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击行为的生理机制

作者: 秉娴 | 来源:发表于2019-06-18 06:09 被阅读24次

    跟小孩聊天时,聊到暴力行为和恐怖袭击,他给我推荐了一篇文章,在《环球科学》杂志上,叫做《人类暴力行为的起源》。

    于是今天早上我认真的读了一遍,学到了不少的知识。

    在自然界中,生理上的暴力行为(包括致命行为),属于适者生存法则的核心策略,所有的动物都会演化出特定的神经回路来执行和控制攻击性行为。

    用电刺激猫,发现在下丘脑深处有一个脑区控制了攻击性的暴力行为,试验结果还表明在发生其他难以控制的冲动或行为(比如性行为、摄食和饮水行为)时,这个区域也会被激活。

    当试验者将一根金属电极植入一只猫的这个脑区,然后施加电流刺激时,这只猫立马表现得很愤怒,并会发出凶狠的叫声,最后甚至还会攻击并杀死周围的动物。

    对应人类的神经结构,一个控制攻击行为的重要区域就是下丘脑攻击区域。这里的神经元接受了很多信息,因此可以控制心率和其他攻击行为产生前的生理特征。(A)

    杏仁核会接收感觉信息,这个负责决策的区域位于大脑表面,能够感知到威胁的存在。(B)

    大脑皮层一直控制着非正常的冲动。(C)

    负责愤怒和奖赏的神经回路是相互连接的。(D)

    在人类社会中,经济制裁、监狱关押以及罚款或者权利剥夺等,也都隶属于特殊的攻击行为,是人类用以维持社会秩序的方式。科学家在实验动物中则可以研究保卫领地、群体成员斗争等攻击行为中的神经联系,而这些研究结果可以为科学家提供参考,用以理解人类的攻击行为背后的神经机理。

    此外,大脑的奖赏中心也是多巴胺作用的地方,这些结构共同组成了控制攻击行为的另一部分回路。很多容易让人上瘾的药物,都能够让大脑释放多巴胺,激活这些奖赏中心的神经回路。

    我们会从很多攻击行为中获得这种奖赏,比如上级控制行为、欺凌行为,甚至残忍的暴力犯罪行为。在现代社会中,我们的食物都会通过市场提供,因此会失去从杀戮行为中获得的快感,但是我们能通过捕猎和钓鱼等娱乐活动弥补缺失的奖赏感受。

    另外,研究发现暴力型罪犯会更容易出现大脑异常。这些异常部位包括前额叶皮层、杏仁核以及其他控制杏仁核和下丘脑的区域。

    最终,人类可能会利用药物、精细手术、脑刺激以及其他方法来调控神经回路,以此减少暴力行为。

    晨读结束,又随便翻读了几篇文章。突然发现这本杂志还挺好,难怪小孩月月不落的等着看。

    推荐,给爱科学的你。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攻击行为的生理机制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latq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