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幸福一记 ✍️
小美好不是事件本身有多稀奇,重要的是人与人之间相处的那一刻产生的快乐能量在流动,于是平凡的日常它便有了意义。
孩子很多次都会要求我与他一起泡脚,偶尔我也会满足他,但很多时候还是匆匆忙忙就给他洗好了。我想一直以来,孩子从未知道过洗脚的意义,就像早晨一脸不耐烦的说:“天天洗脸,天天刷牙,烦死了!”
这个年纪的孩子,是应该独立了,可父母往往也放不下,等不了,于是自然而然就包办了他的一切。
在我提醒他去洗脚时,他提过很多次和妈妈一起洗,一起泡脚。说明他特别在乎这件事,我回忆着是不是这个场景中发生过什么有趣的事,但好像确实也没有。那么他就是单纯的觉得一起泡脚很幸福,这一件事情对他有特别的意义。
让他独立,却不是袖手旁观或者刻板的指挥,而应该是协助和引导。
于是我带着喜悦的心情,带着意义感,耐心的和孩子去做洗脚这么一件很平常的事。
孩子开始积极的找凳子,烧开水。我不知道这种行为会持续多久,但是看他独立的去完成这些事,又那么开心的样子,我觉得内心是由衷的富足。
他说:“妈妈,快来,我给你洗脚。”
于是用他小小柔柔的双手,认认真真的替我洗脚。一个脚丫一个脚丫的洗。一边洗,一边问我:“妈妈,舒不舒服。”我说挺不错的感觉。他说:“妈妈,我感觉幸福,因为我帮你洗脚。”
我说,那宝贝知道洗自己的脚什么感觉吗?”
他说:“我看看,”于是就认认真真的洗自己的,一边洗一边说,“哇,妈妈,太舒服了。原来自己洗脚是这种感觉,这是我第一次自己洗脚。”看着他毫不掩饰的喜悦表情。我偷偷笑,怎么会是第一次呢,只不过平时他自己偶尔洗的时候,忙着玩水,根本没去注意脚上的感受。
洗完之后他又争着给我擦脚,依旧是一副认认真真的态度。一个脚丫一个脚丫都擦干水分。
原谅我,作为老母亲,我也没这么细心的给他擦过,通常就是随意一擦就完事了。
我想这么愉快的场景他一下就忘记了,但是第二天他依旧很积极的说:“妈妈,我要像昨天一样,要和你泡脚,还要给你洗脚。”然后又去烧水了。
依旧一样兴奋的念叨着:“妈妈,快,你坐到对面,坐对面我才好帮你洗脚。我要体会昨天一样的幸福。”
看着活力十足忙活的他,其实不忍心吧。于是就说:“小朋友辛苦了,现在轮到大人给小朋友洗了。”他看着我给他洗了一会说:“妈妈,不用了,不用了,还是我自己洗吧。”
我说:“那行吧,我洗臭袜子。”
他又说:“我也帮你洗。”
最后我没让他洗袜子,而是告诉他:“你的脚开开心心的了,可是脸和牙齿还有点难过。”
他说:“啊!我先给它们洗,妈妈,你等我一起洗袜子。”
后来的我们,一起完成了各自的事。
睡前孩子拿了绘本说,讲两个故事。并且说,他会的字留给他读。这算是亲子阅读了吧。我幻想中温馨的场面似乎一点点的在发生。
当然,他也一直在表达他这两日从洗脚中体会到的快乐。
并且告诉我:“妈妈,原来我可以做这么多事情。以前我以为我不会做,不敢试,现在我试了,发现我也不笨嘛,我明天还要去扫地,把楼梯扫的干干净净。”
我心里疙瘩一下,很担心是不是因为他犯错罚他扫地,为了迎合我的喜好,才这样说。细细观察也没有那种感觉。一直是在兴奋的描述他扫地之后的感受。我也就放心了。
或许没有这件事,我总会责怪他不独立。但我知道,很多时候是大人越界了,把孩子能做的可以做的都一手包办了。而孩子却认为他什么都不会。
孩子说,明天我还想体会炒菜是什么感觉,还要切胡萝卜给你。
我都说好好,我们一起合作。
《在远远的背后带领》这本书有一段话:“一个人最好的学习方式是去经历和体会,获取自身的经验,化为自己的生命财富,又或者是经有他人的分享,对自己有所触动和启发,从而调整自己。”
我想,与其总担心他这不会那不会,跟不上别人,不如问问自己,尝试过让他做吗?很显然,很多时候,我们都因为担心他受伤或者认为他小,就拒绝让他去体会的机会,事后又在焦虑孩子怎么还不独立。
在我看来,与孩子的相处,真的就是一种心的修行。孩子总会用不同的视角和问题,带给我们思考,让我们感受平凡的小美好。
最后依旧用书里的话来结尾:“退至孩子的身后,给孩子空间与自由,同时保有连接和支持,这就是最好的带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