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雅舍谈吃》:
![](https://img.haomeiwen.com/i1663183/f2e68ee6f23de37d.png)
一饭一蔬里尝不够的人生百味,一饮一啄间品不完的苦辣酸甜。
我们常常用五味杂陈这个词来形容自己的心情,因为味蕾与情感是紧密相连、无法分割的。
梁实秋谈吃,不仅仅是谈美食,更旁征博引,将饮食文化、故土乡情融于文章中,字里行间流露出一个时代的滋味记忆。一开始说吃的,我就服1个人---当然是我自己啦;不过说写吃的,我之前就服汪曾祺的《知味集》,“八大菜系,四方小吃,生猛海鲜,新摘园蔬,酸豆汁,臭千张”,无不尽收笔底。汪曾祺有《旅食集》和《四方食事》,那真是连美食带美文,真个让人看得大快朵颐。不过,梁实秋的《雅舍谈吃》也别有一番风味,现在也服。他笔下的食物真是一种文化的体现。好像任何一种食物到了他那里都是人间美味,并且色香味都跃然纸上, 在冬日里读这样一本书实在是太适合了。
14.《发现你的蓝海》:
![](https://img.haomeiwen.com/i1663183/9e33f39fd961c81c.png)
读这本书也是一种缘分,书本是作者赠送的,阅读也是在作者张彤老师线上带领下一章章的读,系统的讲解和感受了,构建个人品牌的重要性,我以前只知道的个人形象的代表是一个太阳,即楚阳=太阳,在阅读本书后,深深觉得之前的很多做法都是很好的,是对的,我很庆幸我早早地有了这方面的意识和体验,注重构建个人品牌。但是构建个人品牌注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每一个人都应该在生活中细心观察,随时反思行为的的是过错,构建起自己的形象--即个人品牌,以期实现发现个人的蓝海。书中分析了一些新趋势,也有一些具体而微的可行性操作方法,揭示了一些本质的东西和我们应有的坚守,但是如果你企望看完这本书后突飞猛进,高大威猛,那还是不要看了,因为他做不到!年轻人,实实在在地做最好的自己就好了。
15.《醒来-110年的中国变革》
单向街的许知远是当下在中国也算一个比较另类的文人了,
![](https://img.haomeiwen.com/i1663183/e9f6328de360844c.png)
关于这本书我想援引一段话:“作为人类历史上规模最为壮观的实验场,中国将为未来几代年轻人,提供一个超出想象的广阔舞台。这其中充满粗俗、不安、混乱,也可能激发起参与者身上的好奇心、创造力、对生活更深刻理解。古罗马历史学家波里比乌的感慨令我动容:“在不到五十三年的时间里,整个世界就臣服在罗马 的无可质疑的权威之下。对于这样一个过程,无论多么平庸和冷漠,怎么可能不产生探究的好奇心呢?”
温馨提示:这本书也难买了!!!
16.《如何阅读一本书》:
![](https://img.haomeiwen.com/i1663183/2f71195c2415a87d.png)
你肯定在各种各样的书单里看到过这本书,我就不多说了,我认为还是有必要看看的,看看自己是正规军的路数还是野战军的打法还是流氓土匪的战法。
17.《汴京残梦》+《万历十五年》+《缅北之战》+《从大历史角度解读蒋介石日记》:
![](https://img.haomeiwen.com/i1663183/422437ad6f10db79.png)
黄仁宇在我看来也是个大家。汴京残梦中描写北宋徽宗时代的宦海沉浮,宫闱斗争,爱情故事,全书用清明上河图的创作过程串联起一系列事件,在读本书过程中,你会恍然觉得这不是一本小说,这就是一段真实的历史。
![](https://img.haomeiwen.com/i1663183/f52f2b4df2d0504c.png)
《万历十五年》当时在大陆出版也是有里程碑式意义的,胡适有句话说得好----历史就是一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之前很长一段时间,中国的历史教育和历史著作专门地为政治和意识形态服务,《万历十五年》的出现用不同的视角阐释历史,简直就是一股清流。说的是万历帝和他的身前事后,左右栋梁,风云人物,但处处可以让读者明了,由太祖朱元璋创立的制度之退步带来的必然浩劫。万历首辅张居正的大刀阔度的改革对我来说印象很深,思虑周祥又有担当。第一次看,我觉得可全然不必理会它的历史含义,权且当做故事书读岂不妙哉。《缅北之战》喜欢远征军的历史可以看一下。
