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电影漫谈简书电影院
误杀:为了摆脱恐惧,我接受了他(们)的规训。

误杀:为了摆脱恐惧,我接受了他(们)的规训。

作者: 爱因不群 | 来源:发表于2019-12-28 12:05 被阅读0次

在最后一幕那个意味深长的笑容中,想到了福柯的《规训与惩罚》。

在一个全景敞式的“圆形监狱”中,不再需要任何对肉体的惩罚,仅仅从“监狱”的设计上就迫使囚犯产生孤独和被监视的状态,逐渐放弃抵抗而进入自我监禁,最终达到自我规训的效果。

这不仅仅是一种对“囚犯”管制的乌托邦式的构想,而是社会存在的真实机制的缩影,你我无不处在这样的“规训”之中,可怕的是,早已习惯,浑然不知。

李维杰打破围墙,利用蒙太奇式的剪辑,用真相掩盖谎言,为的是还这个社会一个真相,他带来了“庶民的胜利”,却选择了自首,回归围墙。

纵观流传的经典,对于制度的反叛者历来都是歌颂的对象,然而,无独有偶,大同小异的结局不过都是被“规训”。齐天大圣桀骜不驯,最终封了个斗战胜佛;登上梁山,扬旗立誓,最终七零八落,实力演绎“长大后活成了最初讨厌的模样”;如今风起云涌的亚文化,相继被主流赋权,心生欢喜以为获得更大的话语权和关注度,殊不知,一切都在被主流文化收编的过程中,俨然一副文化工业的陪衬品。

前些天读到《倦怠社会》,作者是德国哲学家韩炳哲,在他看来21世纪在某种程度上不再是福柯所言的规训社会,而是功绩社会,我们不再是被驯化的主体,而是自己的雇主。他指出,规训社会由否定,即“不可以做这个”之类的言语范式,创造出了罪犯和疯子,而功绩社会由肯定,即“你能行你可以的”,创造出了抑郁症和厌世者。

反倒没觉得这是一种进步,成为自身的“雇主”未必意味着自由。

电影里,李维杰谈到《肖申克的救赎》,他的助理,染着黄色的头发瘦瘦的年轻人,突然张开了双臂“那意味着自由啊”。于是那段引用的经典台词出现了“这些围墙,一开始你憎恶它,后来你习惯它了,最后你开始依赖它了。

所谓的规训、功绩、倦怠,这些附着于“社会”的定位词,如若不是话语的建构,谁又知道为何物?

这种对“社会”的冠名,是否就是在创造“道德共识”呢?然后一步一步,一切已然被内化,我们怀着多向度的憧憬,心甘情愿做一个单向度的人。

何为规则?为什么这样才能被称之为规则?

是社会结构塑造了我们?还是我们创造了社会结构?

几百年来,争论不休。马克思说有关阶级和冲突,吉登斯说是结构二重性。

答案是什么,真的还重要吗。

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纵使挣脱了枷锁,也还有更大的牢笼。

相关文章

  • 误杀:为了摆脱恐惧,我接受了他(们)的规训。

    在最后一幕那个意味深长的笑容中,想到了福柯的《规训与惩罚》。 在一个全景敞式的“圆形监狱”中,不再需要任何对肉体的...

  • 财富档案16

    【训服这条叫做"恐惧"的眼镜蛇】 ①不是把他杀了;不是把它摆脱掉;当然,也不是从眼镜蛇面前逃开,而是驯服它! ②练...

  • 当下的力量:Life is a game

    我愿意放开自己,顺着生命之流拥抱这个世界,不再抗拒和恐惧,那些限制和规训的教条不该是护城河。 宇宙为我指路,太阳给...

  • 规训

    什么规训了你与生俱来的诗意, 而你至今仍未发觉。

  • 规训

    不要乱动,不要把梁山放在微波炉 孵化成了旅游胜地 不要把鸟儿放在动物园 让天空失去遮羞的短裤 不要让孤陋寡闻的皇帝...

  • 规训

    一个习惯给人分三六九等的社会,是靠着各色各样规训维持的。 地位高的规训地位低的,美名曰指点教导;年纪大的规训年纪小...

  • 误杀

    如果你的家人为了保护自己误杀了人,你是应该保护他免受法律的制裁呢?还是劝他自首或者干脆举报呢? 《误杀》中,肖央扮...

  • 摆脱恐惧

    摆脱恐惧 其实自己把自己看扁是一件多么可笑的事情。 自卑的人有时会害怕。 当你害怕,你就不敢去做。仿佛这个世界上所...

  • 摆脱恐惧

    当有人站在这么一个舞台上,我们很多同学都会羡慕。也会想,也许我去讲,会比他讲的更好。但是不管站在台上的同学是面对失...

  • 《摆脱恐惧》

    若一个人的任何感受,想法,做法都来自头脑的控制,那当我们恐惧的时候,是我们的心灵感受到了恐惧,所以我们就会...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误杀:为了摆脱恐惧,我接受了他(们)的规训。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lhso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