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并不认识蒋坤元,只是作为一个简书用户,最近一些介绍他的文章挤满简友圈。因为这个机缘,我特意搜来与他有关的文章一一品读,一位谦逊而真实、隐忍而奋进的大男人形象便跃然纸上了。
我这里所说的大男人不是女权主义憎恶的那类大男子主义者,那种男人在“Me Too”运动如火如荼的今天犹如落水狗般不受欢迎,但连篇累牍的介绍文章以及配图可以看出,蒋坤元犹如众星捧月般受欢迎,尤其受女性欢迎。
我不敢说那些俊男靓女个个都折服蒋坤元的文学造诣,但我想大家必是拜倒于他的人格魅力的。很多人都说,哪怕他作为一个企业家、商人,大家都愿意与其坦诚布公,因为他实在让人觉得舒坦。崇拜者对他的赞美——我是见了一大箩筐的,或者贬低者对他的诋毁——我没见一个,都可能有失偏颇,但有一点是不容置疑的,那就是他是如此谦虚,哪怕不去看那些褒扬的文字,就看看那些配图,哪怕是站位中央,他也总是面带微笑,微微佝偻着腰。在我看来,人性最大的光辉莫过于谦逊。即便一个人再怎么庸碌,只要他能时刻保持谦逊,我便觉得他是厉害的,更何况,蒋坤元并不庸碌。
蒋君坤元,六三年生;高中肄业,从军五载;文墨清奇,始受抬爱;针砭时弊,极遭贬弃;不惑之年,孤胆创业。披荆斩棘仍笔耕不辍;资产过亿还著作等身。
我的拙笔实在不能呈现其人生丰富之万一,虽不足百字,但读者应该也能体会出个中艰辛。一个实干家——无论资产过亿还是著作等身都是身体力行勤劳实干所得,用他可靠而平民的产品以及朴实而隽永的文章把这个世界从物质到精神都进行了创造和美化,吾侪无出其右。
实干家——无论是实业家还是作家,在把作品呈现给世人时,也是把他个人呈现在我们面前。窥探一个实业家的秘密就像读侦探小说抑或走迷宫一样迷人,不到最后,你总不知道他到底是怎样的人。
蒋坤元的文章或许让你觉得拖沓,繁复,我想,这也正是他这样谦逊、耐心的文字才能体现出他对生活的感悟是如此细腻而真实。
我最先从简友圈里雪梅的文字中知道了这个人,大概是物以类聚,其后关于他的文章在简友圈可谓遍地开花。我按图索骥,读了张婧、轩静安、柳锡、邹治、李彦国、与秋、一河漪沫、李娟的文章,蒋坤元的个人形象更加立体了。随着大咖齐帆齐的文章横空出世,让人觉得不结识这么个人都不好意思了,就像民国时期,人必称我的朋友胡适之,不然就不觉得自己是文化人一样。
我想蒋坤元算是在简友圈名声噪起,这对于尝试自媒体不久的蒋坤元本人来说,应该是水到渠成的事儿。但是我并不想对他的作品作具体评价,除非作品与人品呈现割裂。
我对评论家是不苟同的,他们傲慢地认为外行根本不懂艺术——无论是文学、绘画、或者音乐,总有些所谓的专家评头论足,陟罚臧否,好为人师,以为能引领时尚,以为能匡扶正义。我觉得任何艺术,都来源于生活,并扎根于生活。也许我们没有专家所谓的鉴赏力,但对生活的经历和体会何尝不是在对艺术进行发酵。这种发酵,有时是内在的、单向的,它并不表露,是为个人情感;有时是外在的、双向甚至多向的,它表露成艺术作品。艺术就是个人情感的表露,艺术其实是一个人人都有的情感发酵物。所以任何有缘读到蒋坤元文章或者关于他的文章的人,都能从心底感知出他到底是怎样的人,而不需谁来指引界定。
齐帆齐在她流传甚广的文章里近乎白描地勾画了蒋坤元的生平,我想这样的白描一是齐帆齐本身功夫了得,无须华丽辞藻堆砌,二来也是作者留给读者品味的可能,毕竟好话不能说尽。她对蒋坤元的热情毫不掺杂个人好恶,她的文章的真正目的是引起人们对一个有独特魅力的人的注意。但是齐帆齐是一个善于写人的老手,她当然 知道只有引起人们的兴趣才能达到目的。因齐帆齐而聚齐的一些作者更是锦上添花,把蒋坤元的方方面面都历历呈现。及至此时,简友圈仍出现各式各样关于蒋坤元的文章。结果是,这些文章更加增加了蒋坤元的声誉,挑起了读者的好奇心,比如我辈。
制作热点是人们的天性,尤其国人。对那些出类拔萃的人,如果他们生活中有什么令人感到意外或者反常的事,人们往往会抓住不放:蒋坤元是不是富二代,其夫人是不是有什么背景内幕,一个酸臭文人怎么实现资本原始积累的。这类好奇可能是盛名之下的腌臜物。好在听说齐帆齐开始着手写人物传记,我想以齐帆齐春秋笔法式的白描,定能留给世人一个干净、谦虚而奋进的大男人形象。
期待齐帆齐的佳作,也希望更多人认识、了解蒋坤元这个大男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