《从大历史角度解读蒋介石日记》,黄仁宇原本是国民党军人,国民党败退之后前往美国修习历史等,因此他既是一个普通人又是一个国民党人更是一个中国人的视角看待他的最高领袖蒋委员长,政治斗争作用下,我们看到的蒋介石,都是被很多人会恣意批评,完全不顾客观条件和各种背景条件下之无奈,凡是“贪污腐败”、“纵养嫡系”、“放弃人民群众”、“揽权独裁”等各色罪名罪帽将全部扣在他一人之头上,随便一人即可信口道出,随性抛来。然持有此种看法的诸多人士并没有放宽视界而先着重历史长期的合理性(或者说命运性),后论人物之功过褒贬。又如果我们具有当时现情切实的历史知识和抛开当今中共之“宣传”的话,我们会认识到一个不一样的蒋介石,一个地道的中国人。设想一下,他并不是一个具有超能力的超人,只是一个有血肉的普通人,如果把任何一个人放到举动间都关系到民族危亡的地位,我也相信谁都会像他那样自行其是,从而也造成了在众人心目中的“独裁者”形象。黄仁宇还原了一个真实的蒋介石,评价了蒋委员长的功过是非。不过我最喜欢看的还是蒋介石本人自己的日记记录,毕竟也是时代伟人。一个从浙东山区的无知小孩走向历史舞台主宰万千生灵的历史伟人。
![](https://img.haomeiwen.com/i1663183/2df643718fdd7946.png)
18.《稀缺--我们是如何陷入贫穷和忙碌的》
![](https://img.haomeiwen.com/i1663183/0956c206b1bf25f9.png)
穷人为什么越穷?缺少时间的人为什么会越来越缺时间?这本书在之前的几篇文章中也有所提及。穷人和忙碌似乎是一种恶性循环。可怕的不是资源的稀缺,而是稀缺心态的产生,现实生活中,我们有多少次因为自己的稀缺心态,止步不前,无法全身心的投入,把握好时间,理清事情条理,这样生活才能够井井有条。总体来说吧,这本书并不是一本写的很好的书,关于稀缺的例子讲的比较多,但是真正给予有价值的方法论并不是很多。不过让一部分人意识到自己的问题作用也就够了。
19.《盗火者》+《吾国教育病理》:
![](https://img.haomeiwen.com/i1663183/6e23b3464987d61c.png)
这两本书都深刻分析了中国的教育制度,十分值得一读。《盗火者》这本书已经遭禁,相伴随的纪录片也难免遭难,大家好好去找。
![](https://img.haomeiwen.com/i1663183/ef9df0821395bffa.png)
《吾国教育病理》的作者郑也夫一反时下不涉病灶、不究病理,治标不治本的教育论述,从诸多视角,说出惊世骇俗的道理,直指中国教育的病因,直陈其解决之道,言辞犀利,一针见血,穷根问底,论据详实。既呈现了对教育病理的追问,也体现了对当下国情的关怀。实际上教育研究家们都知道教育存在问题的真正原因,只是不敢公开深入讲罢了。比如说,极权统治政权对知识分子的极度摧残;中国教育舍弃欧美教育制度而实行苏联教育模式的恶果;“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兼容并包”等治校理想成为镜花水月;等等这些问题是很难深入讨论的。郑先生也只是发发牢骚而已。姑妄言之姑妄听之!当然能讲敢讲总是好事,总比面对权威屁都不敢放一个的强,中国太需要声音了,“万马齐喑究可哀”。
教育真正的病源大家心知肚明!!
去看看吧,万一也被禁了呢???想不通,教育都不能说了,我们还能说什么!盗火者--普罗米修斯
20.《大秦帝国》:
![](https://img.haomeiwen.com/i1663183/b8e9fa9f116d42c1.png)
别光看电视剧,去看看原著,更加精彩!6部的恢弘巨作,值得一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