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上有这样一个问题:
『孩子比较贪玩,我把他关在楼道让他反省但他一直哭,像这样适当地给孩子一些惩罚可取吗?最近老大上大班了,再加上有老二,孩子爸也经常加班,老大最近特别贪玩,感觉有点叛逆了,昨天有要玩玩具不做作业我就吧他关在楼道让他反省了,我其实一直在门后面,他一直在哭,我让他反省一下自己做的对么,反省好了认识到自己错了在进来。其实心里还是很心疼的,就想知道这种方式对么,适当的惩罚大家觉得可取么?』
以下是我的回答。
先说一下我的意见:适当的惩罚不但是可取的,而且是必须的。
然后我想说,我特别理解题主的这种感觉,这种情绪,也特别懂得那种情况下作为家长,内心的崩溃和暴怒。因为我也是从孩子那么小过来的,也很能体会孩子有时候那种调皮捣蛋,甚至是故意和家长作对,成心气家长的行为。
《正面管教》这本书,相信许多家长都看过,作者简·尼尔森,教育学博士,心理学家、教育家,美国“正面管教协会”的创始人。她是7个孩子的母亲,18个孩子的奶奶或外祖母。
这本书里讲到孩子常犯的4种错误目标和背后的错误观念,我们简单来看一下:
1.寻求过度关注——错误观念:只有得到家长的关注,才有归属感。
2.寻求权力——错误观念:只有我(孩子)说了算或至少不能由你对我发号施令,我才有归属感。
3.报复——错误观念:我得不到归属感,但我至少能让你同样感受伤害。
4.自暴自弃——错误观念:我不可能有归属感。我放弃。
这四种错误目标在程度上是依次递增的,当孩子的前一种目标没有达成时,他们就会继续采取下一步更为激进的方式。
从题主描述的孩子这种情况看,孩子现在已经在寻求权力阶段了。
简单说就是,你让我干什么我非不干。你让我做作业,我就是要玩玩具不做作业。这就是典型的权力争夺。
其实这种事情很常见,它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早期没能形成一种良好的信任模式,就是大人的决策应该建立在尊重孩子意见的基础上,家长和孩子去讨论,去征询孩子意见,但是最后做决定的是一定是父母。父母做了某个决定之后,孩子不会再去轻易地挑战,这就是家里早期形成的一种定式。孩子就会去遵守。
在我家,因为平时孩子都是我在管,从生活到学习,各种。我很庆幸自己很早就读了这本《正面管教》,就避免了很多不必要的冲突和斗争。
现在我就是很约定俗成的,很多事情,我会先和孩子去讲,然后问她们意见,然后我们简单讨论,如果有不合适的地方,我会直接提出来,告诉她们原因,并且给出我的解决办法和意见,这就是现阶段的最终决定,后面如果实施过程中有任何情况,我们就相应地,再去做调整。
孩子们现在都已经非常习惯并且很接受这种方式,因为她们对我的无条件信任,相信妈妈的选择和决定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正确的,所以她们也乐于去听取和接受。
我们倒回来再看题主的这个做法,就是孩子不做作业就把他关在楼道里让他自己反省。这种方式下,孩子究竟能不能够达到自我反省的目的呢?恕我直言,真的很难。相反,他心里可能会更加叛逆,认为大人是在借助大人的权威和力量在压制他,他根本不会服气。
想一想我们自己小时候如果遇到这种情况,我们会怎么样?诚实地去想——真的会反省自己不做作业的错误吗?下一次真的会自觉自愿地不玩玩具而去做作业吗?
显然不会。并且即使下一次孩子先做作业了,那也是迫于这种威胁,和对他们自身弱小的一种妥协。倘若有一天他们没有人管了,离开家长了,被压制管制的条件消失了,他们就会无限地放纵自己,不再去学习。因为他们压根儿就没能形成自我管理的习惯,根本就没有自觉学习的能力。
简单说下如果是我,在面对这种情况时会采取的做法。
首先,我会平静地告诉他,玩玩具不做作业的后果,就是第二天老师检查作业的时候,你没有完成,可能会受到批评,可能会被同学们笑话。然后让孩子自己去考虑,自己要怎么做。让他自己选择,不要去干涉,也不要再叨叨(很多时候,话说少比说多有份量)。
如果他选择了不做,那就让他承担第二天去幼儿园面对没有完成作业的“自然结果”,这是他需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的。
我家老二刚刚上学时候,自己不好好收拾书包,总想依赖我。我帮助她一起收拾了一周,后来就让她自己收拾,并且提醒她,如果忘记带东西我是不会去学校给她送的,因为这是她必须自己承担的“自然结果”。
后来有次她没有带社团的舞蹈鞋,我心里很清楚,但是我没有说,我在提醒了她两次看清课表带齐东西以后,什么都没有再说。于是,那天她没有舞蹈鞋,只是穿着袜子完成了社团活动。也是从那以后,周一周三的舞蹈社团,她再也没有落下过东西。
这里为什么特别要强调“自然结果”,这也是《正面管教》这本书里的一个方法——让孩子自行承担自然结果。这里必须要再强调和解释下,自然结果这个概念。
比如,我家里就是,做好了饭,喊孩子们吃饭。如果你不吃,或者不好好吃,到时间了,我就会把饭菜都收走。你不吃,或者你没吃饱,对不起,我不会再去等你。在这顿饭和下顿饭之间,没有零食,如果你没有在全家人吃饭的时间吃饱饭,那么你就承担这个“自然结果”,饿着等着,直到下一顿饭开饭。
这就是自然结果。
还有一种很多家长特别喜欢采用的结果。我举个例子,大家一看就明白了。
孩子考试没考好,家长说,没考好,这个假期别想我带你出去旅游了。
这就不是自然结果,而是家长给出的,惩罚性的结果。这对于孩子来说,是不公平的,事实上起不到鼓励他把学习当作自己该做的事情的效果。不要把这种“不能去看电影”“不能跟同学玩”当作学习成绩好坏,考试分数高低的结果。
再退一步讲,题主家孩子算是比较乖的,关在楼道没有自己跑掉。我表妹小时候,三年级跟她妈妈犯横,被她爸关门外罚站,结果她自己就下楼跑了。幸亏她妈后面追了上来,否则万一走丢多可怕!所以千万不要拿这些暗藏巨大危险的事情来“惩罚”孩子,因为我们输不起。
说了这么半天,简单再总结一下吧。在我看来,对孩子适当的惩罚是非常有必要的,但是这个惩罚应该限于孩子所做的事情的“自然结果”,让他明白并且体会到错误做法的自然后果(而不是爸妈给定的后果)。
再者,再给题主一个小小的建议,当自己感觉被孩子气得情绪失控的时候,可以采取“离开”的策略。就是离开那个环境,离开那个房间,不要继续和孩子对峙。主动的离开,让自己冷静下来,让孩子也冷静下来,避免情绪升级造成更大的冲突,对解决问题没有一点好处。
最后我也特别想推荐题主和大家都看一看《正面管教》这本书,管教孩子,应该“温柔,但有边界”——我的语气可以是温柔的,但是我的态度是坚定的。我们要让孩子坚信父母的爱是温柔且无条件的,但是作为孩子,做人做事是需要有规矩,有边界的。
网友评论