事情涉及太子生死的时候,他才会出面表示:
韦坚、皇甫惟明事件中,太子两位心腹大臣死去,本人也被迫休妻自保。《资治通鉴·卷第二百一十五》载:将作少匠韦兰、兵部员外郎韦芝为其兄坚讼冤,且引太子为言;上益怒。太子惧,表请与妃离婚,乞不以亲废法。知太子孝谨,故谴怒不及。……凡坚亲党连坐流贬者数十人。
玄宗的态度,反应出了帝王世家薄情的一面,即便是父子兄弟,也会相互提防。
在唐玄宗眼中,太子身为自己继承人,太有实力就很容易像唐太宗曾经那样逼迫自己父亲让位;但如果太子没有实力,那你怎么配当太子呢?你父亲我可是开创了开元盛世“万国来朝”的男人!
所以说,唐玄宗和李亨之间的关系非常玄妙,玄宗想当着皇帝不管事,就一定不能让自己的儿子来管理朝政。如果让李林甫来做事情,他的身份是臣,这是以君臣的角度来处理问题,但对象换成李亨,大家就会理所应当把这当做皇权过渡,那样放出去的权力,可就收不回来了!
用《长安十二时辰》里,右相林九郎的话来说,那就是:
今日,若圣人彻底让渡皇权,我唐,便开了天地新法。君臣明暗配合,君以相为盾,以守为攻,无为而治。至此,无对无错,无功无过,无善无恶。如此治国之术,先进无匹,前所未有。如此更可摘去诸位臣工,在圣人面前的表演之状。凡事,仅由法制,只要法理正确,千秋万代,将铭记我大唐在天保年是如何地繁盛无双。
言之凿凿,有理有据,如果这不是从奸相角色说出来,那便是提前欧洲900年,领悟了“君主立宪制”制度的思想巨人!
但整件事情,其实都只是他一手炮制的骗局,下面,便随我一起来看一看这手绝妙布局背后的真相吧。
2、唐玄宗让政李林甫的整件事情经过
李林甫这个人啊,实在可怕,在位19年,害死过一个太子、两个王子、大文学家李邕、李亨的舅子韦坚、边将实权派皇甫惟明、四镇节度使王忠嗣……
安禄山的一生,对李林甫那是相当畏惧,只要李稍微不满他,安禄山就觉得大祸临头。
不得不说,纵观历史上的奸臣,能够像他这样位高权重、顺风顺水的没几个,这也从侧面反映出了李林甫在官场上的手段有多高超。
李林甫的手段,思路上其实就两步:1、解读人心;2、损招多。
在设计让唐玄宗心甘情愿让出权力的事件中,李林甫这两步走更是发挥到了极致。
两步中的第一步解读人心方面,一开始仅仅是李林甫和牛仙客“知帝惮幸东都”,这消息放在别人眼中,仅仅就是:唐玄宗不想去洛阳,只想宅在长安城里。
有什么大毛病吗?没有,顶多有个宅男唐玄宗罢了,毕竟他自己也说过,在长安一住就是十年,这期间都没有看看大好河山的爱好。
但李林甫和牛仙客这两位宰相知道这件事情后,却生生玩出了一套骚操作,牛仙客这位奉行“独善其身,唯诺而己”原则的宰相咱不谈,毕竟他都是跟着李林甫的脚步走,只求稳稳妥妥的一个人。
李林甫在这件事情上,是这样想的:既然玄宗皇帝不想去洛阳,那我就给他展示一下长安的富庶,提高自己在他心中的地位吧。
这件事说难不难,说易也不易。
京杭大运河局部图
易指的是唐朝粮食产量还是挺稳定地,只要鼓励百姓生产、多从商人处购买基本就能满足长安城百万百姓生存所需,这也是过往长安百姓的生活方式。
但还有难点,其中主要包括两项:1,天宝年间的唐王朝接年发生灾害,粮食减产严重;2,长安的漕运(漕运是古代运送粮食到京城的主要方式,隋炀帝修的隋朝大运河就有为了运输粮食的考虑在里面)不能满足运输需求了。
咱们看这情况,显然都不是短时间可以解决的,那么,李林甫为了能够在玄宗面前露脸,会想出什么骚操作呢?
