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山如黛!
北方小营子的那座山,包揽了无数的童年最珍贵的回忆。以至于每当,作文一名游子,想念家乡的时候,那座山都会在梦里梦外出现在眼前,那么的清晰、那么的美丽、那么的和蔼可亲。
要问我是否读懂了山,我想,立足生我养我的地方,我是读懂了她的。
明晃晃的阳光照亮了清晨雨后的薄雾,也照亮了山头一颗颗苍松的身影。儿时夏日的一天往往都会在这样的风景下热闹了起来。这个时节,前山也就成为了最为热闹的聚集地,骡子的嘶鸣声、毛驴的高歌声、狗儿们撒欢的旺旺声、还有山头一边布谷鸟的布谷声,这些声音在山间此起彼伏,奏出了独属于清晨的保留曲目。
与舞台上曲目不同的是,这里不仅有演奏家,还有舞者。大爷大娘、叔叔婶婶还有我们这些小孩子就是这些舞者。
骡子在嘶鸣,大爷在一声又一声的吆喝、叱骂,无非是让骡子收敛下它那狂欢的劲,收敛一些、安静一些;毛驴在高歌,大娘们在肆无忌惮的开着有点荤腥的玩笑,让平淡的生活多上那么一点奇幻的色彩;狗儿们的旺旺声中,总会夹杂着几声孩子们的笑声、哭声。
而这些中,也一定有着我和弟弟的功劳。因为,每当这样的清晨,我们也已经融入了大山,走进了大山、去品读大山了。
读懂大山,首先要从它的无私馈赠读起。
清晨的无数鸣奏,因为它可以为我们提供绿油油的草、干枯的柴火、还有新鲜的蘑菇以及各种也许叫不上名字的草药。
微风吹过,大山最美不过那身翠色欲滴的外衣,间或穿插着红色、蓝色、黄色、粉色各色各样的小花朵,宛如人间仙境,更是骡子、驴子们最喜欢的撒欢天堂。这个时候,家里的草料是免了的,美丽的外表已经为那些可爱的牲畜提供了最秀色可餐的食粮。
袅袅炊烟,也要向大山致敬;油滋滋的锅灶更要向大山行礼。而我们小孩子们的欢笑声,也是因为着大山的馈赠而来。
山上老树干枯的树干、枝叶,是乡村最好的燃料,一根又一根、一棵又一棵,在美丽的火焰下编织出了乡村家家户户的温暖。
松蘑、白蘑、草蘑,大的小的,一堆堆、一个个,大篮子、小筐筐,大人、小孩,相约着,高兴着采起无数的新鲜的蘑菇,或炖或煮,或晾晒、或蒸烤,怎么都能成为餐桌上一道时令的鲜味,满足孩子们本就不丰盛的味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