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锅王嬴政

作者: 何昊旗 | 来源:发表于2017-04-14 06:23 被阅读41次

    自嬴政扫除六国,一统天下后,一直雄心勃勃,想造出一些空前绝后的事业。既然身居帝位,那当然就要为后代君王谋福利。于是,他始称皇帝,而后颁召令,除去谥号。

    朕闻太古有号毋谥,中古有号,死而以行为谥,如此则子得议父,臣得议君,甚无谓也,朕所弗取,自今以后,除去谥号,朕为始皇帝,后世子孙,以次计数,二世三世至千万世,传之无穷,岂不懿哉!

    所谓谥号,就是用寥寥数字对一个人的一生进行一个概括性的评价。虽然后来汉高祖仍恢复谥号的制度,但秦王此举,从一个帝王角度看来实在是很有必要。古代不像现代,赚钱赚得够多了名声自然起来,以前讲究的是德建名立,一个人只有具备德行,才能有好的名声。秦王估计知道自己有能无德,怕后世对自己指指点点,也怕以后的子孙也遭受此害,于是宁可遭受骂名,也要替自己与子孙着想,废除谥号。以免死后,才能被他人定名,毕竟谥有美恶,美则不必说了,倘若他人指摘生平,加一恶谥,岂不要遗臭万年?故而嬴政觉得与其让这些信不过的臣下、子孙谈论自己,还不如现在就废除了,让他们无可指责。

    秦朝的严刑峻法世人皆知,然而这严刑峻法的理由却颇为诡异。当年齐人邹衍尝于始皇面前论五行之道,说是周得火德,秦得水德,故秦可代周。水德为阴,阴道主杀,所以才严定刑法,不尚慈惠,一切举措依法律而行,宁可杀错不可放过。自此秦人不能有为,动罹法网,黑狱丛冤。

    当然会有人说这不过是嬴政的把戏而已,但是在古代中国,国家还会专门设立机构来进行占卜,这一举措其实也可以理解。毕竟阴阳五行,本乎天数,谁敢违背。

    至于始皇废封建设郡县,则更可见其要维持秦朝千秋万代的决心。最初丞相王绾建议沿袭旧制,封子弟为王,镇守地方,始皇却并未赞同。倒是廷尉李斯说:“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

    李斯说得其实很在理,哪怕明太祖朱元璋只是封区区四子,足使叔侄相残,建文帝不知所踪,朱棣登基。无论是哪个皇帝,都不希望自己的子孙因为这权力问题互相戕害,更希望他们和睦相处,始皇废除封建,析置郡县估计也是这种考虑。汉初虽废除郡县制,但终究证明这是一个十分完美的制度,一直延续至今。

    后来,又有三条律令下去,一是令民间兵器,悉数上交,不得私留;二是令民间豪家名士,即日迁居咸阳,不得有误;三是令全国险要地方,凡城堡关塞之类,统皆毁去。

    这三条律令,其实换个角度来看,虽然很幼稚,其实其出发点无非为了防止民众造反而设立的,毕竟他经历过战国,知道倘若再起纷争,君臣皆不宁。要是秦朝再延续数百载,恐怕有不少文人墨客赞美始皇这举措。毕竟很多人是因为他对百姓的动用酷刑,横征暴敛而对其绝大部分举措不假思索地否定。民间兵器悉数上交,其实与现在多国的禁止私下持有枪支是异曲同工之妙的。兵器悉数上交,造反更难了,治安也会更好,只可惜当年始皇死后不久,秦朝覆灭,此举遂成为其欺压百姓的污点而已。

    至于将所有豪家名士徙至咸阳,接受其监管,其实对统治而言是一件好事。想比起普通的黎民百姓,这些豪强起兵造反的机会高上普通穷人千万倍。一来他们有知识,二来他们有钱,从智力和物质上都可与秦廷抗衡,这是很危险的,对于从战争得来一统天下的秦朝而言,始皇太懂得其中的利害,所以才颁布此条迁徙令。

    至于拆除城堡关塞,也是为了维护统治而已,让那些“刁民”即便坐拥一城,也无险可守。

    废谥号、定严刑、置郡县、缴兵器、迁豪强、拆关塞,这六点无一不是为维持统治而设定的,对于后来即位的胡亥而言,若非赵高、李斯合谋搞乱整个秦国,那么这些举措倒会成了一桩桩值得大赞特赞的壮举。而且这些措施力度不小,也可能不会二世而终。

    可终究,秦国亡了,这些举措也成为欺压百姓的行为,被后世大批特批。这可怜的孤家寡人,为了后世君王定立的规矩,最终除析置郡县外,全被否定。做人难,当秦皇更难。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背锅王嬴政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kzia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