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公司人员变动挺大的,我的一个好搭档也离开了,顿时多了些伤感,也有了些思考。
现在很多现代化企业都有师傅带徒弟的做法,我们公司也不除外。可也许就是这里出了些问题,导致我们人员流动不断。
这让我想起了刘润老师讲过的一节关于师徒制的课程。
师徒制,就是所谓的“传帮带”。
这个制度,其实在农耕时代,工匠文化盛行时,在中国就非常普遍。只是在当时,“传帮带”的核心,是传授,而不是帮扶、和带领。那个时代的师徒制,其实是一种特殊的培训制度。但随着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发展,培训制度越来越完善,“师徒制”就被很多中国企业抛弃了。
可是在美国,Mentor文化,也就是师徒制,依然非常盛行。只是在企业培训制度越来越完善的前提下,现代的师徒制,更强调帮扶和带领,而不是传授了,它让新员工更快、更好地融入公司,同时让“师傅”,能获得更多的职业成就感,并锻炼领导力。
当然,师徒制也有优缺点。
首先,关于优点:
对新人:能够很快融入公司。
对师傅:能够体验更多职业成就感。
对团队:形成团队阶梯队建设。
对储干:能够锻炼师傅领导力,储备管理人才。
然后,关于缺点:
易走样:
由于缺乏标准化,徒弟容易模仿师傅各个个性话的工作方式,每个徒弟学出来可能都会有不同,每个师傅带出来也可能都会有不同。
留一手:
师傅会保留性的带教徒弟,因为担心教会了徒弟会饿死师傅。
既然这样,那如何运用好呢?
一,设计好制度
直属老板最好不要当师傅。因为“管理之刺”,让师徒制变得没有意义。也不要有跨级别太大的师徒,新员工能学到的也许跟同级别的师傅更多。
考虑到师傅会有所保留的教徒弟,培训一定要通过专业的方法来做。
要考虑给师傅一定的激励。比如好的师傅,优先考虑提拔到管理岗位。给予师傅一定的物质激励。对新员工的突出表现,连带奖励师傅等。
二,师傅培训上岗。
师傅,很自然会成为新员工的榜样,所以,也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师傅的。
首先,绩效太差的员工不适合做师傅,那会让新员工误以为公司接受这样的绩效。
其次,要对师傅们做培训。他们更全面地了解公司的使命、愿景、价值观、文化,才能传递正确的信息给新员工。公司也应提供一些如何带徒弟的方法论培训,不要漠视,也不要用力过猛。再者,师傅要熟悉公司管理制度和流程。
最后,关于做师傅的意义。一个人能通过自己阅历来帮助别人一起成长,是一件非常功德无量的事。
对于企业,只有精神加物质的系统化激励,才能让员工都想努力做好师傅,从而留住人才。
想到这里,我不禁感叹,我们也许就是精神和物质激励制度不完善,没有师傅的上岗培训,有很多直接领导做师傅的等问题不断积累导致的吧。
适当的人员流动是正常的,但一直留不住人材却是个问题,作为领导,还是重视下比较好。
PS:秋天来了,你发现它的美了吗?
如何避免:教会徒弟,饿死师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