他还真的有,两种方法:
一,和籴法;
和籴法由来已久,起源于汉武帝时期,这个方法主要用于供应粮食需求大、产量低的大城市,还有紧急储备粮用。
和籴法的玩法便是由国家出钱,在粮食丰收的时候或者粮食产量高的地区,用低价收取粮食储备起来。这个方法好在可以降低国家获取粮食的成本,能够有效应对灾荒和城市用粮问题。但弊端也很明显,那些依靠粮食过活的外地商人、百姓便无法用低价获取生活物资了。
二,赋粟助漕。
李林甫采取的第二个法子,就更加拉仇恨了,他为了保证长安一带粮仓的富足,好给玄宗呈现出国泰民安的假象,竟然——加收赋税,来弥补漕运不足的问题。
这种做法带来的后果,便是“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而这一切的目的竟然只是为了提高自己的权势。
不得不说,权力真的是比毒品更具有诱惑力的东西,因为它可以实现人类心中绝大多数地欲望,所以许多人为了得到它不惜放弃理想、荣耀、良知,彻底沦为欲望的傀儡。
李林甫做的事情,效果也是非常棒地,仅仅数年,就“国用稍充”棒到唐玄宗思考的问题已经从赏赐财物到了“让政”的程度。
当时,唐玄宗正在大同殿用餐吃饭,旁边是亲信高力士。
唐玄宗便对高力士提起这件事情:“我不出长安且十年,海内无事,朕将吐纳导引,以天下事付林甫,若何?”
高力士听到这句话,有多震惊已不可知,反正我看到这句话差点把喝下去的茶喷出来。在玄宗正在沉醉于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构想时,高力士给了他当头棒喝:“天子顺动,古制也。税入有常,则人不告劳。今赋粟充漕,臣恐国无旬月蓄;和籴不止,则私藏竭,逐末者众。又天下柄不可假人,威权既振,孰敢议者!”
高力士的话翻译过来的意思有三层:
1、李林甫的做法看起来让国库短时间粮食充足了,时间一长,就会导致国库钱财空虚,想要从事商业的人便会增多;
2、天子权力的变动,要遵守祖宗的规矩;
3、皇帝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权威,怎么能如此轻易交出去呢?
帝斋大同殿,力士侍,帝曰:“我不出长安且十年,海内无事,朕将吐纳导引,以天下事付林甫,若何?”力士对曰:“天子顺动,古制也。税入有常,则人不告劳。今赋粟充漕,臣恐国无旬月蓄;和籴不止,则私藏竭,逐末者众。又天下柄不可假人,威权既振,孰敢议者!”
高力士的这番话,让幻想中的唐玄宗“不悦”,善于揣摩人心的高力士马上跪地磕头,口中说道:“心狂易,语谬当死”。
见到老伙计这幅模样,唐玄宗还真惩罚不成?玄宗也是个高情商的人,他马上:帝为置酒,左右呼万岁。
玄宗的意思很明白了,刚才的事情纯粹就是:酒桌上的事情,算不得真的,但如果你们敢出去说些什么,那问题就是另一个性质了。
别看唐玄宗看似越老越携带了,甚至得到儿子李瑁的老婆杨贵妃之后“从此君王不早朝”,但他的精明和高傲却一直在。
他既想成为名扬千古的明君圣君,让后代万世记住开元盛世的繁荣昌盛景象,同时,他自己晚年又沉迷上了享乐。
不得不说,李林甫这个懂人心、计谋多的奸臣,完美符合了唐玄宗此时的心理预期,这也导致了天宝年间,唐玄宗对其宠幸有加的局面出现,可以说,安史之乱的到来,很大程度上便是玄宗这种懈怠思想作祟。
文/脑洞趣味历史
不知道您有什么看法,欢迎留言讨论。
如果喜欢,欢迎点个关注支持一下,每天都将为您带来有趣的文章分享
参考资料:《旧唐书·奸臣列传》《新唐书·宦官高力士列传》《资治通鉴·唐纪三十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