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春节,给长辈拜节的习俗,不晓得延续了多少年。只知道,从我记事起,每逢端午、春节,爸爸妈妈都会带我到姑姑、姨姨、舅舅、外婆处拜节。后来,端午拜节逐渐取消。现如今,春节拜年习俗,也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考验。
正月初二,我去的是妻子的三姨家。三姨六十多岁,满脸皱纹。其时正在感冒发烧,显得有气无力,格外苍桑。
三姨心里似有说不完的苦,她不停地向我倾诉:早些年,为了给仨儿子盖房娶媳妇,她和姨夫操碎了心,满以为孩子们成家后,能享两天清福。谁曾想,孩子们结婚后,都住得远远的,一年也难得见几次面。每年春节,他们倒是会回家来,但老大看老二,老二看老三,除了小儿子,谁也不肯下厨房,就坐在那儿等吃等喝的,像个客人。回来,倒不如不回来。
前段时间,三姨跌折了胳膊,三个儿媳没来伺候过一天,好像不知道似的。年下,蒸馍的时候,连有一个人来揉疙瘩面都没有。找村里的人帮忙,人家都说三儿媳妇,个顶个的,还用得上帮忙?三姨感叹到,说起来是一大家子,还不如是个光身汗!
这次感冒,三姨前后害了一二十天,儿子、儿媳照例缺席。倒是村子里的几个人,还送来几个丹方。都说“养儿防老”,谁曾想,孩子还不如邻居来得贴心!
三姨的讲述,让人唏嘘不已!
说到拜节,她强调一直嘱托亲戚,下年别再来了。她不缺吃不缺喝的,拿的东西再好再多,她吃不下,也吃不了。东西放家里,她想去小辈处转转,拿不了也跑不动,最后东西齐坏在家里,看着都让人心疼!
让孩子们帮忙串亲戚,自己出东西孩子们吃现成不说,还得看孩子们的脸色。
她还一针见血地指出:拜节,其实就是给商店赶“快”。让人把钱都砸进商店,谁又能一下子吃那么多东西。
她的话,突然让我想起,几天前,大表哥在群里的一段提议。他提议:春节不再拜节,亲戚们谁家有红白大事,相互走动即可。
他说,过年过年,辛苦了一年,年终放假几天,也不得清闲。这家掂点礼,去那家;那家掂点礼,到这家。最终,谁也没吃着谁的。
最累的,还是那些长辈,辛苦了一年,还得接待、伺候一群小辈儿,连话也顾不上说。
妻子三姨的话,诉说了部分老年人的苦恼;大表哥的话,代表了部分年轻人的心声。不同的身份,不同的角度,对同一件事情,却给出几近相同的观点。
拜节习俗,由来已久,在崇尚“礼尚往来”的中国人中间,曾发生过深远的意义。时至今日,它竟然同时遭到长辈和晚辈的一致吐槽,亲爱的读者,你怎么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