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薛兆丰北大经济学课程笔记
改变了我大脑的经济学思维

改变了我大脑的经济学思维

作者: 谭景桐 | 来源:发表于2018-02-13 23:34 被阅读60次

    得到app订阅人数最多的《薛兆丰的经济学课》接近尾声了,在不舍的心情下我写下了这篇复盘。一个外行人看似枯燥,全是数学公式的经济学,却能被薛老师像谈论油盐酱醋搬地讲述出来,结合了大量生活中的例子,深入浅出。这也是这个专栏最大的魅力,把地道的经济学思维真正地带到了我们身边,无可厚非成为得到人数第一的付费专栏。

    需求决定价格,而不是成本

    将近一年的经济学课学习下来,对我影响最深,最先浮现在我脑海里的经济学原理,即是——决定价格/价值的是人们对它的需求,而不是成本。

    记得有电视台报道苹果iphone手机,一台制造成本只要两三千,却卖六七千的价格,以此来酸苹果公司剥削消费者。这是典型的用成本来衡量价值,没有经济学常识的思维。

    学了经济学之后,我们很快能够分析出:首先一台手机的成本不只是硬件和组装,销售的成本,它还包括系统的研发,产品设计,广告等等更难看得见的成本。

    更重要的是,消费者对流畅的操作系统,时尚的外观,以及品牌价值的认同感有需求,其他价格更低的产品无法满足这些需求,那消费者自然愿意掏钱来买这个产品。

    现实生活中也一样。你的劳动成果所获得的认可与回报,取决于别人是否需要它,而不是你付出了多少努力。

    很多职场新人容易犯的毛病就是以工作量来衡量自己的成果,有时觉得加班那么多一年下来怎么不升职加薪,公司是不是不公平,没人性。其实这还是以成本思维来考虑问题。

    如果另一个同事每天只用八小时就完成了他十二个小时的工作效果,那应该得到赞赏的是那个不加班的同事。工作要以成果产生的效用,它是否能满足上级/公司/客户的需求来作为考核它值不值钱的标准,而不是工作量。每个人的时间都是有限的,所以优秀的职场人,都会把任务分个优先等级,先完成最能出效果的工作,再取舍是否要花大量时间去完善那些效用较低的任务。

    假如将需求决定价值的思维运用到个人职业发展上,那就要去寻找最能满足公司或客户需求的核心岗位,并发挥自己的优势。迎合需求,是增加自己的价值;发挥特长,是降低自己的成本,因为做自己擅长的事情会得心应手,事半功倍。

    如果利用这个经济学原理来找工作,我们可以假想一个实验,让众多的求职者准备两份不同类型的简历,一份只写自己的经历,工作年龄,即自己已经在相关行业付出的成本;另一份简历则不谈经历和工龄,只展示和职位相关的作品,成果。然后把两份简历海投,看哪个简历的中奖率更高。如果我是HR,我一定会对第二种简历更感兴趣,因为我要的是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人,而工作年龄的长短并不能完全反应出求职者对于公司的价值。

    成本是放弃了的最大代价

    这是经济学专栏给我的第二个影响深远的概念。做一件事的成本,绝不是在其表面上花的金钱,时间等因素,而是那些看不见的,藏在暗处的做另外一件事的机会成本。

    比如一个开在繁华地段的商铺,如果用来卖茶叶蛋,那它的成本绝不是租金,人力物力,而是放弃了的开餐馆,服装店等等这些其他选择的代价。

    这种思维不仅适合商业判断,还适合审视自己的人生。

    我甚至间接地因为这个领悟,而毅然决定离开在香港工作了三年的业内著名外企公司,放弃内地朋友羡慕的优越工资和环境,转战内地。当时绝大多数身边的人都想在香港待满7年拿永居身份,我却看到了这7年的巨大成本。我曾在《我为什么离开香港》一文中写道:

    很多人计划在香港呆满七年,是为了一份“安全感”,一种保障。但是这种保障是有成本的。所谓成本,就是放弃了的最大代价。这个最大代价是什么?那就是七年里你能在别的地方通过努力遇到的各种机会。

    有人会说七年时间,在香港也是有很多机会的。没错。但是陷在这个安全感里的人慢慢就会忘了这一点,然后继续循规蹈矩周而复始,抱着安全感,永远活在当下。

    看看大陆环境,诚然,空气不干净,食物不安全,看病难,地铁公交挤得要命,一个月攒不了多少钱周末还老加班。但是中国市场的弊端也是它的优势。

    它没那么完善,说明还有很多改进的空间。

    它十分复杂,说明它更需要创新的方式去解决问题。

    它没那么规范,说明社会阶层流动的窗口还开着。

    离开香港,我的成本是相对于内地稳定丰厚的收入。留在香港,我的成本却是错失人生升级的机会。

    如今我在上海已经工作大半年了,我完成了自己的升级,也十分满意自己当初的决定。我从之前的初级设计师,到现在的小团队负责人,从领导的担心到做出成绩后得到的认可,经历的成长和收获比过去三年都多。这种快速的迭代是之前在香港循规蹈矩的工作环境中体验不到的。

    也正是这种变化,让我更加看到未来有更多暗藏的机会,使我不停地审视当下的成本,不停地想办法升级自己,切换档位。

    小结

    除了上述两个经济学思维,专栏中改造了我大脑N次的概念枚不胜举。

    薛老师举了太多人们出于美好愿望去做一件事最终却事与愿违的例子——比如同工同酬、禁止童工、最低工资法这些不仅没有帮助弱者,甚至还起到反作用的政策,以及类似一系列颠覆我原有认知的案例。这促使我现在每看到一个有趣的社会现象,都试图去用学到的经济学思维分析它的另一面。

    学经济学,真的不是为了改变世界,更不是为了赚大钱,而是让自己多一个看世界的角度,多一个衡量事物发展规律的思维工具。

    感谢薛老师的专栏,改造了我的大脑,也十分舍不得专栏的结束。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今后对于经济学思维的培养,还要不停地走下去。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春兰化妆师:学习后的举一反三的深入思考运用,很赞。
        我也订阅了此专栏,开始探索经济学咯。
      • 2762e76f1779:这位战友很厉害,不但热爱学习,还将其付诸实践,并进行反思,我也觉得我应该放弃现在相对稳定的工作,去大城市闯荡。薛老师的确是非常厉害的经济学老师,尤其是对于不是经济学专业的人,更容易理解。
      • 何继龙_40bc:需求决定价格,开始接触这个思维时感触挺大的,将这一思维应用到个人的生涯规划上也是耳目一新,很赞
      • 黄舜Jack正能量努力:谭兄英明神武,有大智慧
        谭景桐:@黄舜Jack正能量努力 不敢当~共同学习!

      本文标题:改变了我大脑的经济学思维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kzct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