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眼是有局限的,超出可见光的范围,一切都无法被肉眼捕捉。
当我们全然相信自己的眼睛,不知道它的适用范围时,就会产生幻觉,用自己臆想的幻觉观察世界。
这时,必然导致偏差。
所以,我发现自己从小到大,通过无数种介质——家里衣柜的镜子、公园厕所的镜子、路边反光的车窗、理发室的镜子、相机前置摄像头——观测自己,心里对自己的形象是有一个大概框架的。
虽然描绘不清楚,但我知道自己的大概模样,能够在心头浮现一张相似的人脸。
最近,我的身份证即将期满,需要去换证。
而经过系统的升级,现在换身份证完全可以在机器上自助处理。其中涉及到一环,就是需要扫描照片回执。
这是为了促进照相业的经济发展,所以不让老照片新用,可以理解。
现在设备进步巨大,我就在公安局隔壁的复印店,背靠一堵白色墙,不需要任何打光,就能完成拍摄。
结束后,我坐在一旁电脑椅上,心里开始想象自己的模样。
那时,复印店老板把我的照片打开,在电脑上放大,开始p图。
一瞬间,在他背后的我有点懵了。
我的人脸头像,经过放大后,给我一种突兀陌生的感觉。
原来我的脸长这个样子吗?
我搜索大脑,发觉里面的留样与外面看到的照片有出入。
虽然那的确是我,五官是我,但感觉好陌生。
那一瞬间,我感慨万分。
原来人,有时候连自己的模样都不了解。我们眼睛不是360度全景,通过各种外部设备认知的自己,也是千差万别的。
人一生,也许永远都不可能真正知道自己长什么样子。
五官对外界的认知,心识对外界的认知,与照片中的我和现实中的我差别一样,都各有不同。
我们是摸象的盲人,永远没法通过感官得知一切的全貌。
哪怕是心的意识,一旦起心动念,一定也事先通过了主观的滤镜,夹带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私货。
我此刻对另一种视角拍出自己的陌生,其实正类似于我们对客观世界的认知与客观世界本身的差别。
从这个角度来说,人和人,只有能量的交互,却没有真正个人独立世界的相通。
我的感受,是他不知道的。他知道的,是我的外在表现于他认知体系里对应的一个概念。
别人于我,也是类似的关系。
当明白“每个人的个人世界独立于外部世界”这个客观事实后,我们的人生观应该获得一些转变。
我们之所以有仇恨、嫉妒、诅咒、谩骂、攻击,是因为把两个毫无瓜葛的概念混淆起来了。
我们以为,我们在自己的世界中创造负面的情绪、负面的行为,可以对同样在这个世界里的其他人实现报复。
事实上,这是不可能做到的。
根本没有自己之外的其他人与我们同在这个世界。
快乐是自己的,痛苦也是自己的。
别人的,终归是别人的。
人究竟该如何抉择自己的人生呢?
![](https://img.haomeiwen.com/i15457841/297ca0e7cc2bbb1d.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